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与易议论文主体段写作
2022-11-05阅读(972)
问:难与易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 答:难和易
《难和易》一文,篇幅虽短,却言间意赅,发人深省。我读了这篇短文,细细品味,体会出一个道理:天下事是有难易之分,做了,“难”能转化为“易”,不做,就是“易”的也会变成“难”。
不是吗?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那个穷和尚凭着一瓶一钵去游了南海,而那个富和尚虽然富有,却没有去成。四川,南海,相隔千里,穷和尚去了,富和尚却去不成。可见,做与不做,相差太远。我想,这做与不做的道理对我们的事业不也有某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吗?纵观历史上的许多名人都是能够正确处理“做”与“不做”这一关系。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是数不胜数的。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他是近代力学,光学,天文学的奠基人。也许你认为他从小一定是聪慧超群的神童,其实不然,牛顿小时侯并不聪明,智力迟钝,呆头笨脑的,曾经留过级,被老师认为是不可造就的人。但牛顿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他以坚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勤勤恳恳地“做”,终于成为世界瞩目的大物理学家。正如他自己说的:别人用一倍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我就用十倍的时间去做。有人曾经请教牛顿为什么能够成功的问题,他幽默风趣地说: “我一直在想,想,想……”这句颇为轻松的语言,包含着牛顿多少“做”的辛勤汗水啊!
重视“做”是何等重要,却有那么一些人,因为看不到“做”的必要性而埋没自己的才干。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做”得不够。
问:800字作文 难与易
- 答:难与易
风多风雨,几多愁?人总是在难与易的经纬所织成的罗网中犹豫徘徊。
“难啊!”有人感叹。君知否?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人常说:“活怕人做”,其实就是这样,只要我们去面对困难,想办法去克服困难,那么再困难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易行。
试问,攀登者容易吗?跋涉者艰难吗?探险者困难吗?然而,阿尔卑斯山上却有攀登者的旗帜,撒哈拉沙漠中却有跋涉者的脚印,雅鲁藏布江中却有探险者的身姿。
人是智慧的化身,当困难的恶浪向我们扑来时,我们要作勇敢的弄潮儿。当困难的号角吹响时我们要枕戈待旦,要整装待发,抢占先机。
为之,不是像企鹅那样,翘首企盼机会的来临;而是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那样,接受风雨的考验,成为天之骄子。
事情之所以有难易,就在于我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同样的困难,有些人可能认为“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而有些人则认为“不经历风雨就不会见彩虹。”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应该千方百计地去躲避,而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则难者亦易矣。
如果说困难是坚固的瓷器,那么行动便是无坚不摧的金刚钻。
如果说困难是一粒沙砾,那么行动便造了那颗晶莹的珍珠。
如果说困难是贫瘠的山岩,那么行动便是那黄山松的灵魂。
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冲出阴霾,眼前就是鸥翔鱼跃的水天一色。只要我们临难而不畏,那么,前面的路就会更宽阔,迎接我们的将会是一片艳阳天。
朋友,让我们驾着那条叫行动的扁舟,扬起勇气的帆,渡过困难的险滩,到达理想的彼岸。
在困难的渡口,你想好了吗?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问:以“难与易”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开头和一段论证不少于400字)
- 答:中国很早就有先知而后行、知难行易的古训,大概的意思就是做事之前都该想清楚如何去做;遇到了困难该如何处理;成功或失败后将以什么样的状态来面对,准备好这一切后,行起来必定会容易很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与其对应的知易行难却表达的是完全相反的概念,这就促使我抱着浓厚的兴趣来分析“知难行易”的是与非。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都会认为“知比行更难”。正是因为“知比行更难”,所以在求知的过程中,欲认知一件事物,就该从理论上入手,先认识它、理解它,最后吃透它。这就比我们自己漫无目标的反复尝试会容易得多,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这的这些理论都是前人通过无数的艰辛实践才获得的。举个实例吧:在生物课上我们都会学习显微镜的作用与使用,一些关于显微镜的概念和使用步骤很难记住,但我把它们死背下来、消化了以后,在实验室使用显微镜时遇到的困难肯定就会少得多,这无疑就验证了知难行易。虽然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势”,可光是盲目地去做不用脑袋去思考那才真正是“假把势”。想一想,人类的祖先就是通过一代代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创造才有了我们的今天,虽说是因为不断的实践与积累经验才会有进步和新的发明,可光靠行动不靠脑子行吗?如果古猿不知道锋利的石头更容易攻击敌人、更容易刮开动物表皮,它们会不断地去创造、不断地去发现么,那又怎样会有我们今天的社会? 理念上的东西虽然常被人们说成是空洞的,可那绝对不是一堆垃圾,正好相反,那是精华、那是人们在漫长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智慧。正如我们学习的数学一样,教科书上所给的虽然只是一些刻板的定理,老师主要是做相关讲解和进行针对性的解题技巧训练。但书中教给我们的这些知识则并不全是老师们个人的发明、发现,而是老师们在吸收、消化了前人的相关知识后才有资格站在了我们的讲台上。这正是知难行易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作文 在求索的过程中故然有太多的不容易,可掌握了精髓、掌握了技术,做起来不也是大刀阔斧、易如反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