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王艳艳

浅议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王艳艳

陕西省彬州市实验小学 王艳艳

近日,我校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在全校开展了“效能大提升,校风大整治”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感觉到自己身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主力军中的一员,只有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堪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为人师表,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回顾几十年的从教经历,自己在信息化教育教学中有一定的收获,使自己的课堂效能有过明显的提升,并深刻的体会到要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实现“少教多学”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今天,只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已经站不住三尺讲台了。学生在渴望了解更多更快的同时,更乐意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我在重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大显身手,使课堂成为信息交流中心。

现行的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仍有部分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化比较远的信息,学生就不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取,吸收知识。例如第十二册课文中有一篇文章《三峡之秋》,课文以文本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瑰丽的图画,文字非常地优美生动。但是三峡毕竟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几乎没有学生亲临现场去欣赏这些景物,单从文字来理解就显得比较空洞、抽象。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传统课堂无法弥补这个缺陷。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并将远程教育下载资源目录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查找、下载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使枯燥的课堂成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巨大的信息容量使学生觉得课堂里的每一分钟都那么充实而富有吸引力。

二.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

活动化的语文教学强调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改变了“接受性”学习中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转输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方式构成了一个崭新的多维信息交换体系。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充分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改变教学方式。

一是课内研读,理解感悟。首先,运用资源 ,开课激趣。先从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悲惨画面入手,给学生创设了竟如情境的氛围。并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课文的拓展,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无穷无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运用资源,理解重点。这个环节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小女孩的种种美好的幻象。在展示每一次的幻象之后,又给学生放出小女孩躲在墙角里,缩成一团的现实生活,两相对比,就更能让学生直接地感受到小女孩因为冷,所以幻想到了大火炉;因为饿,所以幻想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没有快乐,所以幻想到了圣诞树;因为得不到疼爱,所以幻想到了唯一疼她的奶奶。这样,学生的同情心就油然而生。

第三运用资源,突破难点。解决重点以后,过渡到本文难点的学习,那就是让学生学习第11—13自然段,从“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中体会到了,小女孩只有死了,才能摆脱饥饿、寒冷、痛苦的生活现实。这样,动画、图片的利用,结合学生合理的想像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从中领会体会了在19世纪的丹麦,穷人永远也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水到渠成的突破了难点,又对学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读书方法进行了训练。

二是运用网络,拓展语言。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作业:1、课外阅读安徒生的童话,2、写一篇读后感。3、以《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写一篇习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互整合,有效地、适时地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促使课堂教学方式得到有效转变。

三、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

《詹天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在教学这一课前,我先查阅了远教资源,在资源中找到一段表示詹天佑开凿隧道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人”字形线路的视频。接着我又在学校微机室的一台能上Internet的电脑上下载了几幅八达岭和居庸关的图片,将这些图片和视频资料整合,做成一个Powerpoint课件。教学步骤是:1、引导学生读詹天佑受命时,国内外的反映,了解当时的环境。2、让学生自学“开凿隧道”这部分内容,明白詹天佑是如何开凿八达岭和居庸关两个不同地势的隧道。3、观看视频录像,进一步理解开凿八达岭和居庸关的隧道的方法。4、根据视频录像质疑: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5、学生自学“人”字形线路这一部分,让学生理解火车是如何爬上“人”字线路的,6、学生观看视频,火车爬“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这种方法的独特之处。 7、从詹天佑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8、学生讨论、交流,解疑。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看到直观形象的视频,都十分兴奋,很快从视频资料中找到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视频结束后,学生们都自发地讨论起“詹天佑为什么会采取这些方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个问题,并且无需教师作点拨,通过自发的讨论交流,就理解了詹天佑的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四、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

尽管“因材施教”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但是面对六、七十人的课堂,它很难落到实处。远程教育为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借助远教资源,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没有统一的要求,没有统一的进度,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他们可以根据各种相关资料,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如《三峡之秋》第二课时教学,我设计了一个虚拟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 “三峡图库”浏览平台,它向学生展示了雄美壮丽的三峡图片,供学生自由点击,放大欣赏。这个平台即为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支柱,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水平进行自由选择。个性化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潜能,使课堂学习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激情。他们仿佛成了一个个小配音员、小读者、小画家、小诗人……

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对于具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群体来说,意犹未尽,对于具有一定学习障碍的学生群体来说,只是囫囵吞枣。他们都希望这四十分钟能够“精彩回放”。远教资源的整合,为课堂学习内容的再现不仅提供了可能性,而且提供了可供性,超越了课堂教学的时实跨度,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而后拓展。如《泊船瓜州》的内容,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重温整个学习过程。另外,民主宽松的活动学习氛围,激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王安石还写了哪些诗?与这首诗的意境相同吗?还有哪些写景的诗句?还有哪些写夕阳晚照的诗呢?能不能给这首诗配一幅图画呢?探究的热情促使他们在课后上远教网,图书馆搜集更多的资料,以揭开心中不解之谜。

远程教育与语文学科资源的整合,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改善了学与教的效果,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优化了语文课堂结构,展现了“少教多学”的优势,显示了迷人的魅力和美好的前景,深受学生、教师的喜爱。

论文作者:王艳艳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浅议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王艳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