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两岸科技合作迎接新的国际挑战_科技论文

加强两岸科技合作迎接新的国际挑战_科技论文

加强两岸科技合作 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合作论文,两岸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台湾、香港在60、70年代实现经济起飞后,祖国大陆经济在80、90年代也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两岸暨香港卓有成效的经贸合作推动祖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经济都上了一个台阶。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视为一个整体,称之为中国经济区,认为该经济区将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区,今后10年将成为全球经济的“第4极”。现在,中国经济区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已在世界上居重要位置。在经济规模上,祖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国内”生产总值1996年合计为1224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5。在对外贸易上,1996年中国经济区合计为8797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在外汇储备上,1996年中国经济区合计为2580.4亿美元,居世界第1位。据有关国际组织和专家预测,进入中速增长期的台湾与香港的经济,未来一些年仍将保持5%左右的增长率,祖国大陆则将保持9%左右的增长速度,均继续属于世界上高速增长的地区。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中国经济区成为与美、德、日并驾并驱的经济体之一,中华民族在21世纪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实现振兴的目标就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是,中国经济区作为世界经济“第4极”的地位能否隐固地确立,除了其他因素外还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海峡两岸暨香港的发展与合作必须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使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加强,否则就很难克服来自国际的诸多挑战而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大展宏图,具体说,中国经济区面临的国际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当前,一场世界性的科技革命正汹涌而至,其规模之宏大、势头之迅猛、影响之深远都令人瞠目。如果说过去半个世纪科技的进步超过了人类有史以来全部成就的总和,那么今后25年的新进步将可能超过过去的半个世纪。冷战结束后,在国际舞台上,各国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只是竞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取决于军事力量变为现在的取决于经济实力,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实力的决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各国或地区的经济竞争也就变成了科技竞争。科学技术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强弱和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谁赶上了科技革命的快车,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先机,谁就可以在国际社会有立足之地。正因为科技的重要作用,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科技,纷纷制定了科技发展战略,加大投入,广揽人才,加强开发,把推进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新科技众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表明,一场争夺科技高地的竞赛正在世界范围内激烈展开。

中国经济区虽然在科学技术的某些领域相当先进,但科技发展的总体水平相比发达国家尚有不小差距。如何缩小差距,迎头赶上,避免在科技革命洪流中被淘汰,这是包括海峡两岸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需要深思并作出回答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海峡两岸长期以来在科技发展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曾丧失了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机会和许多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遗憾。现在,坚冰已经打破,壁垒正在拆除,两岸进行科技整合的条件和氛围已渐次具备,如果两岸能够认清形势,同心协力,抓住机遇,携手共筑中国经济区大厦的科技支柱,就定可在新世纪的世界上为中国人争得一片天。

2.来自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的挑战

进入90年代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加速。欧洲共同体于1992年建立了欧洲统一大市场,1993年变成了欧洲联盟,1998年建立欧洲中央银行,1999年将发行单一货币欧元。欧洲正在朝下世纪实现政治、经济统一的目标疾步前进。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了北美贸易自由区(NAFTA),并计划在15年内分4阶段取消关税和非关税障碍,实现资本、货物、人员和劳务的自由流动。2004年后把自由贸易区扩大到中美洲和南美洲,建立全美洲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自1989年成立以来进展迅速,逐步由一个松散的论坛组织变为以各成员国自己承诺为基础的一致行动组织。1998年又接纳俄罗斯、越南、秘鲁为成员国。APEC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稳步提高。此外一些次区域经济圈也正在形成或发展中,如东南亚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部非洲经济共同体、西非经济共同体、南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场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经济圈的形成,将使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对各个经济圈而言,圈内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越来越大的相容性,从互惠互利到资本、技术、货物、服务、人员的自由流动,直至高度的一体化,对圈外的国家和地区则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排拒性,圈内与圈外的经济活动将越来越受到各种壁垒的阻碍与限制。

3.来自国际经济动荡的挑战

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了两大重要趋势:一是区域集团化,二是全球一体化。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加速国际化,使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空前加强。世界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而且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这种紧密联系固然有“一荣俱荣”之利,便也相应带来了“一损俱损”之弊。

1997年7月骤起了泰国的金融风波,迅速席卷了东南亚,进而蔓延到了韩国和日本,并震动了世界。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但其深层原因是东亚产业转移链条的断裂。东亚经济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由日本、东盟(80年后期以后包括祖国大陆)等国家或地区组成的“产业阶梯”,即以日本为领头雁,把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依次向后转移。90年代以前,这条东亚产业链条运转顺利,使得东亚经济大放异彩。但从90年代起作为这条产业链条领头雁的日本进入了衰退期,其经济结构的调整至今尚未到位,日本缺乏美国那样的雄厚科技基础和经济实力,科技投入不够,以至新兴龙头产业至今尚未形成,相反日本却把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美国债券和房地产投资,造成泡沫经济。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自80年代后期开始花大力气进行产业重组,仅是汽车行业的技术改造就投入了上千亿美元,美国把巨资投入高科技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结果使产业结构大升级,导致了今天的持续繁荣。由于日本没有更新的产业向东盟等国或地区转移,东盟等国或地区失去了投资方向,产业链条出现了中断,遂使东盟等国或地区不是盲目集中发展半导体产业,导致了全球性的生产过剩,就是利用大量国际游资进行房地产投机。把巨额外国资本投入回收周期长的不动产,造成了大量的银行呆帐,这正是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这场危机从本质上来看是科技不振所致,是技术更新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根治东亚的危机,必须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寻求产业技术上的突破,积极培育新产业,使断裂的东亚产业链条恢复生机。这不仅是东亚各国和地区面临的紧迫任务,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区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当今世界,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各国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和依存。在此情况下,一旦局部出现金融动荡和危机,就会迅速传递到其他市场。就全球市场而言,一体化程度越高,发生全球经济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就单个市场而言,国际化程度越高,所受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如何提高防范抵御包括金融危机在内的国际经济动荡,也是中国经济区在日益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中华民族曾以科技发达、文明昌盛著称于世,只是到了近代才落后了。现在,当世界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一个重大的选择又摆在了所有中国人的面前:是继续落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还是重振雄风,在新世纪的世界上争取中华民族应有的一席之地?这取决于中国人现在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科技能否振兴,而两岸的科技合作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如果海峡两岸都能够认清形势,携手同心,共归障碍,把科技合作全面深入地推进,则无疑可大大促使中华民族科技振兴大目的早日实现。

标签:;  ;  ;  ;  ;  

加强两岸科技合作迎接新的国际挑战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