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园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现在的科学教育与传统的常识教学不尽相同。后者强调的是教幼儿一些概念,认识一些事实,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等。而前者在传授基本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和理解能力,强调让幼儿了解科学活动的过程,因此,重视为幼儿提供适合其发展水平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现成的概念。
幼儿园科学教育强调的是幼儿的实践活动,因为,当幼儿进行亲自实践时,就获得了观察和操作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机会。在观察和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幼儿认识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同点、差异性以及相互关系等。他们通过嗅、看、听、摸、捏、尝等方式,探索各种材料的属性,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力;他们利用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推断出事物的组成与相互关系以及把事物按自己的认知模式分类,从而锻炼了认知能力。在具有探索性的科学活动中,幼儿进行着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判断。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形成幼儿的探索技能和发展他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教师必须将这两方面的任务渗透到科学活动中,并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同一过程中完成。
探索技能是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所需的认知能力。它包括观察、推理、分类和交流四个方面的技能,其中观察是最基本的技能,是其它三种技能的基础。探索技能的培养,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训练幼儿的观察技能,使他们学会用各种感官去考察事物。为此,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知活动机会。如,提供颜料、植物、动物、矿物等视觉材料,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找出其共同特征与特殊之处,发现其外部特征的各种变化;提供香水、鲜花、水果、蔬菜及其它有特殊气味的物品,让幼儿通过嗅觉分辨各种气味,通过气味来识别不同物品;提供各种布料、各种植物的秆、不同温度的物体等,让幼儿通过触摸增加对物体特征的认识;提供各种食物和无害液体等味觉材料,让幼儿通过品尝,识别各种物体的味道;提供各种乐器、录音机、收音机及其它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辨别各种声音,辨别其高度、强度和音乐,增强对声音的辨别力。
第二,让幼儿学会推理。当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受到某种条件的限制,应让他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加上已有的相关经验去发现更多的信息。而这一过程需要推理。因此,要让幼儿学习推理,明白推理与观察的区别。如,提供各种清澈的液体,要求幼儿不用嗅或尝的方法来推测它们是什么东西;将一些能发出声音的、幼儿比较熟悉的昆虫放进不透明的纸袋里,让幼儿通过听昆虫的叫声推断出是什么昆虫。
第三,训练分类技能。绝大多数幼儿能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颜色、形状等)来分类,但如果要同时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分类,幼儿就会有困难。教师一方面要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思路去分类,另一方面要提供一些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分类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鼓励幼儿不断变换分类方式,并讲出为什么这样分类。
第四,经常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向成人或同伴讲述自己观察到了什么,怎样观察到的,怎样推理和分类的,这样做对于培养幼儿与他人交流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给他们一些描述性的词语,如柔软的、光滑的、刺鼻的等。
幼儿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是指把握事物的特征、区别事物的异同、找出事物间的关系或联系的能力。教师可对幼儿进行下列三个方面的训练,来形成幼儿认知事物的理性框架,即认知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第一,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物体的一般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味道、声音、硬度、宽度以及结构等。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形状与颜色的毡制口、不同质地与花色的纺织品、各类金属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以及有特殊气味的物体,引导幼儿认识、讨论物体一般特征所包含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养成多角度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二,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存在着共性和特殊性,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岩石、瓦片、硬币、扣子、玩具、昆虫、动物卡片、花草、树叶、种子、乐器、平面几何图形等,让幼儿讨论哪些物体有相同之处,哪些物体完全不同,在同一类物体中,哪些方面相同,哪些方面不同。
第三,让幼儿宏观地、概括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物质的生物性与非生物性、物质的存在形式等方面去理解事物。如提供昆虫、岩石、种子、秧苗、油料、金鱼、塑料花、海绵、机械玩具、水果、蔬菜、沙子、盐、白糖、滑石粉、木块、冰、水、酒以及装有不同气体的气球,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使其理解有些东西是有生命的,有些则是无生命的,并知道怎样区分一个物体有无生命。经过观察和讨论,还要使幼儿明白物体的存在形式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同种形态的物体有一定的共性,有些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呈现三种形态,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