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论优势杂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理论文,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相互渗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之一,而将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方法移植到对方的研究过程中,是实现这种渗透的重要手段。生物种间的杂交,是产生强大生命力的后代的繁衍方法。在深入研究创造新的科学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新的理论的问世,都有其理论的继承性和渗透性两个方面,如果善于将各种理论中的精华融合到某种新的理论体系当中,它就必然是别的理论拥有的优点它都拥有,别的理论没有的优点它也拥有,这与生物学上的种间杂交具有惊人的相似。理论优势杂交是产生新的科学理论的普遍法则之一。
【关键词】 优势杂交 操作程序
近年来,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诸如环境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等等,都是科学交叉高度综合的产物,体现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汇流,显示了交叉科学的强大生命力。而交叉科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有强大的“杂交”优势,能够把各个学科的精华融于一个有机的新的科学体系之中。因此,理论的优势融合或杂交,正如生物界的物种杂交总是优于近亲繁殖是一条普遍法则一样,也是创造科学理论的一条普遍法则。
一、生物杂交优势给人的启迪
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很早以前就有人观察到:自交和近亲繁殖有害,异体受精和杂交有益的大量事实。例如,在畜牧业中,近亲繁殖有害和杂交有益的事实,早就为我国劳动人民所熟知。“杂种优势利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像马与驴杂交产下的骡,不但具有良好役用的品质(负荷力与持久力),而且寿命也长得多。
杂交分为有性杂交和无性杂交。有性杂交是指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生物体之间的杂交,其中又可分为品种内的杂交和远缘杂交。品种内的杂交,虽然动摇遗传性的力量要比远缘杂交弱些,所得杂种的变异范围也比较小些,但把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重新组合起来,其变异性起着一定作用的有机体,较易向相反的方向(遗传方面)转化,从而形成以遗传性重新起主导作用的稳定的新品系或新品种。远缘杂交是指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体之间的杂交,如属间杂交等。远缘杂交有可能将不同种、属的优良性状结合于杂种中,但常有交配不易成功和杂种不能繁殖后代的困难,所以目前常用其它的方法来加以克服,如混合授粉、体细胞杂交以及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异源四倍体”等。
在进行有性杂交的过程中,选择杂交亲本时,首先应该对作为亲本的品种遗传性与变异性的矛盾情况进行分析。对于任何一个稳定的品种来说,其遗传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变异性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这样才能保持品种性能的相对稳定。但如果是拿几个品种来作比较时,虽然总的来说都是遗传性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变异性为矛盾的次要方面,但主要次要的强烈程度则大不相同。例如,老品种的遗传性的稳定程度大于新品种,地方品种大于外来品种,由系统选择培育成的品种大于由杂交培育而成的品种。其次,还要对亲本材料的主要性能加深认识,了解这些性状遗传力量的强弱程度,即遗传给杂种后代的难易情况。
无性杂交是不用有性杂交而用嫁接方法获得有结合两个嫁接成分遗传性状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被称为无性杂种或嫁接杂种,获得无性杂种的过程就称为无性杂交。
无性杂种的产生是由二个嫁接成分彼此交换物质、彼此同化和相互反应对方所制造物质的结果。但是,这种交换是被迫的。凡是一个未成年特别是幼年的有机体,当被迫接受非其本性所要求的物质时,其遗传性状就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动摇,因而某些特征或特性就会在不寻常的内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发生改变;如果改变了内环境条件,影响到孢原细胞或孢子细胞而改变了一些生物大分子(DNA、RVA、DRO)的化学结构时,无性杂交的种子后代也将发生变异,这就是通过无性杂交产生嫁接形成杂种及其种子后代杂种的根本原因。
无性杂交与有性杂交相比较,它有以下显著的特点:其一,范围比有性杂交更广泛。这种杂交既可在同一品种之间,又可在不同品种之间,还可在不同属间进行,而且较易取得成功;其二,无性杂交的当代及其种子后代,杂种植株结构上的嵌合性,亦即显杂遗传现象,比有性杂交更为经常与显著;其三,通过无性杂交,不但可将两亲本的各种性状传给后代,且可在后代中出现两亲本所没有的性状;其四,无性杂交可因实践的需要而达到不同的目标,例如缩短作物的生长周期、改善作物的产品质量、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等。
诚然,高等动物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但可通过适当的方法或措施而把不同品种或不同种的有机体的某一器官、组织、细胞或物质注射、移植到另一个机体中去。例如,通过接体、生殖腺的移植、受精卵的移植、蛋白交换、输血、动物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核酸注射等等,从而使其机体发生变异,产生生命力极强的动物新品种。
从杂交可以产生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后代的事实出发,我们能够引出什么结论来呢?
杂交是动植物繁衍生命力强的后代的手段,开始是一种自然现象,随后才被人类发现并被人类所利用,从此,具有生命力强、富于种种特殊性能,更能满足人类需要的生物新品种,便被源源地创造出来。
人类社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自然界的合乎规律的延续与发展,因而从根本上说,它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各个个体生活的行为,也无不深刻地作用于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情况,反映到人类的思维中来,必然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的互补互渗,必然是各种理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合。因此,杂交的概念及其理论,对于整个科学理论的创造也一样适用。
二、理论优势杂交是创造发展新理论的途径吗?
杂交,从哲学的意义上说,就是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将矛盾对立双方互渗、互补的性质融合在一个新的矛盾统一体内(新的生命体)的自然过程。而所谓的理论优势杂交,则是把生物界的“杂交”概念移入理论的创造中来,并根据理论创造自身固有的特点与规律,将其各种学说、理论中的精华、融合在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中的思维过程。
理论的创新并非割断历史、忽视现有科学成果的主观臆造,相反,理论创新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前提:(一)必须审视人类历史上取得的所有文明的成果,并以辩证唯物论为武器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凡是对于自己所要创造的新理论有益的观点,不论它们散布在何种学说里(其中甚至包含总体上属反动的学说),我们都不应当加以拒绝,而是应当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鉴别之后为我所用,以作为新的理论的支持或构成某些新的思想的成分;(二)必须大胆地吸收现实中的各种学说或理论中的有益于自己的新思想、新理论的积极因素。不管这些因素是来自何种阶级或哪个国度,也不管这些思想是出自大人物的手笔,还是小人物的创造,只要它是光耀夺目的珍珠,我们都要一概采取“拿来主义”,而绝不可因为真理是来自某个不光彩的人物或出身低贱的新手就弃之不用。一种新的科学的理论,只有当思维主体善于把各种学说、流派之中的精华融于自己的体系之中,他的学说才能达到科学理论的最高境界,做到任何一种学说具有的优点,他的学说里都具有;而任何学说不具有的优点,他的学说也具有。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曾经走过了高度分化的历程。但是,科学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被分解为一个单独的部门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而是人类认识能力局限的一种表现。从本质上说,科学存在着一条由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链条。①因此,随着现代科学高度分化之后又高度综合的发展,科学家们便把拆散了的各个环节重新整合起来,从而使整个科学理论在更高的层次上出现了综合化和整体化的趋势。于是具体实现这种整体化或综合化的科学--交叉科学便应运而生了。
何谓交叉科学?交叉科学的实质是什么呢?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指出:“所谓交叉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地带生产出的一系列新生的科学。”②其实质就是运用“一门或几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其科学的问题,或者反过来说,每门科学吸收其它各门科学的成果,通过现有科学的杂交而产生出新的科学门类。”③这就是说,交叉科学也就是一门或多门学科的理论观点或方法综合或融合起来去研究同一对象的科学,因而从某个意义上说,交叉科学也就是运用移植、系统或杂交的方法去创立各种边缘、横断或综合科学的方法。它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是对各种科学知识、理论、方法的有机融合。
考察一下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历程是饶有兴味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是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创始人。然而,他们的思想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相反,他们极其重视人类文明的创造,这些人类文明不论它来自何处,只要它们含有真理的颗粒,他们都乐于吸收入自己的体系中。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与恩格斯所以能创立他们的学说时指出:“这是因为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那些知识的坚固基础”,“凡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他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任何一点也没有忽视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过,根据工人运动的实践--检验过”④。“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发展地必然结果。”⑤所以列宁强调:“我们应当吸取旧学校中的好东西,”“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汇贯通,共产主义就必然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⑥。
从列宁以上的精采论点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呢?第一,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理论的创造,必然是首先勇于继承人类迄今为止的一切文化成果的创造。没有以人类创造的全部文明作为基础,所谓创造就失去了根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真正才华横溢、创造力旺盛的科学家,必然勇于借鉴各个不同学派的思想、善于将其中的精华融于自己的体系之中。如果为了保持自己思想理论的纯正而只在自己固有的封闭体系里求索,不敢对自己既有的体系越雷池一步,而对凡是敌人营垒中的学者的创造,一概采取拒斥的态度,那么这样的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就没有抵御敌对思想侵蚀的能力。因为他不可能真正的知己知彼,而不真正的知己知彼,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第三,对于人类创造的全部文明,不是不加分析与区别的随意吸收,而是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功夫,然后按照思维主体自身的科学体系,加以科学的消化和有机的融合。而这实际上也就是将各种理论观点施行“优势杂交”的过程,所以,理论的优势杂交,乃是理论创造与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谁善于进行这种理论的优势杂交,谁就会在理论的创造上做出成绩,并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这样做了,所以,他们成了理论创造的巨人。
三、理论优势杂交的操作程序
既然理论优势杂交是进行理论创造的客观规律,我们如何才能实现理论优势杂交呢?
杂交本身是一门科学。把它移植到理论的创造过程中后,由于杂交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因而必然会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在这里,任何教条主义的照抄照搬的做法,都是与唯物辩证法不相容的,也是与实现理论优势杂交的宗旨相矛盾的。因此,理论优势杂交的过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并按照以下要求和程序进行。
(一)理论优势杂交的原则
理论优势杂交,不但在于创造新的理论,而且尤其在于创造出一种生命力强的先进理论。这样,它就必然比杂交前的各种理论更加完美、更加具有科学性与震慑力,为此,理论优势杂交必须将以下原则贯穿在杂交的过程中:
第一,优势融合原则。即在优势杂交的过程中,务必将各家之长优选出来,作为建构新理论的主要理论元素,然后使之有机融合在新的体系之中。所谓有机融合,是指这些思想精华必须在某个主体思想的指引下,经过分析与综合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同人的机体将各种食物消化以后而溶入血液并输送到肌体的全身,从而成为这个机体不可分分割的组成部分一样。这种融合,不是弱化这个机体,而是强化这个机体,使其生长旺盛、免疫力强、能够抵御各种疾病并延长寿命。
贯彻优势融合原则,要求在确定理论综合、移植亦即杂交的过程中,一要对参与杂交的各种理论观点严加选择;二要对这些理论中的精华与糟粕、优势与劣势加以严格的鉴别;三是最后确定参与理论杂交使之生成新的理论的因子,只能是业经证明为科学的并代表着事物或历史发展方向的东西。
第二,近亲排除原则。从所周知,杂交是指遗传类型不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或结合而产生新物种的过程。杂交的结果,其产生的后代常常在体型、生长率、繁殖率、以及产量方面都优于亲本。
大量的事实表明:凡是远缘杂交生成的后代,一般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凡是近亲交配的后代,则往往在其子代的身上呈现出各种弱势,不但亲本的优势得不到遗传,而且亲本具有的劣势反而会更强烈的在子代身上显现。例如,人类中的表兄妹的婚配,其畸形或呆傻的后代要比远缘婚配产生的后代多得多。
将源于动植物杂交的理论移植到理论的创造中来,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着某种惊人相似的现象。例如,如果某种所谓的“新理论”或“新学说”,只是一味停留在自身发展的历史中或体系里,只是不断地在重复或诠释先人的理论观点,那么,它的这种理论就不可能跳出古人设定的理论框框,最多也不过是在“创造性”地进行注释或证明而已,其作用与一架录音机的功能并无二致。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无数的文人墨客只是满足于对孔子思想的诠释,因而理论很少有什么突破,相反,封建礼教的那一套,倒是愈来愈巩固强化,成为两千年来桎梏人们思想的枷锁。反之,如果一个学者的思想是开放的,他既善于从自己推崇的思想体系里获得灵感,又勇于从其它思想体系里吸取营养,甚至还敢于从各种“异端学说”中经过科学的分析与筛选而吸取其中有价值的科学成分,那么,它就必定可以创造出一种具有极其强大生命力的理论,像非经典的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当代新兴的系统工程学、技术经济学等,由于它们都是理论优势融合或杂交的产物,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博采众长原则。一种理论之所以富有生命,不但在于亲本的选择要敢于打破已有理论的“血缘”或“亲缘”关系。而且还要在实行远缘理论优势杂交而产生后代即新的理论之后,继续从各家之说吸取所需的营养,使其新产生的理论不断得到充实、修正与发展。
最后,还应指出,无论优势融合、近亲排斥的原则,还是学习各家、博采众长的原则,对于它们的贯彻,都应围绕某个主体思想来进行。这个主体思想,对于思维主体来说,它必须是反映着自己的信念而又具有科学价值的思想,是符合他所在的阶级地位的利益与要求的。具体而言,对于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者说来,他的理论创新首先必须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久经历史考验的一系列科学真理或原则的坚持上,必须首先继承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列宁所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传统,其次才是实施上述三原则的问题,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则,创造就会迷失方向,偏离正常航道。
(二)理论优势杂交的一般程序
理论优势杂交是从事理论创造的普遍规律。其杂交的一般程序如下:
第一,明确杂交的主体思想。所谓杂交的主体思想,就是思维主体自认正确、着重论述,阐明并予以发展、提高的主导思想。例如,我们要研究“科学创造是个体智慧与群体智慧的结晶”这一命题,这个命题就是理论优势杂交的主体思想,亦即理论杂交中被选中的亲本。作为理论优势杂交中的主体思想,它必须具有新颖性与创造性,而不能是别人是已阐释论证过的陈词滥调。同时,主体思想确定以后,它就应当成为杂交中的理论中心,一切其它的理论材料,都应是为着说明它和完善它而服务的。
第二,以主体思想为亲本的一方,选择各种理论、学说中的优势理论或观点为亲本的另一方。然后以主体思想作参照系,收集各种理论或学说,再以主体思想为尺度,分析已收集的这些理论或学说中的那些观点、材料、内容可能与主体思想有关,或者有利于对主体思想的说明。凡是有利于主体思想的理论学说,原则上都可以成为理论杂交的一方。参与理论杂交的学说,理论越多、越广泛,表明理论杂交的优势也越大。当然,这只是就一般的情况说的,并非所有情况都如此。如果指导原则不当,杂交也可以走向反面,导致谬误百出的错误理论的发生。
第三,根据主体思想的要求,将参与杂交的各种理论进行筛选,凡有利于说明和补充发展主体思想的观点、材料或内容,都可以融汇到主体理论中去,使其成为主体思想的有机成分。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将各种理论引入主体思想的理论体系时,绝不可采取简单地叠加,而是采取有机的融合。这种融合意味着主体思想理论的提高、丰富与完善甚至预示着一种新的学说的产生。因此,思维主体必须综合其它各种理论体系的优势,从而使自己优于或高于其它各种理论。
第四,将以主体思想为核心而融合成的新理论拿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果通过的实践的检验能够证明融合成的新理论确是科学的和富有生命力的,那么,这种理论就可以宣布成立,否则,就不成立。
(三)理论优势杂交应注意的问题
理论优势杂交是有倾向性的,一般都会反映思维主体的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的某种立场与看法,尤其是在还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思维主体的理论见解,是不能不受他的政治立场和理论倾向的制约的。因此,理论优势杂交必须注意以下要求:
第一,在进行理论优势杂交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注意理论的血亲关系,并从血亲关系的理论中吸取营养。吸取营养的目的,主要在于维系既有理论的优良传统,并使它一代又一代的“遗传”下去;其次,理论优势杂交又不可以仅仅局限于具有血亲关系的理论,否则,就会出现理论上的近亲交配,久而久之,就会使这种理论失去活力与生命。
第二,必须注意对参与理论杂交的各种理论、观点的优化选择。理论的优选是理论杂交能否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在进行“杂交”以前,必须依据优化的理论对于参与杂交的各种观点予以全面的考察,并根据思维主体进行理论杂交的需要以及科学创造的要求,区分杂交中的学说、理论中的糟粕与精华,然后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
第三,选择参与理论优势杂交的理论范围越大越好,一种理论要包容各家之长,去其各家之短,这就要求思维主体进行广泛涉猎。凡是理论杂交可能融入的科学,思维主体都应尽量收集与采撷,不但对于精华之论不能疏漏,而且对于富有说服力的实例,特别是那些震慑人心的科学案例,也应细心的咀嚼,从中升华出耀眼的思想火花来。
第四,要使理论优势杂交产生生命力强的后代,思维主体就要以最大的勇气深入理论的某些“禁区”或者“虎穴”,例如,某些宗教神学的论著,某些反动人物的自述,已经盖棺定论的“反科学”的作品等等,如果你能以全新的视野,冲破传统的习惯,从中发现被人埋没、歪曲而实际上是光彩照人的瑰宝,而后把它融入自己的新的科学体系里,这将不但证明你的非凡的眼力,而且必然造成巨大的轰动效应。
总之,理论优势杂交既是科学交叉、融合或整合的有力手段,又是建立交叉科学、横断科学的重要方法,是人们从事卓有成效的理论创造的一条普遍规律。
注释:
①量子论的创始人M·普朗克语,转引自《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第24页。
②③《迎接交叉科学的时代》,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第3、38页。
④⑤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36~637、367、3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