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儿脑性瘫痪中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探析论文_李中珍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在小儿脑性瘫痪中,应用康复护理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2018年在我院进行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护理前后综合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患儿综合功能,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有时又称为获得性脑瘫。目前,我国有31万CP患儿,并每年新增4.6万例,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疾病。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正确的康复护理,能够使患儿的各项生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或代偿,重建部分肢体功能,降低其残障程度,改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负担,值得推广和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2017-2018年在我院进行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儿为18例,女性患儿为12例;月龄9-34个月,平均(21.3±6.1)个月;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月龄8-34个月,平均(21.3±6.3)个月;临床分型:混合型、不随意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痉挛型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严格按照医嘱完成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合理饮食等。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儿给予康复护理:

(1)训练头部控制能力:协助患儿采取仰卧位,选择可以引起患儿兴趣的玩偶,在距离患儿35 cm的地方,上下、左右缓慢地移动,促使患儿自发扭转头部。必要时可督促家属将患儿骨盆、双下肢夹住,握住双肩,诱发其向上抬头。

(2)训练躯干控制能力:协助患儿采取仰卧位,屈曲双下肢,向下对两侧骼前上脊缓慢施加压力,臀部适当向上抬。在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患儿取坐位,自然分开双腿,伸展、前屈脊柱,患儿与家属或者医护人员处于不同的高度,将玩偶可以拿到患儿体前或者体侧,提高其坐位平衡能力。

(3)训练爬位姿势:家属或者护理人员用一只手托住患儿腹部,另一只手将臀部压迫,促使患儿的膝盖以及手支撑自身体重,保持爬位姿势不变。训练蹲起、站立,家属协助患儿坐在小板凳上,用两只手在身前将两膝扶稳,促使患儿站立,两膝向后按压,坐下并反复训练。

(4)语言训练:指导患儿嘟嘴、鼓腮,提高构音器官的协调、控制能力,逐渐提高患儿的发声能力,首选从单音节开始,逐渐过渡到短文、短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护理效果判定标准:显效:运动功能及肌张力恢复,不正常反射和姿势消失;有效:运动功能以及肌张力可见明显好转,不正常反射和姿势明显减少;无效:运动功能、肌张力、不正常反射和姿势变化不明显,甚至加重。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综合功能评分,以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定,包括自理动作、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得分越高,表明综合功能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6.66%,高于对照组的7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脑瘫康复的深入研究,医学界普遍认为脑瘫患儿应该遵循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普遍伴有反射异常、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中枢性运动障碍、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行为障碍、交流障碍、认知障碍、感觉障碍等,其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越长,干预的难度就越大。婴幼儿时期如果不予以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则会严重影响患儿身体、智力发育,降低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康复护理是急性期过后需要家长引导的一种康复护理模式,家长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掌握头部控制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坐位、爬位姿势、洗漱、语言等多方面的康复护理,提高家属的康复护理能力。且越早进行康复护理,效果越明显,因为月龄越小的患儿,大脑的发育速度越快,修剪、塑造脑部损伤的能力就越强。根据研究证实,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护理中的可行性、有效性较高。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患儿综合功能,改善患儿病情,减轻功能障碍。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短,结果仍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以为临床评估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供更加严谨、科学的参考依据。

总而言之,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使患者的综合功能得到提升,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郭雯雯,吕复莉,杨李,等.对脑性瘫痪患儿建立引导式教育理念的护理方法及应用[J].安徽医学. 2015(01).

[2]历虹,陈雨,孔祥颖,等.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研究现状[J].中国伤残医学. 2011(06).

[3]陈玉英.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康复护理述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04).

论文作者:李中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在小儿脑性瘫痪中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探析论文_李中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