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9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Brathel指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水平降低更加显著,HDL-C水平升高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均明显降低,Bra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降低更加显著,Brathel指数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的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全部脑卒中的70%左右。研究显示,血脂水平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也逐渐引起关注[1]。本文观察了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9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符合2010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治疗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8.9±4.7)岁。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6±4.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内科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吸氧、降压、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以及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等。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75~300mg/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日睡前口服。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主要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及日常生活能力(Brathel指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s,mmol/L)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患者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导致其一系列神经功能缺失表现的病症。研究表明,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有关,既可以由纤维钙化的稳定性斑块逐渐增生导致,也可由富含脂质的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导致,其中不稳定性斑块还是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对患者斑块的稳定性进行预防与治疗极为重要[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脂质代谢异常、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异常等因素有关,是一个受多种因素调控的综合过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由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外脂质构成,任何一种成分的减少均可导致斑块体积减小。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从而降低HMG-CoA还原酶活性,阻断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进而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的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肖东芳.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脂代谢水平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8-11.
[2]何荣芬,仇君.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21(20):25-26.
[3]马勋龙,刘洋贝,杨秋,等.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9):4774-4475.
论文作者:吕思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患者论文; 粥样论文; 颈动脉论文; 脑梗死论文; 水平论文; 老年论文; 血脂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