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另辟蹊径--论基于校本的高中历史选修课的发展_吕祖谦论文

另辟蹊径,别有洞天——基于校本的高中历史选修课程开发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另辟蹊径论文,别有洞天论文,校本论文,选修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通知,旨在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落到实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义重大,适应现阶段形势,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巩固和发展课程改革成果,推进教育现代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而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加快选修课程建设。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选修课程开发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期为学生提供丰富且有特色的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另辟蹊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准备

一是立足特定的学校与区域特点。确保扬长补短,知己知彼,着力展示自身优势,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尽量立足地方经济、学校体制、办学优势等有利因素。

二是筹建精干的课程开发队伍。以人尽其才,分工协作为前提,全面发挥教师一学生一社会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主要包括教师(本校教师、专家教授)、学生(不仅有浙江师大本科生,还有硕士生、实习生,也有本校学生)、社会各方面人员(学生家长、校友等)。

三是规划明确的课程建设方案。依托本校的学科现状分析、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开发原则、课程开设方案等,提纲挈领,逐步推进。譬如各个年级分段落实各自的任务:高一阶段侧重于激发学习兴趣,强化人文底蕴;高二阶段侧重于拓展知识视野,提升学科素养;高三阶段侧重于放眼升学就业,为融入社会做准备。

曲径通幽:基于校本的选修课程的实施

一、《走进金华》

1.导入

众所周知,历史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在传承与建构中形成的超越时空的理解。我们无法抱着历史出生,但历史却活生生地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很多人比较淡漠或忽略。金华的历史于我们而言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它就在你的身边。你是否通过学习能够用真诚的心呵护家乡,用敬畏的眼光回顾家乡历史,叹服苍凉又鲜活的金华地域魅力?

2.章节介绍

《走进金华》分上、下篇(各9课时)

第一单元 综述篇

第一讲:千山千水千秀才——魅力浙江

第二单元 人文篇

第二讲:在光荣与梦想中与新中国同行——追溯浙江师大附中校史

第三讲:小邹鲁——两宋金华历史文化兴盛的初步考证

第四讲:笔墨丹青——领略金华书画的风采

第三单元 名人篇

第五讲:传承文脉 泽被浙东——吕祖谦与浙东学派

第六讲:精心济世 矢志事功——龙川诤儒陈亮

第七讲:精忠报国 青史留芳——抗倭名将戚继光与义乌兵

第四单元 文物篇

第八讲:揭秘金华古子城

第九讲:解读金华古老的徽派村落民居建筑

第一单元 综述篇

第十讲:人杰地灵谱华章——金华掠影(由浙中枢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世纪辉煌等子目组成,涉及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古今交通;旅游物产;人文特色,名人足迹;经济发展,浙中城市群等)

第二单元 名人篇

第十一讲:铁肩道义 妙手文章——一代报人邵飘萍(东阳学子记者生涯五四风潮二七殉道)

第十二讲:中共元老 新闻先驱——《共产党宣言》汉文首译者陈望道(早慧少成建党活动翻译宣言复旦岁月)

第十三讲:明史权威 文革冤魂——《海瑞罢官》作者吴晗(金中求学研读明史走进北京“文革”蒙冤)

第十四讲:仰望星空 深爱土地——歌吟诗人艾青(孩童情缘奔赴延安诗坛锋芒长年磨难)

第三单元 事迹篇

第十五讲:天谴——日寇在金华的暴行

第十六讲:燃烧的浙中大地——回望金华抗战风云

第四单元 总结篇

第十七讲:说我家乡——学生成果展现

第十八讲:评比总结

通过导言与章节介绍,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课程是一门融历史学、地理学、文学等于一体的知识拓展类的高中选修课程。本课程分为“综述”“人文”“名人”“文物”“事迹”“总结”等六个板块,涉及吕祖谦、陈亮、戚继光、邵飘萍、陈望道、吴晗、艾青等名人故事,可以让学生与金华的名人、文物“面对面交流”。本课程力求图文并茂展现金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显然,本课程具有鲜活、生动的特点,对于帮助学生了解故乡的过去和现在,激发其爱国爱乡情感有很大的意义。

二、《传承文脉 泽被浙东——吕祖谦与浙东学派》

1.吕祖谦的生平

导入:浙江师大附中后门对面就是丽泽花园,你知道“丽泽”的由来么?丽泽书院,原名丽泽堂,亦称丽泽书堂。为吕祖谦讲学会友之所,设于宋乾道初(约1165—1166年)。南宋有“四大书院”,即朱熹主讲的白鹿洞书院、张栻主讲的岳麓书院、陆九渊主讲的象山书院、吕祖谦主讲的丽泽书院。当年在吕祖谦的主持下,丽泽书院曾一度繁华。而今,只有这些古籍和遗址在诉说着悠远动人的故事。

家世显赫发奋成才

吕祖谦(1137—1181),浙江历史文化名人,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其家学渊源深厚,汲取众家之所长,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是金华学派的创始人、浙东学术文化的奠基者,与朱熹、张栻并称南宋“东南三贤”。

吕家不仅是两宋著名的儒学世家,同时也是显耀的官僚世家,身为重臣者代有人才。因吕氏世家在宋代曾有五代为相,一门17人中进士,家学声望名扬遐迩。家学连绵至吕祖谦为高峰,之后仍连绵不绝,如此为官治学者在宋代前后的历朝中独领风骚。

吕祖谦学问渊博,著作宏富,经手的各种著作初步统计有57种,现存28种。在他仅44岁的短促一生中,讲学和编书写史贯彻始终。后世一般称吕祖谦为“东莱先生”,金华市区就有名为“东莱路”的街道作为纪念。

学风鼎盛 后来居上

唐朝末年尤其是两宋以来,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南宋定都临安后,大批北方士人南迁,金华“龙制临安之窑,当台绍之上游,……所谓心腹之地”,又处福建、江西的交通要冲,中原、八闽、荆湘与吴越文化在此融汇,难怪《宋史》有云:“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

宋时有民谣称:“桐齐檐,出状元。”当时金华出了陈亮、刘渭两位状元。还有探花郑刚中,涌现了胡则、葛洪、何基等20余位进士。同时,金华是宋代全国重要的刻书地之一,被称为“婺本”。图书出版种类多,质量高、式样全,堪称精品,为“东南文献之邦”。

英才荟萃 异军突起

吕祖谦的思想、作风、治学方法及其领导的金华学派思想中,有不少值得继承,曾在中国历史上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浙东者着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东莱学案》中曾说:“宋乾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

位于武义白洋街道白溪的明招山麓,吕祖谦因仰慕而迁三代祖坟于此。并在明招寺设讲堂,一时天下学者云集,研讨学术,史称“明招学者”“金华学派”,成为名扬全国的学府之一。吕祖谦在明招寺完成了《古周易》等著述,进而将明招山讲学的讲义汇编成集,取名为《东莱博议》。

吕祖谦除了自己在丽泽书堂教授生徒、著书立说以外,还先后邀请当时著名学者朱熹、张栻、陆九渊、陆九龄等名流远道而来讲学,以探讨学术、交流心得。就近的陆子寿、陈傅良、黄干及永康学派的陈亮,永嘉学派的叶适、薛士龙等先生都先后来过明招山,或探访,或辩难或讲学,一时间明招山成了全国理学重镇。

2.吕祖谦与金华学派

兼收并蓄 独树一帜

吕祖谦是金华学派的奠基人,并开南宋浙东学派之先声。吕祖谦是一位眼界开阔、胸襟博大的学者,在创学之初就“不名一师,不私一说”,在南宋思潮活跃、门户森严的学术气氛中,独有他虚心倾听,兼容并包,泛观博取,撰写了理学大纲《近思录》,并热心组织和主持学术交流,致力于开创平心静气、以理服人的学术风气,成为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的建议者、召集者和居中调停者,至今传为美谈。

吕祖谦与朱熹交往数十年,除了直接会面外,主要通过书信往来,其中给朱熹的信件有67封流传下来。朱熹还特地把爱子送到吕祖谦处求学。当吕祖谦去世,朱熹特祭文表达其哀痛情思。

吕祖谦不仅在学术地位上登高望远,足以领袖诸家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进而打造了南宋全国范围内三大学派之一的金华学派。

婺学滥觞 崛起浙中

婺学,又称“吕学”“金华学派”,即具有金华地方特色的儒学。婺学强调经世致用,求真务实。吕祖谦、陈亮、唐仲友分为婺学三大巨头。其中,吕祖谦之学影响最大。由于婺学的各大学派经过南宋中期以来长达百年的交流融合,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学术特色,它既吸取了朱熹、陆九渊的理学作为修身立德之本,又继承了吕祖谦的经史文献之学和陈亮的事功之学。

吕祖谦、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宋濂等人,将婺学发扬光大,以教学、学术研究、文化人格建设和传递融为一体,被后世所景仰,历宋元明三代长盛不衰。

3.浙东学派的崛起

教书育人 薪火相传

吕祖谦为学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提出了“通变”的历史进化观点,总体上“讲实理,育实才,并求实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开浙东学派先声。此外,吕祖谦还力主抗金,改革弊政。

同时,吕祖谦又是一位优秀的导师,他在长期教学和读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他先后执教于严州书院、丽泽书院,在金华、武义开办讲堂,四方学者纷纷慕名前来,惠泽于后学者甚多。吕祖谦开创的丽泽书院四百年来弦歌不断,成为浙东学派培植人才的摇篮之一,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当代学者杜海军认为:“吕祖谦是南宋乾淳间当之无愧的学术领袖。他自觉地培植后进,努力推动学术进步,特别是在浙东学术方面,不仅左右当时,且惠及后世,影响了南宋及元明清几百年的学术发展方向。”

浙东学派 泽被后世

浙东学派的学术根基应追溯到金华,其历史影响一直延及元、明、清三朝,是颇有影响的学术流派之一。

吕祖谦一生以讲学布道、树人立德为己任,对传统典籍进行全面整理和纂修,撰写了许多学术专著,流传至今的有27种,如《东莱吕太史文集》《吕氏家塾读诗记》《吕氏书说》等,计九百万字。他在史学上也颇有成就,编撰《历代制度详说》《大事记》《皇朝文鉴》等。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用“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来评价这位大学问家,一点也不为过。

岁月沧桑,岳麓书院今犹在,丽泽书院已不复存在,当年的朗朗书声沉寂了,吕祖谦、“何王金许”也早已消逝。当下,我们只能从历史的字里行间,寻觅和分享着金华学派的闪光点。那个浙东学派肇始并走向鼎盛的时代,虽一去不复返,却仍在今日久远回响,至今一时难以企及。

别有洞天:基于校本的高中历史选修课程的优化

一、有的放矢——关注新一轮高中课改存在的问题

本次新课改旨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在自主选修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强项,并且获得相应的培养和延续。从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有:(1)高中课程必修与必学内容偏多,教学要求过高,学生学业负担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师生的时间与精力;(2)选课走班实施与管理有些困难,学生选择性受限;(3)校本课程特色比较缺乏,雷同现象严重;(4)现阶段选课菜单不足,无法满足学生自主需求等。

依据笔者的观察,不少基于校本的选修课程问题依然不少,诸如学生选课中存在着随大流的跟风现象,缺乏自我认识和学业规划。有的学生甚至以为与应试矛盾而加以抵触或敷衍;教师在开发中存在着“等靠要”的懒汉思想,或虎头蛇尾难于坚持,或生搬硬套缺少创新;学校存在着依然以升学率为“硬道理”的现象,流行应付检查的形式主义,或做表面文章或一刀切,缺乏规范与实效,或固守僵化的评价套路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因势利导。

二、精益求精——确保选修课程的规范

我们认为,选修课程的开设要求具备以下要素:

①开设申报表

②立项申报表

③明确课程纲要: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目标、内容、课程类型和实施方式、课程资源(含教学材料)、课程实施与管理(课时安排、教师配备、设施条件、教研活动、选修人数等)、课程建设规划等

④PPT课件(每课时约20张)

⑤教学设计(每课时约5000字)

⑥教材(标题、导语、子目、正文、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思之窗、材料阅读与思考、课后实践活动设计等。内容要求文笔流畅、史实准确、图文并茂、标题简练、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

⑦资源库(典型案例、文字图片材料、参考书目、网站等)

教材的编写要求,力争规范、精准、简练。

①依据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专题或单元,每个专题前统一设一段导言

②课文与子目标题要斟酌精当,力求画龙点睛,引人入胜

③由景引文,情景交融,行文流畅,凸显可读性

④穿插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等附属栏目

⑤图文并茂,选取图片务必清晰典型,吻合史实

三、登高望远——实现新课改下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的愿景

笔者认为,新一轮的选修课程开发应凸显“八字”宗旨:规范(课程开设)是前提;有效(学生学习)是基准;好学(教风学风)是条件;特色(校园文化)是抓手。为了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能力,为了学校的特色形成与价值的实现,我们应本着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及合作共享的原则,一起寻觅、触摸与感悟高中历史选修课程。

由此,基于校本的选修课程开发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标签:;  ;  ;  ;  ;  ;  

另辟蹊径,另辟蹊径--论基于校本的高中历史选修课的发展_吕祖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