带宝贝来学国粹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粹论文,宝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书法的妙处
开发右脑。作为音、形、义统一体的汉字,积淀着华夏先民在天文、地理、自然、社会诸方面的哲理观念,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是逻辑思维,动用左脑较多。学书法是形象思维,由右脑主宰。练习书法,可以舒缓神经,左、石脑交替运用,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能发展。
端正孩子的姿态。练习书法要使全身处于端坐或直立的状态,从头到脚保持正直,做到“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这对孩子的体形也是一个辅助。
能使人变“静”。培养人的专心、细心、耐心和毅力等优秀品质。常言道:宁静致远,静能生智。当一个人处于宁静状态时,注意力更集中了,学习效率也高了。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心理浮躁、做事马虎、缺少耐心和毅力等。学书法,是治疗此毛病的绝好良药。
提升审美素养。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书法“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练习、创作、欣赏书法作品的过程就是孩子感悟美、创造美和酝酿美的过程。
温馨提示:要孩子学书法进步快,就要让他养成勤于观察、思考、总结的好习惯。反思教育(即“行前思、行中思、行后思”)在书法教学非常重要,只有学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比照字贴学习运笔,才能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让书法有所进步,孩子上学后,要能将此习惯转移到学科学习中去,将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古筝的妙处
促进孩子集中注意力。在演奏时,眼要看乐谱,耳要听音乐,手指要在古筝上准确的移动,手臂要支持手指运动,身体要配合手臂的运动。在整个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
促进思维力的发展。在古筝乐曲中,至少包含两个平行发展的部分,分别由左右手来弹奏,这两部分既有联系又互不干扰,必须先分清各部分的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立体的结构图才能很好地弹奏乐曲。
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未曾有声先有情”,弹奏古筝,不是机械的手指运动,这里面的情感内涵就依赖于孩子对音乐的创造和想象。
有助意志力的发展。古筝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有可能要经过上千次的重复练习才能掌握。这对孩子的意志品质是很好的磨炼。
温馨提示:孩子满5岁就可以开始学习古筝了。5岁时,从孩子的发育、手指的条件,和他整个的记忆能力,音乐感受能力来说,都具备了学习古筝的基本条件。但太小的孩子学起来会事倍功半。
学武术的妙处
强健孩子的身体。练武术时腿部的踢腿、马步、弓步,手臂的冲拳、推掌等动作,可使幼儿的肌肉和力量得到增强,肌健、柔韧、肌肉的弹性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幼儿的体力和柔韧性。
唤醒孩子的右脑功能。武术需要通过变换方向的动作来明确方位,可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空间转换,形体感知等右脑功能,提高了其形象思维和创造力。
锻炼意志、培养勇气。现在的小宝贝被家长保护得太好,造成一些儿童胆小,情绪消极、易哭。在学武练武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要主动想办法克服练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这可锻炼意志、培养勇敢精神,让孩子的自信心明显增强,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
温馨提示:学武会让孩子变得好斗?其实,孩子在练习技术的同时,一定要通过同长辈、教练、老师、队友,鞠躬施礼,养成发自内心的知礼习惯,养成恭敬、谦虚、友好、忍让的态度和互相学习的好作风。
学陶艺的妙处
丰富孩子的想象力。陶艺带有很强的可塑性,每个孩子都是玩泥高手,这是孩子的天性,它不仅会带给幼儿无穷的新鲜感,更可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磨炼孩子的意志力。哪怕完成一条粗线,也要经过搓、磨等工序,更不说完成一件小作品了,很多作品都需要经过反复失败,反复总结才会成功,这对孩子的意志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儿童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因此学陶艺对发展孩子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都有好处。
提高艺术欣赏力。丰富的现实世界是陶艺创作灵感的源泉,只有善于发现生活中趣致的细节,才能迁移到陶艺捏塑上,才能创造美。正是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温馨提示:现在许多陶艺培训班都允许父母陪着孩子,不要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与孩子一起动手的过程是亲切的。这对亲子关系是一种促进。
学剪纸的妙处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剪纸是一种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的传统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为了收集创作剪纸的素材,孩子也自然而然需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学会并善于观察,并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培养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剪纸的过程中要求眼准手稳,因此在这过程中就要求孩子“看”和手“动”的频率保持一致,这样孩子便在不知不觉中,练就了手眼协调的本领。
培养孩子的耐性。剪纸是一种安静的艺术,它需要孩子专心致志,小心的裁剪,不急不躁。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心静如水”,养成了处世沉稳、耐心细致的好性情。
提升孩子的智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与潜能的挖掘。在剪纸中,孩子们通过眼睛的观察,大脑的构思,双手的剪裁等一系列步骤,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使大脑得到了开发与提升。
温馨提示:孩子学剪纸最好在三岁以上。在孩子使用剪刀前,父母应当告诉孩子如何正确的使用、摆放剪刀,并使孩子了解剪刀的“威力”,以免让剪刀伤着孩子。初学时,应引导孩子从剪直线、曲线开始,慢慢过渡到剪简单的圆形,再逐渐剪图案等等,使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学中国画的妙处
锻炼孩子的抽象概括力。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具有简练、概括的特点,符合儿童画画的特点,儿童画国画,要求大胆准确,不能来回修改。这对他们抓形,抓神的抽象概括力很有好处。
锻炼孩子的眼、手、脑协调能力。孩子在学国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执笔、行笔要运气用力,讲究眼到、手到,脑到,可促使孩子心灵手巧、聪明能干。
锻炼孩子的审美力。经常让幼儿欣赏名师作品,了解国画大师们的作画风格及生活小故事。再让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大师作品直接临摹,可让孩子的审美力有个飞跃。因为大师的创作经常是一种童真的心灵表白,幼儿是很容易有共鸣的。
温馨提示:起初引导幼儿通过玩墨玩笔,让他对浓墨、焦墨、湿墨等有一个感性认织。幼儿对笔、墨、水、纸等国画基本素材产生兴趣后,再引导其掌握国画的运笔模式,如中峰、 侧峰、拖笔等,这样孩子的基本功较扎实,兴趣也会持久。
学京剧的妙处
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京剧是中国国粹,服装美、扮相美、唱腔美,生旦净末丑各有传人,学一段名曲就是学习一段历史,如《空城计》、《赵氏孤儿》、《西厢记》等,故事性很强,是中国悠久文化的浓缩。
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保护自己的声带。京剧的唱腔是中国的美声唱法,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从小学一点是很有好处的。
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经典唱段中的京剧人物、京剧故事,也能从小教会孩子分辨真善美,对孩子树立正确的做人原则也有很大的好处。
温馨提示:在孩子学京剧的同时,还能让他了解一些京剧知识,比如了解脸谱、乐器、锣鼓经、行当,了解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什么是南麒北马等,让孩子对我们的国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