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注重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重视人个性发展的教育。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集中体现了自主的教育思想。因此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自然需要自主。下面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主动灵活地驾驭课堂,是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方法、内容、进度和质量,是影响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小学生受年龄和心理发展的限制,他们的学习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也需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教师首先必须自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教师的自主首先表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教师必须用全面的素质教育思想,统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法,把教材知识固有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设计合理科学的过程。在教材使用上要自主,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教材。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照本宣读,甚至被束缚住手脚,势必会造成因教材提供感性材料有限,而使学生对知识难以理解、掌握。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为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处处为学生的提高与发展创造条件。
教师自主还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是否最佳。应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与积极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媒体,让学生主动观察、讨论、探索知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坚持启发教学,在知识衔接处、转折处巧妙设疑,显示出高超的调控水平。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重要条件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设计再好的方法也是徒劳。再说素质教育本来就是个性发展的教育,我们就必须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我们教学的自主化,才可能有落脚点,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就需要老师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多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还可利用自身有利条件,热爱每一个学生,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通过表情、态度、行为方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应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学生对成功的事情最容易发生兴趣,所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恐怕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最好的策略。
三、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习能力是体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和关键
数学的本质是思维,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指标是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落实素质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力是核心,也成了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计合理的过程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训练材料,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第三要提供创设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问题的意识;第四要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情境,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方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作为数学教师,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古谚道:“受人以鱼,只饱一餐,授人以渔,终生受用。”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渗透在学生探求知识的尝试活动中,渗透在思维过程的展示中,渗透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渗透在小结评价中。因为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于其头脑中的数学观念、思维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用。所以说,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能力,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课堂教学自主化的灵魂。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化的有力保证
学生在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素质教育又要求我们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注重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即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组,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抓好“两头”,对学困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成功的机会,真正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教学的自主化。在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提问、组织讨论、板演练习的时候,要以“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评价同样又应有不同的标准,对学生的表达、操作等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分层教学就形式而言一般可分两类,一类可归纳为显性分层设计,指教师预先将内容与学生划分不同的学习组,明确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规定哪些必修内容?哪些为选修内容?使学生达到不同的水平。这样既减少学生无效的学习,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并且获得相应的成功。特别增强了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信心。
论文作者:王爱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学生论文; 自主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思维论文; 教材论文; 方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