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加强对老年人安全用药的管理。方法:选取50例神经内科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2013年-2016年),对这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研究其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护理。结果:由于老年人机体老化,各脏器功能减退,胃肠及肝肾功能衰退,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使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明显发生变化,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半衰期延长和毒性增加,加上联合用药较普遍,因而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年轻人高。结论:为了老年人用药安全,护士要根据医嘱,正确用药,掌握药物的用药指征、疗效、不良反应、使用途径等知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226-02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稳定性随年龄而衰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作用与青壮年有很大差异。老年人会同时患多种疾病,也就会多药合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相应增高。老年人的生理点特点是,记忆力减退,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对药物的治疗目的、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常不能正确理解。因此,老年人用药安全管理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用药时,要运用全方面的知识,使老年人的用药达到最大效果,解除老年人的疾病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50例神经内科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占30%(15例),男性占70%(35例),年龄在63岁~90岁之间,平均年龄(72.1±8.6)岁。
1.2 方法
对选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我国药物不良反应中的标准设定,主要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2.结果
2.1 不良反应类型
引起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系统(20名)、神经系统(12名)、心血管系统(11名)、皮肤(5名)、抗生素(2名),其中消化系统损伤发生率最高(40%)。
2.2 不良反应药物
导致老年人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主要为抗生素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及其其他药物。
3.分析结果
3.1 老年人药动力学特点
一般来说,老年病人的血浆药物浓度高,半衰期长。药动力学的改变直接影响组织,特别是靶器官中有效药物浓度维持的时间,从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老年人药动力学改变的特点为:
3.1.1吸收 老年人对蛋白酶等的分泌下降,对于按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的药物,如铁、半乳糖、钙和维生素B1、B6、B12、维生素C等的吸收均都需要酶和糖蛋白等载体参与,于是对这些物质的吸收功能减弱。
3.1.2分布 血浆容量、细胞外液及血浆蛋白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脂肪与体重的比例也逐渐增大,Gordman认为75岁时脂肪含量是25岁的2倍,细胞内水分减少9%。总体液与脂肪外体重下降,使一些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量减少,血中游离型药物与结合型药物的比例增大,而只有游离型的药物才具有药理活性,从而增强了药物的效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3.1.3代谢 很多药物是通过肝脏转化成水溶性化合物,后经肾脏排泄的,有资料报道,老年人的肝脏重量是年轻人的2/3,肝血流量是年轻人的40%~50%。酶的合成减少,酶的活性下降,于是老年人药物的转化速度减慢。如利多卡因、三环类等药物老年人用量常为年轻人的1/2~2/3,洋地黄类的药物常为年轻人的1/4。
3.1.4排泄 老资料报道,65岁老年人肾血流量仅为青年人的40%~50%,肾小球过滤在50~90岁间可下降50%。另外,老年人肾血浆流量下降,因此许多经肾排泄的药物半衰期延长,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如地高辛应用成人剂量,则老年人极易引起蓄积中毒。
4.老年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4.1.1精神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最易受药物作用的影响。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可引起精神错乱、抑郁和痴呆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吩噻嗪类、洋地黄、降压药和吲哚美辛等可引起老年抑郁症;中枢抗胆碱药安坦,可致精神错乱;老年痴呆病人使用中枢抗胆碱药、左旋多巴或金刚烷胺,可加重痴呆症状。
4.1.2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又称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功能没有年轻人灵敏,压力感受器发生功能障碍,即使没有药物的影响,也会因为体位的突然改变而产生头晕。使用降压药、三环抗抑郁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时,尤其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在使用这些药时应特别注意。
4.1.3耳毒性 老年人由于内耳毛细胞数目减少,听力有所下降,易受药物的影响,而产生前庭症状和听力下降[1]。年老体弱者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多黏菌素可致第8对脑神经损害。前庭损害的主要症状有眩晕、头痛、恶心和共济失调;耳蜗损害的临床表现有耳鸣、耳聋。由于毛细胞损害后难以再生,故可产生永久性耳聋,所以老年人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减量,最好避免使用此类抗生素和其他影响内耳功能的药物。
4.1.4.尿潴留 三环抗抑郁药和抗帕金森病药有副交感神经阻滞作用,老年人使用这类药物可引起尿潴留,伴有前列腺增生及膀胱颈纤维病变的老年人尤易发生,所以在使用三环抗抑郁药时,开始应以小剂量分次服用,然后逐渐加量。患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使用速尿、利尿酸等强效利尿剂也可引起尿潴留,在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4.1.5药物中毒 老年人各个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减退,60岁以上老年人的肾脏排泄毒物的功能比25岁时下降20%,70~80岁时下降40%~50%。60岁以上老年人的肝血流量比年轻时下降40%,解毒功能也相应降低。因此,老年人用药容易中毒。
5.老年人高危险常见药物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均出现退行性改变,服用某些药物中毒的危险性增加。老年人服用属于高危险的常见药物有:
(1)止痛药 吲哚美辛、保泰松、哌替啶、喷他左辛等。
(2)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类、巴比妥类、苯海拉明、甲丙氨酯等。
(3)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多虑平、丙咪嗪等。
(4)心血管类药 地高辛、双嘧达莫、丙吡胺、甲基多巴、利血平等。
(5)胃肠解痉药 颠茄生物碱、东莨菪碱等。
(6)抗组胺药 溴苯那敏、氯苯那敏、曲比那敏、苯海拉明、塞庚啶、溴马嗪、羟嗪、异丙嗪等。
(7)降血糖药 氯磺丙脲等。
6.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护理
6.1 全面评估老年人用药情况
6.1.1详细评估老年人的用药史,包括既往和现在的用药记录、药物的过敏史、引起副作用的药物有哪些,以及老年人对药物的了解情况。
6.1.2了解老年人各脏器的功能情况,如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
6.1.3了解老年人的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对目前的治疗方案的了解、认识程度和对药物有无依赖、恐惧等心理[2]。
6.2 密切观察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
6.2.1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如对使用降压药的老年患者,要告知其直立、起床时动作要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6.2.2由于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较差,当服药后未取得预期疗效时,护理人员要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
6.3 提高老年人服药依从性
6.3.1对住院的老年人,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给药规程,按早晨空腹、餐前、餐时、餐后、睡前等服药时间将药物送到患者手中,做到看服到口。对出院带药的老年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把药名、用法、剂量、时间、副作用等内容写成用药说明,便于老年人记忆[3]。此外,定期通过电话督促老人服药,了解服药后的疗效。对于外用药物,应详细说明并贴上明显标记,告知家属。
6.3.2护理人员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专题讲座、个别指导等健康教育方式,反复强化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老年患者的疾病认知能力,促进其服药的依从性。
6.4 加强药物治疗的健康指导
6.4.1护理人员应指导老年人不要随意购买及服用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告知家中的药柜应定期整理,处理过期变质的药品。
6.4.2指导老年人如果能有其他方式缓解症状暂时不要用药,如便秘、疼痛和失眠等,应先采用非药物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将药物对人体的危害性降至最低。
6.4.3护理人员不仅要对老年人做好药物治疗的安全指导,同时还要重视对其家属进行有关安全用药知识的教育,使他们学会正确协助和督促老年人用药,防止发生用药不当造成的意外。
随着临床药学逐步深入开展,医药工作者必须摒弃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的疗效指标,树立“以人为本”的全新观念, 关心和重视老年保健工作。开展老年药学,认真研究老年人用药和用药剂量问题,保证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王新萍.浅谈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5):185-186.
[2]叶琦.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11):553.
[3]封先洪.浅谈老年人合理用药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93-3495.
论文作者:李帼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老年人论文; 药物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老年论文; 患者论文; 低血压论文; 功能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