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钱琳

钱琳

(无锡市康复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2月治疗的6个月的患儿当中收取50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分配对照组25例患者,研究组2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医院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中额外加入干预引导式教育。结果:研究组的25例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应人能力,自理能力等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干预引导式教育模式,能够改善和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且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引导式教育;脑瘫;临床推广;认知能力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196-01

小儿脑瘫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1]。主要症状有:运动障碍、姿势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等方面。多发群体为新生儿,早产儿,儿童。因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神经实质损害出现的一种疾病。对患者家庭和患儿自身发育都产生严重影响。而临床推荐对于小二脑瘫护理中干预引导式教育模式,在治疗中尊重患儿,认真做到倾听和理解,从而提升患儿的综合能力[2]。因此本文针对小二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展开分析。具体内容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治疗的6个月时间内入住的5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人。这些患儿均符合脑瘫临床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均取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对照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4.65±1.21),研究组中,男9例,女16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5.01±1.37)平均病程都在2.5年以上,根据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脑瘫临床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获得病理会检查确诊。(2)能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工作。

排除标准:(1)免疫机制异常患儿。(2)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儿主要采取常规治疗法。主要针对是作业疗法,心理疗法,语言疗法。

研究组患儿则主要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干预引导式的教育理念[3]。适用于语言、智力障碍的患者,通过引导式教育中的具有节奏型、娱乐性等内容使功能障碍的患者在运动、语言、行为等方面得到改善。具体方法根据病情分班治疗。具体分为轻度患儿班,中度患儿班,重度患儿班。轻度患儿班级中多加入一些认知课程和手工课程,最好有家属陪同,使其掌握方法之后可以出院进行家庭护理。为培养轻度患者的自律性和时间观念。 治疗时间可以增加到90分钟左右。 中度患儿引导员则可以通过示范性的方式与患儿亲密交流,以此提升患儿的应物能力,可以采用引导性的娱乐方式培养中度患儿的应人能力。治疗时间最好控制在60分钟左右。重度患儿根据一对一的办法为每一位重度患儿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主要从简单的穿衣、刷牙、洗漱等日常生活方面训练。从而激发重度患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克服恐惧心理、依赖心理,培养其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训练时间尽可能缩短在30分钟左右为宜。

无论那种程度的患者在接受引导式教育的同时会有排斥以及不耐烦,希望家属和训练员能有一定的耐心,给患儿足够的鼓励和决心,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并且把情况积极反应给引导员,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康复计划。

1.4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儿的治疗之后,专业康复员进行治疗评估,评估前提要求患儿的心理健康、身体状态、睡眠质量以及应人等能力良好[4],评分DQ86分为正常、75-85分为好转。55-74分为轻度迟缓,40-54分为中度迟缓,39分以下为重度迟缓。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康复率为84%,对照组患者康复率为72%。可见研究组患者在经过引导式干预护理中效果更加显著。比较具有差异性。详见表1

3、讨论

小儿脑瘫主要是指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伤所形成的姿势障碍以及运动功能障碍[5]。该主要的病变位置是在脑部,从而可以影响四肢的动作,导致出现智力低下,动作迟缓和肌张力的异常,也可以出现一些行为的异常和诱发癫痫病等,从而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给无数个家庭造成痛苦。社会也越来越关注脑瘫儿童家庭的幸福健康,但是目前从医学上我们仍然无法能治愈脑瘫患者,只能在早期发现之余进行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手段主要从运动和智力水平方面入手。通过训练员专业的引导和培养,使得一部分的患者能够在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手把手式的教与学,使得思想教育和康复治疗同步进行。引导式教育是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上的进一步升华,不仅是患者的福音,也是对家属的一种良药,患者还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干预引导性的教育,可显著提高患儿的综合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周晓.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评估[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9):189-190.

[2]娄春燕.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引导式教育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1):81-82.

[3]伍娟英, 杨锦媚. 引导式教育模式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17, 17(6):409-411.

[4]莫艳玲, 杨锦媚, 粟愿学. 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研究现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19):4079-4081.

[5]曾敏, 谢媛媛, 魏红,等. 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瘫患儿康复监护中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4):145-148.

论文作者:钱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钱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