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农产品品牌效益和品牌质量。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新的发展形势赋予了标准化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新的内涵。文章对标准化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质量管理;应用
1前言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一项硬任务,要求我们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而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核心是标准和标准化生产,为此,笔者就推进农业标准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2充分认识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意义
推进农业标准化是传承发展农业文明的需要。众所周知,标准化就是制定和实施标准的过程。而标准,是人们长期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科学试验活动中的经验总结,也是人们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简单地说,就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就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标准和标准化虽然在近现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他们并不是新生事物。考古和历史文献证明,标准化是伴随着人类进化史和社会进步史逐步走向成熟的。远古时代的北京猿人使用大小差不多的尖状石器,体现了标准化思想的萌芽。战国时期孟子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标准化思想,一直推动着古代标准化的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提升农业产业素质,促进和保持农村产业兴旺,这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动能。一般说来,能够持续提供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并稳定获得较高经济回报的产业才算是高素质产业。所以,要提升农业产业素质,就必须立足发掘发挥资源优势,顺应对农产品“优质、多样、个性”的消费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通过品牌、品牌化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安全、营养、健康和放心的“土字号”“乡字号”等特色品牌农产品生产,不断提升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获得市场回报,形成良性循环。
3农业标准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农产品的产量不再是评价农业的唯一指标,市场和消费者更多的将目光聚焦在了农产品的质量上,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和需要,推行农业的标准化管理,做到对农产品生产使用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农业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完整的标准化管理,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和国家规定的农产品,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农业的标准化管理不仅是农业产业化的根本保证,更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市场化和农产品牌化的重要举措。农业标准化实际上是科学客观的管理农业的过程,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经营监管控制系统。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活动为客体,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的有效制定和监督实施,为农业生产过程打造一个规范的流程,通过标准的实施,促进各种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生产经验在各个农业生产环节中进行普及,将先进的技术规范和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规范和固定下来,以标准的形式进行普及和推广,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活动的工作效率,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农业标准化是以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条件为依托,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目的,涵盖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整个过程,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对农产品的生产、制作、贮存、输运以及使用等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我国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我国缺乏农业技术标准研究的专业力量,标准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专项资金不足,导致我国目前的农业标准化进程在国际上处于相对落地的地位;第二,农业标准化过程中,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的权责定位不清晰,权责交叉,多头管理,透明度差等问题较为严重;第三,在农业标准化的过程中,推进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推广普及手段和载体。针对以上问题,要切实推进我国的农业标准化,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不断完善。第一,加强农业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我国的目前实际,可以考虑有针对性的在相关农业大学和技术院校增设有关专业,积极鼓励学生报考。第二,明确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分工,做到协同配合,有序施行。第三,加大宣传普及工作的力度。各职能部门,尤其是基层相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和群众愿望,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采用多种渠道和载体进行宣传推广。第四,健全和完善标准体系。在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要与国际接轨,向国际标准靠拢,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取其精华,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标准化体系。
4实施农业标准化助推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产品品牌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用标准化手段助推品牌建设应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4.1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
要加快完善建设“三个体系”:一是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国家农业标准化体系;二是建立农业监测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网络;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制订和完善质量认证标准和产品评价标准,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扶持和培育优质农产品,创评出一批品质好、规模大、效益高的名牌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四是加大科研技术向标准转化,各级政府,农业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等单位要加强协调沟通,加大品牌农产品的科研投入,将先进科研技术纳入农业种植技术标准之中,及时淘汰落后失效标准,确保农业产品品牌始终有高质量的标准体系作支撑。
4.2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推进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推进品牌创建的目的是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给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创建、驰名商标注册、有机产品认证等品牌创建和,必须用工业标准化工作模式促进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的商品化、批量化、规模化、集约化,最终提高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以标准的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对农业生产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和监测。
4.3整合农业标准化力量
标准化涉及到标准的制订与实施、生产过程的管理与监督、产品市场的建立与规范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各级政府要起好牵头作用,整合部门力量,发挥经济合作组织的协调配合作用。要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农业标准化固定经费,保证农业标准化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专款专用。
5结束语
总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和有效途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能够让河南农业更加出彩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杨兴怀.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2]刘朋飞.陕西省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检测体系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3]彭成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论文作者:高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农业论文; 农产品论文; 标准论文; 品牌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体系论文; 乡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