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伴随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级城市主管部门对城市的生态规划研究愈发的重视。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生态规划原则基本源自于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和现代城市管理系统。为了深入阐释我国城市生态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本文从理论角度深入分析了国内城市规划中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的深度融合提供基础,阐明了在生态规划中,必须先重视起城市规划问题,为城市未来城市规划发展指明了路径。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生态建设的全面落实,各地区不断探索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路径,从建设农田生态系统与建设城市生态系统等各个方面入手,开展全面建设工作。城市规划设计,将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全面推动城市绿色循环发展,作为主要目标。积极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与森林城市,建设城市生态园林与公园,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2 生态城市概述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城市以对外围环境最低的依赖度为自身提供生存能量,产生“最低的生态足迹”,无论是从污染的角度,还是土地使用、降低温室气体等各方面,生态城市与其所处环境是友好的。
3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现状
生态城市发展是具有科学性和切合实际标准的。按照实际的规划思想标准,准确的分析经济、社会、生态的相关因素,明确实际符合生态发展的基本生态规划原则。城市生态发展是需要具有和谐的社会,良好的经济,合适的生态循环标准的。通过自然、城市、人文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互惠的共生结构状态。以有效的生态方式,最大限度的创造良好的健康环境质量标准,我国目前的升天环境正逐步恶化,局部在发生改变,治理速度与破坏速度无法有效的适应。水土流失、沙漠化速度加剧,森林面积减小,地下水位下降,污染加剧,垃圾增多,生态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策略分析
4.1城市绿色交通形式规划探索
对于城市建设而言考虑到城市是大量人口的集散地因此其交通基建规划必须以尽可能减少机动车出行最大程度提高绿色低碳交通形式所占比例为基准和原则具体分析可以划分为如下几各层面:(1)建立以稳固高效的主干交通配套节点枢纽交通的重要形式确保支撑城市主要交通骨架确保城市大空间范围内贯通便利其中应以快速路和轨道交通为主要修建形式。(2)建立辐射状、交叉状的共同交通格局必须实现各种出行交通类型间的无缝对接优势互补最大程度提高人民群众出现的舒适性和便捷性。(3)建立完备的微循环末端城市交通网络为了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规划理念充分照顾好末端交通建设实现居民日常出现低碳化、绿色化确立公交优先战略鼓励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4.2 低碳能源使用规划策略
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要能够不断提高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而且能够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起到良好的作用。在能源的使用方面,要不断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力度,尽量避免使用一些高能耗和高污染的能源,只有在能源使用中做到合理使用,才能够保证环境建设的效率提高。在进行能源使用中,要重视对低碳能源的使用程度,低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释放出较少的对环境危害的产品,同时,在进行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加大对低碳能源的利用程度,能够更好地落实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在进行城市电网建设的工作中,要能够大范围的利用低碳能源来进行电网工作建设,减少使用高能耗的能源。在电力输送中,要能够不断更新传输技术,降低电力损耗,以实际行动来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可利用的资源,能够让低碳能源的使用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相结合,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进展。
4.3 做好生态廊道体系保护工作
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城市内外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对此需要做好生态廊道体系保护工作。基于城市层面,则需要合理的确定城市发展边界与缓冲区域。保护城市生态廊道,需要落实的细致工作中,比如控制地块绿色容积率,这是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生态量度。规划设计人员需要充分的认识生态保护与城市规划发展之间的关系,注重将建筑设计和植物设计相互结构,以扩展建筑景观,实现建筑物降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生态廊道体系的保护与应用,能够起到锁住降水,避免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城市绿化也已经成为生态城市规划质量衡量的指标,并且被人们重视起来,因此绿色容积率成为了关注的重点。
4.4 调整人力资源
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能够不断提高对城市建设管理和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在进行人员分配上,不断更新管理模式,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只有合理分配生态城市建设者的职能和责任,优化人员管理责任,才能够保证整个自然资源的的使用率达到最佳效果,有助于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
4.5 实现经济生态化
城市生存与发展与经济活动,有着积极的关系,对此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需要重点关注经济总量提升,同时要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尤其是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循环利用,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需要加快推进工业生产清洁化,进而减少废物排放,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对新型绿色能源与原料的开发与利用,积极的改进生产工艺,做好技术设备升级,优化生态产业结构,科学合理的延长产业链条,积极的扩展产业深度与厚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做好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禁止过度开发。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生态城市宣传工作,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的参与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来,扩大生态城市规划群众基础。
4.6 精心完善生态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设计过程
按照生态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要精心设计生态城市的设计过程和理念,真正的提升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建设,对不同的城市需要以不同的生态环境、文化、形象、风格进行发展建设。需要结合实际的设计标准,对城市的精光、产业设计、区域设计进行区分。城市景观设计中,需要明确实际目标的建设标准,由建筑、园林为主要设计景观标准,通过自然生态的城市构造,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需要对平面进行合理的规划,明确实际空间轮廓的规划设计分布,确定主要街道的设计建设标准,明确实际高层建筑的景观设计不同,合理的布局,对低层次生态建筑进行调整。提升园林设计的河岸、溪边等围河建筑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效果,融会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和历史人文,不断提升生态经济效益,景观共享作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但是国内外一些城市在以生态城市为目标的建设中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和经验,通过这些经验的参考和借鉴,努力探索出一套完善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从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海顺.城市新区生态雨水基础设施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论文作者:王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生态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能源论文; 工作论文; 交通论文; 廊道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