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课中对形象思维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象思维论文,政治课论文,中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本文就形象思维的要素——表象、意象和想象进行了分析。结合政治课的教学实际,阐述了发挥电教优势,加深表象,形成意象,诱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使政治课教学向着优化的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现代脑科学的研究,都向教育界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尖锐问题:要重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许多学科都片面强调抽象思维的培养,忽视了形象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尤其是政治课,时效性强且比较枯燥无味,靠“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把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议事日程,是时代的挑战。本文就形象思维的要素进行分析,再结合政治课的实际,阐述电化教学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形象思维的组成要素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首先要弄清形象思维的组成要素,而后才能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表象、意象和想象就是形象思维整体中的三个组成要素。
1.表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这种近似于实物的形象,可以使大脑的记忆痕迹加深,并经常在人的各种活动中起作用。比如:人们通过视觉表象可以“如见其人”;通过听觉表象可以“如闻其声”;通过嗅觉表象可以“如入鲍鱼之肆”,“如入芝兰之室”;通过味觉表象可以“味同嚼蜡”;通过触觉表象可以“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形象思维中的表象具有直观性特点。犹如晶状体前的物体在视网膜上会形成一幅倒像一样,只要客观事物投入视野,触击情感的爆发点,经过思维的折射,就会在记忆的屏幕上出现暂时稳定的图像,我们称之为映像或印象。它在人的认识活动过程中对思维发展具有“起兴”的作用。
其次,表象具有动态性特点。任何事物都处于量变与质变的发展过程中,表象作为思维的内核有其活动的范围。从这种意义上说,表象是构成形象思维整体的一种不稳定因素,是动态性的。表象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意象,由表象到意象是一种扩展性的量变过程。
2.意象。表象与一定的情景相结合,组成一个整体,能表现特点的对象,称为意象。意象是表象的扩展,是形象思维的基本表现形态。从立体几何角度说,表象是意象主体的点,意象则是表象之点所在的体。体包容着点,意象蕴含着表象。从哲学意义上讲,表象是事物主体或个体的再现与反映,意象则是此基础上的主体与客观的完整的结合。意象与表象有机结合,不可分割,共同组成了形象思维的整体。从表现形态上划分,静态意象和动态意象是意象的两种表现形式。
3.想象。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表象和意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对意象的发展和升华,意象是物态的表现,是想象思维的基础,想象是意象的质变性的飞跃,它是一种新质的重新组合。想象表现了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发展阶段。它虽以感情的形象为基础,但又不受其局限,能突破个人直接经验的藩篱,在更高的层次上构成全新的境界,中小学生学习的是书本知识,想象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从上以分析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从形象思维的三个组成要素出发。在形象思维由表象到意象,再到想象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教学手段虽然也能起一定的作用,但电教手段起到了“蒸发”、“催化”的作用。以下就如何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谈谈看法。
二、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
1.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
电教媒体不仅便于提供各类感知材料(如通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呈现事物的形象或过程),而且对成功的感知有直接的作用。可以表现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可以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情况下,把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例如,政治课中某些重要的国际时事,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再现或使学生直接接触,通过电影、电视能逼真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也可以帮助学生去充分感知。
2.直接经验和替代经验的结合
在电化教学中,可以通过传统的教学媒体提供直接的、具体的经验,例如实物模型、做实验等,也可以利用各种电教媒体提供实际事物形象、声音等间接的替代经验。不仅如此,电教媒体也能够帮助学生综合初步的经验,即从具体到抽象。能描述和提供作为实物替代物的电教媒体大大拓宽了学习的可能范围。
3.拓宽了信息传输的通道
电教媒体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拓宽了信息通道,使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信息,引起学生的感知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也可以引导学生有顺序、全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客观事物,有利于观察力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从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从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的发展。
4.增强了信息传递的容量
电教媒体信息容量大,转换节奏快,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形象,可以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了,能对自己行动的目标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达到自觉果断、坚持不懈、刻苦顽强、善于自控,这样循序渐进,就能培养出良好的意志。
三、电化教学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运用电教媒体引起鲜明的表象
表象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印痕,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从声、光、形、色等方面扩大学生感官的感受力,加深对事物的感知,就会在其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象。
初一《思想政治》第六课“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是一较难理解的篇章。我们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时,可以采用电教手段:将一幅蜜蜂采蜜的彩色画面投影在银幕上,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赞美蜜蜂的散文诗,使学生对劳动形成鲜明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蜜蜂的品格,并鼓励大家做个勤劳的小蜜蜂。最后教师再表扬热爱劳动的学生,调动学生的劳动热情,达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再如,在讲初二《思想政治》课中的关于“奴隶制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节课时,由于知识内容较深,比较抽象枯燥,单靠口头讲授,学生就不喜欢学。但是,我们如果采用放教学录像片《奴隶社会》,学生就爱学。片中有大规模奴隶劳动的场面和生产中精细分工的画面,并且投映出商代的铜铲、铜镢、玉龙、玉虎,以及古代巴比伦城和殷墟平面图。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边采用电教手段边生动地讲解,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在感官的刺激上同时产生视听表象,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形成。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借助于显象性的语言文字以进行间接形象化教学,但随着教学的改革,电教媒体已成为行之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育心理学也证明了,在表象的塑造上,形声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优越于传统的文字教材,即视听表象高于符号表象。因为从反映形式上看,前者对形声的展示是直接的,而后者是间接的;从反映内容上看,前者塑造的表象是事物的真实再现,而后者在由文字向形声进行思维方式的转换中,表象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程度的主观臆造性。
2.运用电教媒体形成完整的意象
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达到对意象的整体展现呢?
我们在上初一《思想政治》“孝敬父母”一课时,上课过程中播放了孩子们既熟悉又喜爱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当充满情感的音乐一播出,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合着旋律唱起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这样一来,音乐就打开了孩子们心中的那扇美妙的窗口,引发了全体学生对妈妈无限崇敬的情感,继而产生了孝敬父母的欲望。这样,学生通过听取此曲,经过思维的“过滤”、“蒸发”,就会在脑海里凝固而成一种新的结晶体——意象。
当然,如果我们要用精确的口语来表现这种意象也未尝不可。比如,针对上面这个课题连续提出几个问题:“你喜欢你妈妈吗?”“你为什么喜欢你的妈妈?”“你妈妈有什么长处值得你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构成一幅以人物为中心的完整意象。
然而运用电教手段反映以上内容效果更佳。在表现意象的直观性、感染性上,电教媒体不仅更直接更有效,而且还能以其特有的声像形式去填补文字意象中某些不足的细节,所以用声音、画面形式的电教媒体去表现和填充文字内容,有利于思维中的艺术形象臻于成熟和完善。
3.运用电教媒体诱发丰富的想象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事物的新形象,达到培养其再造性想象能力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培养其凭借想象而重新组合独立形象的能力,即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讲初一《思想政治》课的“一般违法”一节时,针对一些青少年常犯有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的实际,在课前,我们先制作好有关“在游览区乱刻乱画”、“打坏路灯”、“攀折学校和公园的花木”等投影片。在讲解时,教师可边放投影边讲解,并提出问题: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行为?其表现在哪里?这时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联想也是丰富的,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我们在讲授高一政治“剩余价值的产生”这一问题时,可利用一漫画。内容是:一棵大树,上面两枝树杈,一枝树杈代表不变资本价值的转移,另外一枝树杈代表可变资本创造的新价值,这枝树杈上长着一个大果实,就是剩余价值。这样既形象又生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表明,电化教学在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电教媒休的优势,把形象思维训练和抽象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受到情的感染,又受到理的启迪,使教学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