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自觉论文

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自觉论文

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自觉

檀培培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由成长逻辑、价值内涵、科学品质等若干价值要素构成的知识复合体和价值综合体。其“价值定位”的准确把握,“历史必然”的深刻认识,“制度自信”的关键支撑以及“实践效能”的持续发挥,有赖于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自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自觉是认识主体基于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而对有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知识的整体性认识,是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成长逻辑、价值内涵及其科学品质的结论性把握。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自觉,目的是在秉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科学属性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既立足于中国实践、来自于中国经验,又能让世界了解并理解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知识认知体系和价值实现机制。

[关键词]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成长逻辑;价值内涵;科学品质;理论自觉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自觉是认识主体基于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而对有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知识的整体性认识与结论性把握。它是人们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以事实判断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践提供规律性认识和理论指导,以价值判断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提供方向引导和价值定位,通过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高度统一,实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由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逻辑演进和品质跃升的思想总结与理论升华过程。

一、深刻认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成长逻辑是增强其理论自觉的首要前提

纵观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史,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政党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而有效的政党制度。它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化的实践形态和制度化表达。

称取蜂蜜样品5份,每份15 g,按1.3.3样品处理方法操作,测定峰面积,计算含量,获取RSD为0.5%。

1.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危机以及现代化转型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社会根源。历史场景是社会变迁的逻辑起点,历史主题是政治构建的核心支撑。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基本场景是民族丧失独立、国家积弱积贫、社会民不聊生,由此造成的历史主题是民族复兴、国强民富。深刻认识历史场景、准确把握历史主题以及所做出的革命性回应,是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内生动力。这里的“认识”“把握”质量与“回应”水平,客观上取决于由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酿成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尖锐化程度,主观上取决于生产力发展与生产方式变革锻造的新生社会力量及其与先进知识分子的密切结合程度。历史地看,中国社会被殖民化的过程,也是锻造新的革命力量和社会中坚力量的过程。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以天下为己任的先进知识分子是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二者随着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日益凸显而相互改造并深度融合,以客观需求和主观供给的内在统一,构成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内在机理。

这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时间、空间上进行具体、周密的设计和安排,既可以错开时间有效利用场地,使之发挥最高使用率和最好使用效果,又可以避免相互的影响,确保幼儿开展活动有时间、有场地、有器材、有成效;同时丰富有趣的晨间体育锻炼活动,慢慢的也改变了个别孩子入园习惯,不仅充分保证了幼儿每天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而且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密度,确保幼儿在锻炼中身体得到良好发育,增强体质,全面提升幼儿的各项综合素质,促进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辛亥革命的历史成就和西式政党政治在中国的失败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历史契机。近代中国现代化引起的中国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经历了从1894年至1905年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等早期的政党萌动,到1905年至1912年早期政党的正式建立及其分化的历史演变。中国同盟会发动的辛亥革命以较为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成就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24页。 袁世凯专制统治的确立,宣告了资产阶级多党竞争政治的彻底破产,表明“中国的社会既然是和欧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欧美不同”。(2) 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92页。 但也要看到,多党竞争政治的中国实验和“民权初步”的政治演练,使得多党政治理念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社会的政治土壤之中,为多元政治主体发展腾出了一定空间。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的历史条件。

总的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要素孕育、形成确立和发展完善的过程。它是在中国民主政治的实践中经历酝酿生成、长期发展、逐渐改进、内生演化的政治成果,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如果说,在上个世纪之初中国人民的基本认识是“非政党政治不可挽救中国”;到上个世纪中叶,中国人民的基本选择是“非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不可发展中国”。那么,在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经历了近10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建设70年的今天,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只有坚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才能够强大中国。我们这样概括,一方面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之路是历史的必然,而在必然性面前人们只有服从的义务,而没有抗拒的权利。另一方面强调,人们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必然性面前具有能动性,即人们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成长逻辑的认识、把握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自觉所能到达的历史高度。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理论资源。“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09页。 20世纪之初实行于中国的主义,必然是能够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实现民族复兴、国强民富历史性课题的主义。“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6) 《李大钊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73页。 它“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7)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版1991年版,第1471页。 此时,“社会主义底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8) 潘公展:《近代社会主义及其批评》,《东方杂志》第8卷第4号,1921年2月25日。 “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9) 潘公展:《近代社会主义及其批评》,《东方杂志》第8卷第4号,1921年2月25日。 “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价值指向和“与劳工为伍”的实践生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落地、成长的物质力量,也使中国工人运动获得了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的论争,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核心要素在各种“思潮”“主义”的比较和斗争中站稳立场,得以成长。

橡胶圈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颜色均匀,表面不应有游离硫;材质致密,无肉眼可见的杂质、气孔、裂缝及其他有碍使用的缺陷;单个橡胶圈上凹凸不超过1 mm,面积不超过6 mm2,且不多于3处;飞边须除净,其厚度不应超过0.4 mm,剪损宽度应不超过0.8 mm;无平面扭曲现象,带接头的橡胶圈,接头处应平顺无分离迹象,接头处错位不应超过0.5 mm;每个橡胶圈只容许有1个接头。

需要指出的是,各个国家的政党制度都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民族特性与政治发展的现代性相结合的产物。这是政党制度产生的共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政党制度最终都是在政党政治条件下,民主政治发展中的“经验积累”和“理念建构”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它们还是各有侧重,或者说,政党制度确立的逻辑起点是有所不同的。就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而言,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牵引下,萌生于民主革命时期,定型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而它真正地巩固、发展则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近4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了更多的民主实践和民主经验。可以这样讲,中国共产党不断经受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历史性考验,其他各政党不断经受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历史性锻炼,以及社会公众广泛而深刻的利益诉求和政治参与的历史性进步,培育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要素,激活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动力,充实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内容,创造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经验,赢得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成果。现实表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正在获得越来越坚实的经验支撑,正在走向更加成熟定型的新阶段。

6.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在中国的确立及其所成就的世纪伟业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完善的政治基础和社会条件。1948年中国共产党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的发布,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公开自觉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确立。党的八大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初步发展。伴随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失误,“新型”政党制度实践遭受严重曲折。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13)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6页。 的事实,党的十二大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确定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颁布,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写入宪法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颁布,标志中国政党关系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发展阶段。“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14) 《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36页。 成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政党协商的制度化建设(1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2015年2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2015年9月)、《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2015年12月)等系列重要文件先后出台。 为重点,以“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指向,以增强“制度效能”为关键,以“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16) 习近平:《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年3月5日第1版。 为目的,从而以崭新的政党制度模式、崭新的政党关系模式和崭新的执政方式,呈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明显优势。

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严重,而职高、技校已成为少年团伙犯罪的高发区,这不由让我们深思:不会做人,谈何做事?

3.世界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深化发展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逻辑前提。1847年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发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启了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在国家层面制度化运作的新时代。自此,世界上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与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既对立又共处的大格局。由于“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3)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7页。 使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基本性质来说仍属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4)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7页。 五四运动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重视和帮助,加速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关键因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的产生发展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的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核心驱动。民族国家危机和政党的产生密切相关。辛亥革命后,中国现代化仍处于危难之中的境况,迫切呼唤新型政党出场。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3页。 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历史使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自此,中国政治发展以其全新的价值体系和运行机制,“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2版。 。全民抗战时期民主党派的先后建立以及中共提出“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12)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的政治主张,使政党关系有了新的内涵。

二、正确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内涵是增强理论自觉的关键所在

1.广义上的政党制度由政党关系制度和政党自身制度构成,是关于政党结构、政党地位、政党作用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它的作用在于保障政党结构常态化和政党内部生活、外部活动的规范化、有序化。狭义上的政党制度是从国家(政治学)的角度定义的政党制度,是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总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意义上的政党制度。它是当代中国的政党结构、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地位、政治作用及其行为规范的制度化表达。在内容结构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由逻辑体系、价值体系、运行机制和绩效体系等内容构成的价值系统。其中,逻辑体系涉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等项内容,反映的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支持、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的内在统一性。价值体系涉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形态”和“职能”等项内容,揭示的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各要素间的必然联系以及由此决定的固有矛盾和实践形态。运行机制涉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各项具体制度的建设、运行和保障问题,体现的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体制机制问题。绩效体系反映的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运行中的“制度效能”问题,凸显的是以较少的资源占用获得较多的资源产出,是政党制度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体现。

2.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政党制度》,外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价值指向,以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各政党为政治主体,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以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为机制保障,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较之于西方国家政党制度在价值指向、本质属性、主体要素以及运行机制上的根本区别。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知识复合体的要义在于其科学内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价值综合体的关键在于其支撑要素,而“科学内涵”与“支撑要素”的意义合成在于揭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指向。

本质上,区块链由一组基于点到点(P2P)网络的节点形成,各节点通过执行共识算法,维护其各自数据的一致性。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激励机制通过该定义可以体现。其中,P2P网络和共识算法是去中心化的具体体现,也是不可篡改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激励机制则是各节点维护其数据一致性的动力所在。可追踪、匿名、可编程这些特点则是对区块链的一致数据赋予语义之后得到的功能特性。我们下面对区块链技术进行分析,指出其典型特点和功能特性的技术支撑,然后再探讨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IoT)场景的几个应用。

美军网络空间司令部升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自2009年成立之时起,就渐有升级之意。2016年3月,美国防部长卡特高调宣称“在新的形势下,网络空间司令部的地位应当提升”,以此为标志,加快了升格步伐。2016年12月,奥巴马政府批准的2017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以正式法规的形式确定将网络空间司令部提升为最高级别的联合作战司令部。2017年8月,特朗普总统再次发表声明,升级网络空间司令部。2018年5月,终于尘埃落定。其中,透露出美军网络空间力量发展的重要信息。

(2) ∀x,R, ∀a,L, σxK R/σσy⟹σaxK R/σσay, τaL*L /ττb⟹τaxL*L /ττbx,则(σ,τ)称为S上的好同余对。在此情况下,定义S上的关系ρ(σ,τ)为

第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特征,因而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关键支撑。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使命型政党。这决定了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9) 《中国共产党党章》,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 进而决定了它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天然地具有全面领导的价值诉求,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中国人民的选择。

第三,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因而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指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以及各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历史经历和实际作用,决定了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政治协商,通过人民政协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协商,“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20) 习近平:《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年3月5日第1版。 这深刻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21) 习近平:《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年3月5日第1版。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2)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第2版。 内在地决定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指向。

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制度载体和实践机制,它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政党体系中处于领导地位,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目标和生命力所在。

第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里成长出来的政党制度形态,是世界政党制度发展史上的一项政治创造。它有三个关键词:“一是‘领导’,二是‘合作’,三是‘商量’,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之中。”(18) 王韶兴:《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在于人民民主》,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sf/201803/t20180318_3879262.shtml。 其中,“领导”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型政党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合作”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的联系机制,“商量”体现的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价值追求的方式。从根本上讲,民主是中国各政党合作的初心和归宿,是“领导”“合作”“商量”的共同价值。

第一,民主政治与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从一般意义上讲,政党制度科学性与政治发展现代性的密切结合,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共性。以政党制度的科学性推进政治发展的现代性,以政治发展的现代性提升政党制度的科学性,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路径。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制度成果,也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制度依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制度载体和实践机制,它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就是这种民主最基本的体现”。(23) 习近平:《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年3月5日第1版。 党的十九大明确的“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页。 的新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指向,内在地要求巩固发展新型政党制度的民主优势,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该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25) 习近平:《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年3月5日第1版。 以政党协商的制度化建设为重点,以“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指向,以政党制度的理论自觉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效能。由此,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页。 水平。通过广泛而又充分的党内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既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命源泉。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在于民主。这涉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功能及其制度载体的问题。关于“政党是什么及其应当做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继承、发展者都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做过深刻论述。西方学者也基于特定的事实对政党功能有过多种多样的描述。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党本质的论述,还是西方学者对政党功能予以的说明,都涉及“政党与民主”这个重大命题。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历史现象:政党既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也是民主政治的工具。政党天然地同民主相联系,“政党的生命力就在于民主”。(27) 荣敬本、高新军:《政党比较研究资料》,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但由于政党的本质属性和历史使命的不同,政党的民主理念、民主基础、民主性质、民主范围和民主方法也不相同。人类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价值,“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设想的生动表达和本质揭示。这就规定了与资产阶级政党民主观的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民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实质性民主。“为人类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而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总品质和总职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职能的总性质和总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之所在,价值之所依,目标之所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核”与“原点”。中国共产党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8)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第2版。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页。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3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7-38页。 ;“领导干部要把民主素养作为一种领导能力来培养,作为一门领导艺术来掌握”(31)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 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2/26/c_1123909688.htm。 等,就是基于“政党与民主”的深刻认识和经验总结而形成的规律性认识。

三、全面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科学品质是增强其理论自觉的价值归宿

从大的结构讲,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包括理论原理与策略原理两个方面,由逻辑体系、价值体系和运行体系三方面的内容构成。其中,逻辑体系涉及有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原理”“制度生态”“制度基础”及“制度由来”等价值范畴,主要回答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怎样来”的问题;价值体系涉及有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本质”“制度系统”及“制度功能”等价值范畴,主要回答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什么样的”和应当“做什么”的问题;运行体系涉及有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建设”“制度运行”“制度保障”及“制度评价”等价值范畴,主要回答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怎么做和做得怎么样”的问题。全面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科学品质,旨在通过对理论原理与策略原理的深刻认识,不断增强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制度依托的自觉,不断增强不照搬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模式的自觉,不断增强与民主政治发展相互促进的自觉。

1.深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原理的认识,一要深刻认识政党制度因政党政治关系的产生而形成,随着政党政治关系的变化而调整。政党政治关系是政党制度的本质内涵,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关系的存在方式;政党制度既是政党自身利益的实现机制,同时也是政党之间利益矛盾的制度根源。二要深刻认识政党制度的形成及其价值实现,是制度生态、制度基础、历史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若干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的核心内容是政党政治规律: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特殊规律,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形态——具体规律。在内容结构上,包括政党建设规律、治党管党规律、政党合作规律、执掌政权规律、参政议政规律、领导社会规律以及政党外交规律等。三要深刻认识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何以可能的内生变量,也是政党政治目标的实现机制,还是政党政治力量的整合机制。政党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必然影响公共政策的选择、公共政策的内容和公共政策的实施结果。四要深刻认识政党制度本质上是个历史范畴。政党制度变革的表现形式是自身要素或结构形式的变化,具体内容是政党体制和政党运行机制的变化。政党制度变革的基本特征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自然演进与理性构建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2.深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策略原理的认识,一要深化政党制度分为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两个层次的认识。基本制度反映的是一国之内的党际关系及不同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的问题。运行机制则是一个国家党政关系和党际关系的实践形式问题。任何一个国家政党制度的基本制度形成,都与这个国家的阶级结构状况、政治力量对比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密切联系。基本制度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相对,运行机制则需要根据政治生态的变化而变化,以更好的实现基本制度的价值和功能,而且,其发展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累过程。(32) 王韶兴:《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论》,《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4期。 二要深刻认识政党制度运行过程,实质上是政党政治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过程。能否从规律层面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政党政治资源问题,既与政党建设能力有关,还与政党管理能力有关,更与政党制度能力有关。政党政治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问题,从当前到长远、从宏观到微观以及从战略到策略,系统地构成了对政党制度能力的检验。三要深刻认识从宏观上讲,政党制度的根本保障,取决于政党政治的合理性。从中观上看,政党制度的保障体系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政党政治道路的正确性、政党政治理论的科学性、政党政治制度的有效性。从微观上说,政党制度运行的资源保障既涉及政党自身的理论资源、组织资源、制度资源以及历史资源等;还涉及政党外部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以及国际资源等。

3.深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运行机制的认识,一要树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规则意识。这就要深刻认识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轨迹、基本属性以及价值指向。二要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规则内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规则是由主体不同、范围不同以及功能不同的规则要素构成的有机体系。三要强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规则评价。政党制度规则的评价体系涉及评价目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诸多内容。四要把中国共产党自身制度建设纳入新型政党制度整个体系中加以考量、予以完善。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个大系统中,既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共产党自身制度建设的价值指向,也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共产党自身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就是说,要从中国共产党自身制度建设和多党合作制建设的相互促进、功能互补的角度,思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问题。以中国共产党自身制度的发展,带动多党合作制度完善;以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要求,推动中国共产党自身制度完善,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价值优化的内在机理。

4.深化政党制度科学品质评价维度的认识,一要深刻把握政党制度的合理性。它关注的是政党制度的规律性问题,强调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国情及其发展变化的关系,政党制度的功能与政治发展目标的关系,以及政党制度的价值与世界政党文明发展的关系。二要深刻把握政党制度的正当性。它关注的是政党制度存在的理由问题,主要指政党制度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的法理基础与价值基础。三要深刻把握政党制度的现实性。它关注的是政党制度的现实可操作性问题,主要指政党制度的自我维持、自我修复和自我发展完善的能力的问题。

收稿日期: 2019-05-17

作者简介: 檀培培(1985—),女,河北邢台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党政治。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规划专项工程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党建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ZZD04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D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4145[2019]08-0177-06

(责任编辑:刘要停)

标签:;  ;  ;  ;  ;  ;  

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自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