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船山区城南小学校 遂宁 629000)
【摘 要】本文试着从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两部分,就学生朗读所需的“量”和最终要达到的学生诵读理解、抒发情感的“质”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性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 朗读 训练 对策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常常被说到的关键词——“语文味”,虽然这种“味儿”具体是指什么,未有专家定论。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由此,朗读自然引起了语文教师的深入思考,同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的追捧,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
一、朗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时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古老俗语,阐明了读书贵在坚持,重在朗读中自悟自得的道理。然而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却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许多教师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自己多讲些。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分析占了整堂课,朗读练习往往如雁掠过,来去匆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没有深刻思考,感受也并不强烈。学生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他们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不能让老师的教学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否则“千万个读者心目中有千万个黛玉”的阅读乐趣便会演变为众多学生用同一个脑袋的情景。要将朗读、思考、感悟的时间和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重拾“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的乐读境界。
(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朗读质量
你读了我读,我读了她读,或是大家一起咿咿呀呀诵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发展阶段,必须遵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这一认识规律来进行阅读。读的内容没有要求,读的过程没有指导,读后没有评价反馈,学生也不知道自己读得好与不好。而且,绝大多数低中年级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简单地停留在对字词、故事情节的表面。当朗读没有明确的目标性时,学生只会为读而读,而且在朗读方面不知道应该如何提升、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一味地讲解内容,不针对朗读进行示范,也不让学生根据理解情况进行阅读,而是让学生简单的读字、读句,这样的朗读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养成学生做事敷衍,心不在焉的学习习惯。
二、朗读教学实施对策
(一)保证读书时间是基础
“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笔者认为,首先在课堂上要保证有足够的朗读训练时间,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头上。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等实际情况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不能让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不必要的讲解提问占去。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出个朗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其次,朗读教学如何安排,是穿插在讲读课文中,还是在专门时段进行,这都要因学生、因课文而异。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只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感所在。朗读前,切不可无准备而仓促上阵;朗读后要留有读后评点的时间,通过评点,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从哪儿来?这就需要教学者精心设计问题,一改往日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没有实效性的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将时间留给朗读环节,让学生乐于朗读,领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的境界。
(二)多方面保证朗读质量
1、朗读中的技巧指导
“正确、流利、有感情”既是对朗读的要求,更是讲出了正确朗读的方法。朗读以普通话为前提,需要教师纠正方言,消除方言对普通话的干扰。例如学生经常把“爱护”读成“爱富”,“飞机”读成“灰机”,“电脑”读成“电老”。这些都是四川方言中常见的“h,f”“n,l”不分的情况;流利,便需要掌握语言节奏,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断句。有感情地朗读,需要学生掌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只有在对课文内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朗读才能准确演绎。
2、丰富朗读训练形式
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配画外音等办法能创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3、扩大朗读训练面
孔子讲教育要“因材施教”,对于朗读教学来讲也是一样。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给学生多一些激励的喜悦。
论文作者:蒋红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学生论文; 时间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正确论文; 感情论文; 流利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