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的社区道路设计分析论文_张丽芳

开放性的社区道路设计分析论文_张丽芳

海南省建筑设计院 海口市 571100

摘要:国家政府开始大力的提倡推动发展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所以开放式社区的建设以及迫在眉睫。开放社区的建设中主要便有道路建设,以往封闭式社区中的道路设计对于住区以及其周边城市道路空间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且还会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进行开放式社区道路设计中,一定要避免以往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促进社区的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会对开放性的社区道路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对建设开放社区有所帮助。

关键词:开放性;社区道路;设计分析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建设了大量的封闭式社区住宅,但是这在为人们提供高品质住宅和住区环境的同时,却也带来了极大的问题,比如邻里交往变得越来越少,盗窃等犯罪现象频发,城市交通堵塞越来越严重等。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国家开始提倡建设开放性的社区住宅,并使社区内部道路公共化。例如海南在2018年发布的《海南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方案(2018-2020)》中,提出要按照街区建制要求,建立封闭社区转变为开放街区的政策性激励机制。通过纳入社区内部道路进入城市道路体系中,完善城市道路体系中的毛细血管部分,加强道路使用循环,从而优化城市交通。但是部分民众人们对此心存疑虑,他们非常担心会出现生命财产安全为题以及资源占用分配不均等问题。为此,想要建设好社区开放式道路,就要合理的进行道路规划,不断的优化交通路线,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还要保障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这样才能为人们带来安全、舒适和交通便利的生活环境。

1、开放社区内部道路带来的益处

其实在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的一些城市研究人员就已经提倡并建设开放社区,如美国的弗罗里达州Seaside小镇。在规划阶段就考虑将公共设施设置提供给所有的住户使用,并打造公共空间商业、社区氛围,道路则采用了人车混行,通过增加路网密度,降低道路等级,提高开放程度,提升商业价值。通过研究与尝试,可见城市社区乃是一个巨大对的整体,其内的人民应该相互之间和谐融洽的相处,进而构筑良好的居民生活环境,而同时社区道路的开放,能够更好地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目前我国也在一些城市社区建设中,开始了开放社区道路的建设尝试,从而让人们在社区道路的开放中得到极大的益处。

1.1近期益处—— —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社区道路的开放对于城市最显而易见的益处就是缓解交通拥堵。长期以来,我国封闭社区导致社区本身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再加上国内城市规划致使城市支路不能形成独立完整的路网体系,最终将大量交通流汇集到城市主干道上,导致交通拥堵。社区道路的开放首先将封闭社区占有的道路空间归还给城市公共交通,增加城市路网密度,鼓励居民选择步行、骑自行车等慢行、绿色交通出行方式,降低对私家车的依赖,从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社区道路的开放增强城市道路的通达性,给居民出行提供更加灵活的路线选择,减少交通距离,自然降低城市交通量,缓解交通拥堵。社区道路的开放,为城市交通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停车泊位,增加城市主、次干道的通畅性,也有助于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目前阶段,我国大中城市或多或少都面临缺少停车泊位的问题。很多汽车都停靠在道路宽广的城市主干道两侧,降低了交通运行效率。交通流量小、停车泊位多的社区道路可以与城市主干道优势互补,从而解决大中城市停车难的问题,进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

1.2中期益处—— — 重构社区生活,增进居民和谐交往

社区道路开放对于社区生活的重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丰富的城市社区生活,需要很多载体作为支撑,最为重要的物质载体便是社区街道。社区街道,包括商业街道和景观街道,联系着住宅私密空间和社区中心乃至城市公共空间,是居民社区生活的主要场所。然而,城市大面积封闭社区吞噬了大量的城市支路,从源头上侵占了社区街道存在的空间,使人们失去了以往社区生活的物质载体,阻碍居民相互交往。另外,封闭社区导致人们更加依赖小汽车出行,私人机动化使得个人世界变成封闭空间。将工作、购物、居住分隔开来,对传统的社区生活更是釜底抽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社区道路的开放,使城市可以再次分布尺度适宜、富有人性化的道路空间,而这正是社区街道形成的物质基础。因此,社区道路的开放,重构了社区街道,人们可以摆脱私家车,重新投入社区生活,增进邻里之间的交往。

2、如何合理地开放社区道路

2.1有选择地开放

有选择性地开放社区道路,包含两个层次。首先,选择合适的社区。《意见》指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都属于中国式的封闭社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封闭社区都适合改造成开放社区。有些封闭社区由于规模较小,甚至没有占满一个街区(150 米),没有太大的开放必要性。这样的小型社区即便打开,也没有可以转化为城市支路的社区道路,大部分只是社区小巷。选择合适的社区开放主要是指占地几十公顷甚至上百公顷的超大型封闭社区。这样的社区,犹如城市道路上的毒瘤隔断城市主干道,制造大量的断头路,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其次,选择正确社区后,还得选择适宜的内部道路。一般,宽度大于 8 米的社区主路开放后能够承载一定的机动车交通量,宽度小于 6 米的社区支路适宜开放成纯步行街道。尽量选择能引导居民前往周围商业购物及娱乐消费用地的社区道路开放,方便居民生活。选择的社区道路中,还得考虑开放道路的空间分析、流线分析和可达性分析等,注意与邻近社区道路的相互衔接问题,力求形成一个社区与社区、社区与城市之间交通联系紧密的城市支路体系。最终,通过内部道路的开放,使得封闭社区转变为规模小、密度高、功能混合的开放社区。

2.2控制合理的街道模式及路网密度

封闭社区开放后,内部道路纳入城市支路系统,这一过程对中国城市支路网的规划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众多的社区道路转化为社区街道给街道模式的设计带来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急剧增加的城市支路改变了城市路网密度,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居住社区街道模式演进过程来看,树状模式适合规模较小、地形复杂的田园城市,栅格模式适合规模较大、地形平坦的工业城市。针对中国城市的特征,有必要将栅格和树状两种模式相融合,发展一种以栅格为主体、末端为树状的综合模式,更好地适应中国国情。目前中国的城市,需要高密度路网带来强大的交通疏散能力保证工业化快速发展。然而,人口规模大、私家车数量与日俱增的中国城市单凭使用栅格道路模式、增加路网密度的方法解决交通问题是片面的,不可行的。因为提高城市路网密度意味着扩大城市交通用地的规模。案例研究发现,栅格模式用于道路建设的土地比树状模式多 43%,并高出 46% 的道路基础设施成本。因此,在选择栅格模式的同时,城市支路末端也得应用树状模式,节约土地、资金。栅格模式有利于居民远程外出,树状模式有利于居民短距离外出的导向性和选用慢行交通系统。在城市路网的密度方面,将城市路网密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十分必要。国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居住区中,路网密度控制在 6~10km/km 2。城市路网密度的控制与支路本身的道路面积率、路网间距指标相关联。选择社区道路开放要综合这些指标要素,达到最佳平衡点,才能形成一个不断加密、优化交通组织的城市支路网。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建设开放式社区道路已经势在必行。开放式社区道路的建设是非常复杂的,其不是将社区围墙拆除、大门打开这么的简单,而是要根据实际的社区情况以及地理位置,合理的选择街道模式以及交通线路,并且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的考虑到人们的各方面需求,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元素的引入,从而将社区道路设计成一个特色街区,加强人们的步行感官。除此之外,社区道路的设计也要满足空间上的科学、合理,并多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进行施工,这样才能使社区道路更加的宽敞、安全、环保,促进了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参考文献:

[1]路权共享导向的开放街区规划设计策略[J].卓健,吴卓烨,徐逸菁.规划师.2017(07)

[2]开放街区建设对城市交通的影响[J].颜敏.四川建筑.2016(06)

[3]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探析——以昆明“滨江俊园”为例[J].柯达,翟辉.安徽农业科学.2016(36)

论文作者:张丽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开放性的社区道路设计分析论文_张丽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