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论文_贺朝玉

高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论文_贺朝玉

山西省临汾市第二中学 041000

世界本身离不开数学的帮助,数学在世界上无处不在。克莱因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这样有力地辅助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数学是一种精神,学习数学也需要一种精神。在高中阶段。没有攻克过数学的学习生活是不完整的。数学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并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学习数学,要热爱生活,注重对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会探索,学会应用,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在课堂上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给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下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认识自我,做终身学习型教师

我们都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本身的素养就不能低。新时代的老师是研究型教师,是终身学习型教师。我们要学习什么?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家都说“三年一个代沟”,那么你离学生有多远?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学过程中,过硬的专业知识,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础素养。同时,我们还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等与教学相关的学科,与社会发展同步。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要以合格教师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凸显人格魅力,与学生保持亲密关系。

二、分析学生,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培养数学定量思维意识

数学意识是指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数感。北师大严土健教授曾谈到:“虽然我国的数学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至今数学并没有真正融入我们的文化传统,人们的数学意识一般还相当淡薄。”这一问题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认真反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针对以上现状,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按照“问题情景——数学建模——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四、培养数学推理意识

所谓推理意识是指推理与讲理的自觉意识,即遇到问题时自觉推测,并做到落笔有据、言之有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首先,教学新知识时,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推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数学推理的实质。

其次,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理解推理的实质并体会推理的价值。

最后,在推理过程中,要随时指出推理中的错误。

五、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数学教学的大众化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力和可以用数学解决的其他问题。简言之就是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数学“应用”改革势在必行,人为的应用题已不能适应培养应用意识的需要。数学课堂要注入新的生命力,要积极倡导“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知识题材,加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解决过程的教学,并要引导学生通过小课题学习和认识实践活动,来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培养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数学语言以精确、简约、抽象为特点,它可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中各种因素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广泛。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交流这一手段有助于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充满丰富的交流,可以获得双重效益。

七、培养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

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具有潜在的陶冶作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可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爱国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2.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等。

3.自信心和意志力。

4.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习惯。包括探索创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实事求是的态度及习惯。

5.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素质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质,数学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让数学教学活动更有立体感,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良好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应该有机地将各方面的资源整和,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素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标。

论文作者:贺朝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高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论文_贺朝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