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探讨论文_吴晓帆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探讨论文_吴晓帆

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前我国长期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节约型社会及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程不断深入,促使低碳、环保及节能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建筑行业作为能耗较高产业之一,将低碳概念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对于实现人与自然间和谐相处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本文以低碳概念为切入点分析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原则,就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及设计要点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提高设计有效性。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工程;设计策略

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明确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着重强调节约使用碳基能源,以控制能源总体需求为前提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建筑行业作为地球能源消耗量大且排放量大的主要产业之一,建筑施工材料生产、建造、投入使用及废弃处理全过程均消耗大量能耗。大量数据显示,全球约超过60%固体废弃物与建筑行业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由此可见,推动建筑行业向节能化方向转型能最大程度节约能源消耗创造出更为可观的经济价值,截至2017年绿色建筑为全球各个国家带来超过600亿美元的额外利益。同时,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较为漫长,而建筑行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之一,面临着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及能源问题。鉴于此,本文针对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应对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原则

一般说来,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原则可分为节约资源消耗原则、节约能源消耗原则及整体设计相协调原则[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整体设计相协调原则要求建筑设计以综合考虑本地文化特色为前提条件兼顾建筑工程类型特点科学合理选择节能技术,并且除实现低碳设计外满足建筑工程功能要求,以达到建筑质量与文化内涵相并重的目标;由于空调及地暖是建筑工程中高耗能设备,而节约能源消耗原则要求尽可能不使用高耗能设备,充分发挥新能源保护环境的作用,例如:地热能、风能及水能等;资源消耗泛指建筑材料消耗,而节约资源消耗原则要求以优化建筑结构为立足点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提高可再生资源使用率,不得使用高污染材料。

2.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2.1选择建筑材料

挑选建筑材料类型是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做好建筑工程内部外部间统一规划,以科学合理利用建筑材料为前提条件不得浪费建筑材料,明确建筑材料间性质差异性,科学合理配置建筑材料,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问题,以达到提高建筑材料利用率的目标,力求实现低碳及减少浪费[2]。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材料自身污染性严重,除破坏环境外直接损害人体健康,例如:以室内装修为例所使用的底板及橱柜均含有大量的甲醛等,而高污染建筑材料大量使用与低碳环保理念相违背,客观上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对于绿色建筑材料研发的重视程度。

2.2做好建筑选址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深入施工区域做好施工现场勘查工作,得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气候条件等信息,详细搜集与施工现场相关的信息资料,将信息资料与调查结果相结合进行深度分析及深度研究,反复论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周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便于得出最能带来舒适生活感受的设计方案[3]。同时,待获取施工现场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等信息后,必须及时整理分类便于日后总结研究得出令人满意的设计方案,确定建筑层数、建筑工程规格及楼层朝向等具体参数。此外,建筑设计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前提条件,为施工单位创造出更多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2.3自然采光设计

自然采光是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工作的核心内容,而自然采光以太阳光为主要来源用于日常照明。按采光形式,自然采光可分为主动性自然采光及被动性自然采光。其中,主动性自然采光主要通过卫星反射、导管及光纤等方式采集自然光及利用自然光,特别是地下建筑应用较为广泛,一定程度上降低人造光源使用频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被动性自然采光主要通过不考虑阴雨天阳光强弱变化利用被动太阳光进行照明。由此可见,建筑设计综合考虑建筑工程中室内格局与照明设施间关系,大大提高自然光利用率,换而言之自然光利用率越高则越能满足低碳设计理念越能为居民提供舒适的采光体验。

2.4保温性能设计

建筑保温设计越科学合理越能节约能源控制成本投入,是符合低碳设计理念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由于单一性保温设计模式施工操作简单、保温性能好及自重较小被广泛应用于实践领域,以空心砖砌筑方式最为常见,其材料自重较轻,最为适合非承重墙体保温施工。相较于单一保温设计模式,混合保温设计模式具有经济性良好及满足保温设计要求等鲜明特点,并且能完全封闭空气且结构承载性较好。此外,虽然混合保温设计模式中保温层结构一定程度上增强建筑保温性能,但是保温系统选择及放置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普遍实行内保温方式获取令人满意的保温效果。

3.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低碳概念以创新减排技术及能源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及管理制度及扭转人类生存发展观念为核心内容。受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较为漫长的影响,必须选择节能减排低碳模式进行城市化建设,不得使用孤立角度看待能源、建筑、污染及交通等方面的问题,综合考虑生态系统协同合作,侧重于搭建建筑低碳排放体系,着重强调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控制建筑碳排放,进一步形成可循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以达到切实解决城市化建设进程相关问题的目标。同时,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的科学,将低碳概念贯穿于建筑设计过程始终意味着灵活运用高新生态技术,确保技术与设计审美间有机融合,实现以最小投入换取最大化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邵永霞.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6):272.

[2]王文华.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40-41.

[3]江澜,翟理名.解析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城市建筑,2013(10):31.

论文作者:吴晓帆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  ;  ;  ;  ;  ;  ;  ;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探讨论文_吴晓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