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幼儿园论文,美术论文,语言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孩子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开心和愉悦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
美术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教育活动,美术教育也被公认为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发地运用线条、颜色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往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也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他们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说幼儿是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进行着创造。学龄前期的幼儿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及理解能力,虽不能完全自如地运用和理解成人的语言符号,但对于与他们生活相关、与他们理解水平相近的语言,却有着较高的兴趣,并能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所以,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用简约凝练的语言进行创造的引导,用欣赏激励的语言唤起幼儿创造的自信,用优美灵动的语言帮助幼儿体验创造的喜悦。
一、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
富于童趣的语言易让孩子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活动,更能放松、大胆地表达意愿。在美术活动的准备和开始阶段,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去捕捉和表达周围世界充满情趣的“点”,与孩子产生共鸣,传递惊喜与激情,用富于童趣的语言自然地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如带孩子画花时,可以带领孩子与花儿谈心: “花姐姐,你觉得你哪儿最美?想不想让我们给你画张像?”画各种不同动态的蚂蚁时,可以边画边念儿歌,将画蚂蚁的作画步骤编到儿歌中。这些充满童趣的语言在“无意”之中往往使孩子油然产生作画的欲望。面对看似平常、无生命的景物,有了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都将使孩子观察时心领神会,作画时得心应手。如引导观察盆花时,可将不同大小、颜色的叶子描述成“叶大哥”“叶小妹”“叶宝宝”;观察变幻的云彩时,告诉幼儿云朵是“魔术师”,进而引导幼儿说出云彩会变成“大白熊、脚印、羽毛……”;在指导幼儿掌握一些技能技巧和使用工具时,往往会显得较枯燥无味,我们就用生动的、拟人化的口吻来指导。如指导幼儿学习使用毛笔时,告诉幼儿有时该让笔尖“躺下”,有时该让笔“踮起脚尖”,有时让它多喝点水(湿墨),有时让它揩干水分等,孩子很容易地就知道了毛笔的几种用法。可见,生动有趣的指导语能使美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幼儿的“学”都显得轻松而又顺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简约凝练的语言进行创造的指导
美术活动中,教师精练、恰当的指导语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点拨和提高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在美术活动中注意语言的简约性、凝练性,以便幼儿从教师精练的语言中清楚地明白教师的意思和要求。
1.操作前,教师的操作要求要浅显、精练
在幼儿操作前,教师要简单、清楚地说出操作要求,切忌过于冗长复杂,毫无重点,令幼儿听了摸不着头脑。如用手指点画“桃花”时,教师交代得太多: “不能把画弄脏了,用手点的时候不要蘸太多的颜料,要看好了再点,不能把颜料弄到别的地方,身上、脸上都不能弄上……”,幼儿弄不懂老师最想说什么,或者听了孩子也记不清。不如就简单、清晰地说: “画的时候,小朋友要注意画面干净。”
2.操作时,教师的指导语要适时、简练
在动手操作时,教师的指点要点到为止,为幼儿的想象留有空间,切忌说得太多,将幼儿想象的空白填满。如画石头,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石头,可以提问:“这样摆,石头像什么?”鼓励孩子说出更多的看法。又如画“我的妈妈”时,启发幼儿思考:“和妈妈在一起有什么感觉?用什么颜色的笔来画合适?”从而指导孩子学习用恰当的色调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孩子完成作品后,可问问孩子“你能说说你的画吗”等这类较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打开话匣子。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开启了幼儿想象的天地。
三、用欣赏激励的语言唤起幼儿创造的自信
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开始,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教师充满欣赏、激励的语言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鼓励能给予幼儿肯定,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都得到激励,充满自信。孩子的天资存在差异,老师在活动中要找出幼儿不易为常人所发现的创造金点,并及时予以夸奖:“真不错,你的这一处和别人都不一样,很有创造性。”这样的语言会让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不容置疑的肯定,他会在创造活动中竭尽全力。有的孩子天生爱创造,善于创造,然而他超越一般人的奇特想象、创造往往得不到同伴和老师的接纳,有时甚至会被排斥。如果老师用语言对他的大胆无忌给予支持和鼓励,不但增强此类幼儿的创造力,而且会影响到全体幼儿,使他们也敢于创造、敢于表达,形成创造氛围。创造性活动具有探索性、尝试性的特点,因此,与之伴随的经常是失败。我给孩子的鼓励是:“没关系,你做得很好,下一次你会做得更好。”
因此,教师要做到:一是要留意观察孩子,细心地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点滴进步,对孩子多说几句:“真棒!”“有进步!”“太好了!”或拍拍孩子的肩膀,对孩子竖竖大拇指,给予目光的鼓励等。二是要明确具体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扬和学习的地方。如: “这几片叶子颜色涂得真好!”“这幅画背景处理得好!”“画得真细心!”三是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坚持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婳婳是个文静、有点内敛的小姑娘,有一次在画太阳的时候,她一上一下画了两个太阳,画好以后她有点束手无策,无法继续作画,看着画很不自在。我走到她身边说:“婳婳,你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会看到两个太阳呢。”她想了想,在下面画了条河,又添画了一些小鱼,将画变成了太阳和鱼宝宝捉迷藏了。从此以后,婳婳在作画时也变得大胆灵活和自信了。
四、用优美灵动的语言帮助幼儿体验创造的喜悦
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画,它饱含着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孩子们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绘画让孩子可以天马行空地宣泄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验创造的快乐。
儿童画的内容丰富多样,想象奇特。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很少想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他们常常是随意涂抹,添加组合,全凭自己的想当然,这是自然的。有时他们想和满天的小星星一块跳舞,给火辣辣的太阳编一顶大大的太阳帽,帮可怜的丑小鸭找到它的妈妈。在欣赏评价幼儿作品时,我们可以用优美灵动的语言来表述画面的内容,让幼儿体验创作的喜悦。如在美术活动“○的变化”中,孩子们将“○”变成了很多不同的物体:太阳、西瓜、闹钟、自行车、小娃娃等。在欣赏作品时我们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然后请小朋友一起将画面中的内容串联成故事。孩子们纷纷用自己生动而有趣的语言来创编故事,在开心愉悦的氛围中表达思想。再如:儿童画的色彩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他们不懂得色彩的冷暖,画中充满着色彩的对比和夸张的表现,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用鲜艳、强烈的色彩抒发感情,将画面渲染得五彩缤纷。一棵大树,他们会用上所有的颜色进行涂染,一座小房子经过他们的加工会变得五颜六色。如有一次画大树的时候,乐乐画了一棵七彩树,评价作品时,小朋友都说最喜欢乐乐的画。我问他们为什么,大家说“颜色漂亮”“颜色好看”。我听后,接着小朋友的话说:“老师也喜欢乐乐的画,乐乐画的大树是一棵七彩树,它的颜色是那样的鲜艳、美丽,难道是太阳公公悄悄地将七色光芒送给了它?或者是彩虹姐姐为它穿上了彩色的衣服?”小朋友听到后都乐了。美术活动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艺术能让它更加富有活力,焕发勃勃生机。
美术活动千姿百态,语言艺术千变万化。教师生动有趣、灵活机智的语言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根点燃创造的导火线,是创造融入幼儿行为的媒介,是创造不断优化的阶梯。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注意语言指导的艺术,不断提高幼儿作画的热情和兴趣,让每一个孩子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七彩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