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冬春季腹泻的中西医治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西医论文,羔羊论文,冬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羔羊冬、春季腹泻是一种季节性群发病,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羔羊的胃肠黏膜表层乃至深层的炎症,临床上以腹泻为主要特征。各个品种的羔羊均易发病,1月龄以内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11月至翌年3月,也有的在出生后没有吃到初乳就开始发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最多见,并且发病快,发病率高达70%,呈地方性流行,如延误治疗或救治方法不合理往往导致死亡。
1 发病原因
病原微生物可引起腹泻。进入冬季,天气突变,圈舍潮湿寒冷,羔羊体质娇嫩,一些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侵入羔羊机体,引起腹泻。
消化不良也引起腹泻。乳食不洁,饥饱不均,或者人工喂养时常由于食物过量、喂养不当及饲喂难以消化的食物,增加胃肠负担,引起胃肠机能下降引发腹泻。
环境卫生条件差亦引发腹泻。包括圈舍阴冷潮湿,粪便污物不能及时清除,通风换气不通畅等因素。
羔羊的体质虚弱也导致腹泻。由于妊娠母羊分娩期的饲养管理差,没能给予全价的饲料,不能保证足够的营养需要等原因。
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病初羔羊精神沉郁,垂头弓背,不愿吮乳,腹痛,不久发生腹泻。起初泻粪呈粥样,渐则形成水样腹泻,恶臭、呈黄绿色;后期粪中混有血丝,间杂有黏膜,尾巴、会阴、后肢内侧多被泻粪污染。病羔肠音高朗减弱,体温升高到40℃~41℃,有的肠蠕动音减弱,耳鼻或四肢发凉。脉搏、呼吸次数增加。部分病羔因延误治疗而死亡,1周龄以内羔羊若发病治疗不及时,一般经1~5天死亡。
3 剖检变化
腹泻而亡的病羔,尸体消瘦,严重脱水;第四胃和小肠黏膜充血发红,胃肠可见到溃疡,有的肠内容物恶臭,并混有凝血和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或出血;肝脏和肾脏苍白,被膜下有出血点;心包积液,心内膜有出血点。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对本病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N,J需经实验室检验。
4 治疗方法
4.1 西药疗法
抗菌消炎,采取当地菌种进行药敏试验,用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土霉素20~50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口服,或每10~20毫克/千克体重,分两次肌肉注射。或新霉素每日30~50毫克/千克体重或盐酸环丙沙星10~15毫克/千克体重,分两次内服。磺胺甲基嘧啶及磺胺脒,首次1克,以后4~6个小时0.5克,将药片压成面,放入奶中喂服。补液,强心,静脉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每月1~2次。为防酸中毒,可加入碳酸氢钠。心脏衰弱时可注射安钠加。调解胃肠功能,可用油类或盐类泻剂,以排出病菌和毒素。
4.2 中药疗法
中兽医理论认为,羔羊冬、春季腹泻多因气候聚变,感受外邪,病毒乘虚入侵,邪盛正衰,引起羔羊脾胃功能紊乱,运化失职,不能腐熟水谷而致久泻不止,脾胃虚损。治疗本病。应以调理脾胃为主。
对热盛烦躁,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宜,可用以下方药:白头翁30克、黄连20克、黄芩20克、黄柏20克、秦皮20克、甘草15克、葛根15克、苦参15克水煎服,1日2次,连用2剂。
对寒象病羔,以温中散寒,益气健脾为主,可用下列方药:党参3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炙甘草20克、干姜15克、吴茱萸15克、苦参15克、水煎服,1日2次,连用2剂。
也可取大蒜100克,95%酒精150毫升,浸泡15天,过滤制成次蒜酊,2~3毫升,加温水1次灌服。或用杨树花(雄性花序)制成5%煎剂,羔羊每次口服10~30毫升,连用3~5天,效果明显。
治疗羔羊冬、春季腹泻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治疗时可采用西兽医疗法,也可用中兽医疗法,如果中西兽医结合治疗,能达到协同效应,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5 预防措施
对妊娠母羊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全价饲料,尤其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充足。搞好圈舍的卫生,保持干燥,并定期消毒。对孕羊定期活动,以促进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对羔羊加强护理。对产房、羔羊舍搞好清洁卫生,增加保温措施,对地面、用具等定期用来苏儿消毒。保证羔羊吃到初乳及吮饱奶。对病羔要隔离治疗,对所接触的一切物品均应进行彻底消毒。
联系电话:0451-5362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