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平城京(奈良)是公元710年至784年日本的都城,是模仿当时我国唐代首都长安城建设的条坊式都城,平城宫则是当时日本的皇宫。日本恒武天皇于公元784年将国度迁离了佛教盛行的平城京之后,昔日的都城逐渐衰败,变成了农田。江户时代末期开始在数代有志之士的努力下,平城宫遗迹被发现并开始发掘、保护与重建。重建了大极殿与朱雀门的“平城宫迹”于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平城宫迹”作为日本宫殿遗址保护与重建的代表,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平城宫迹 文化遗产 规划活用
在公元784年迁都长岗京后,平城京逐渐变为农田,到了江户时代,其具体所在已经不为人所知了。对平城宫的研究开始于江户时代末期的国学家北浦定正,明治时代的建筑家官野贞确定了大极殿的具体位置。到了明治时代后期,当地的有志之士棚田嘉十郎与沟边文四郎等发起了平城宫的保存运动,可以称其为今天“平城宫迹”的奠基者。在这些学者及当地志士的努力之下,”平城宫迹”于1922年被指定为历史遗迹。1919年《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制定之后,平城宫就被作为历史遗迹的候选并于1922年被指定为历史遗迹,这与20世纪初当地的保存运动是分不开的。1998年“平城宫迹”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遗产”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埋藏于地下的历史遗迹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划时代的成就。
然而,一直受到当地居民大力支持的”平城宫迹”保护工作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二战后的混乱期,历史遗迹的指定地区爆发害虫并蔓延到附近的农田,经济高度增长期间居于历史遗迹指定地的居民在土地开发上受到《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的限制,这引起了一部分居民的不满。1959年当地召开了要求解除史迹认定的市民大会,并将决议书送交奈良县议会审议。埋藏于地下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地上的社会状况的协调是非常困难的。
一、“平城宫迹”的发掘调查
1923年在内务省的主导下开展了第一次发掘调查。发掘中除了出土了檐头瓦等文物外,还确定了大极殿周边的凝灰岩列的一部分和内宫回廊的基石遗迹。1953年在拓宽穿过遗迹的公路时发现了大规模的回廊状建筑遗迹,在周边城市大规模开发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对“平城宫迹”进行紧急学术发掘调查。同时也与要求解除史迹指定的当地居民达成协议,是否坚持解除史迹指定由发掘调查结果的重要性决定,至此战后“平城宫迹”的发掘调查工作正式展开。
发掘调查工作由国立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负责实施。1959年发掘调查工作从住宅开发愿望最强烈的一条大路北侧开始,在这里不光发现了井然排列的官署遗迹,还出土了大量木简。这些木简被看作是继《续日本书纪》与正仓院文书之后的重要史料,反映了当时日本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和当时宫殿内的生活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让大众更加了解古都奈良“平城宫迹”的历史价值,奈良文化财研究所除了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公开发掘调查成果外,还在发掘现场举行文物的展览与发掘现场说明会,并定期举办针对一般市民的公开讲座。这些活动不仅向普通市民普及了相关历史知识,在取得民众支持与理解方面也具有重大意义。“平城宫迹”的发掘现场说明会从1959年开始至今,不定期举行。
二、“平城宫迹”的规划与活用
1961年的近铁列车停车场建设与1964年国道24号线建设曾计划穿过平城宫迹,当地市民的反对活动逐渐发展为全国性的历史遗迹保存运动,“平城宫迹”的规划就是在这样的国民性保存运动中展开的。“平城宫迹”占地面积非常大,地下埋藏着重要的历史资料,而发掘工作耗时巨大。因此其规划与活用是建立在长期发掘的基础上的,现在的“平城宫迹”建设就是基于1987年的《特别史迹平城宫迹保存整备基本构想》。“平城宫迹”建设的基本理念是在古都奈良的历史文化景观中通过对“平城宫迹”的保存与活用形成可以感受奈良时代的历史空间。基本方针分别是:①作为特别史迹与世界文化遗产,进行适当的保存与管理,②古代国家历史文化体验,③了解古都奈良历史文化的据点,④国营公元的高度活用性。
“平城宫迹”的建设规划分为多个区域,其特点也因区域而不同。
1、建筑物复原区。根据发掘调查与相关研究的成果,在原位置进行严格的复原工作。在活用上作为奈良时代平城宫的视觉感受区域。其中包括第一次大极殿、朱雀门、东院庭园、推定宫内省和南面宫墙的一部分。
2、遗迹展示区。在发掘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部分复原、立体遗迹展示、平面遗迹展示等多种手法,在原址上展示遗迹。在活用上是展示奈良时代平城宫各区域的形态与功能。其中包括第一次朝堂院、第一次朝堂院南面广场、内宫、第二次大极殿院、第二次朝堂院朝集殿院、兵部省、式部省、北方官衙、推定阴阳寮、推定太政官、南面宫墙、西面宫墙、东面宫墙南部、马厩和推定西池宫等。
3、南面区域。与平城宫相接的古代条坊道路的遗址,在可能的范围内对当时的道路进行复原。其中包括二条大路与朱雀大街的一部分,可以作为游客进入“平城宫迹”的入口。
4、绿化区域。对周边道路方物进行遮挡,也可作为“平城宫迹”景观的一部分。
5、研究、管理与展示区域。建设“平城宫迹”的研究、管理与文物保存设施,其中包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平城宫迹资料馆、研究楼、收藏库与遗迹展示馆。
6、池沼、草地与广场区域。作为公共绿地进行日常多种文化娱乐活动的会场。
三、近铁铁路改道的探讨
近铁即近畿日本铁道,是一家私立的铁路公司,近铁公司的奈良线横穿“平城宫迹”而过,被认为破坏了“平城宫迹”的历史感。近年来奈良县围绕近铁铁道的改道展开了一系列探讨。2008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布了以铁路改道为前提的国营公园整备计划。基本构想是将近铁铁路绕开“平城宫迹”并转入朱雀门以南两百米东西走向的大宫大路的地下。但也有反对者认为地铁的建设会切断地下水,导致地铁上方埋藏的木质文物因失水而遭到破坏。
参考文献
[1]国立文化财机构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平城宫事典[M].东京:柊风舍.2010.12
[2]文化厅.特别史迹平城宫迹保存整备基本构想推进计划[Z].2008
[3]国土交通省近畿地方整备局.国营飞鸟·平城宫迹历史公园 平城宫迹区域基本计划[Z].2008
[4]国土交通省近畿地方整备局.平城宫迹历史公元据点区域整备计划[Z].2013
[5]读卖新闻.奈良县关于横断平城宫迹近铁线改道的检讨[N].2017年1月10日
作者简介:王树勋(1993.12——):男,24岁,汉族,籍贯甘肃省庆阳市,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社会与文化。
论文作者:王树勋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奈良论文; 遗迹论文; 史迹论文; 日本论文; 历史论文; 区域论文; 时代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