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小说阅读“把关人”体系的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小说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8107.2012.02.019 文章编号:1674-8107(2012)02-0115-05
一、问题的提出
(一)海量的网络阅读资源需要“把关人”拦截泛滥信息
简策在中国从发明到普及用了近千年,纸张用了300年,互联网用了不到10年。10年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在线阅读方式大规模发展和流行起来。包括网络文学、掌上电子书、数据库搜索、博客图书、电子杂志、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可供阅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量越来越大。同时,交互式阅读、个性化阅读、多媒体阅读等阅读形式和阅读体验也不断有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更加符合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加吸引读者。相比传统媒体而言,网络的开放性使网络写手“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而肆无拘束在网络上发表文学作品。为了保障网络小说章节每天更新,及时与读者见面,吸引更多读者,编辑与写手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文章内容进行仔细把关。网络的交互性,使得人人可以在网上传播信息,发表他们的宣泄之作。强大的搜索引擎,多样的阅读平台,使青年学生的阅读种类和阅读范围无限扩大,各种颜色文学,如黄色文学(色情)、黑色文学(暴力)、灰色文学(抑郁)、紫色文学(情爱)等等充斥其间。“传统媒介诸如报刊、电视分别受到了版面、时间上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采集到的信息发布给受众。”把关人“必须经过周密的考虑,慎重的筛选,去芜存精,有时甚至不得不忍痛割爱。而网络的巨大空间突破了时空上的局限,使得海量的信息有了同时存在的可能。”[1]在网络飞速普及的今天,网络资源的无限性、迅捷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把关人”使命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网络的上述特性使“把关人”的作用受到挑战,网络阅读“把关人”的地位日益凸显。
(二)青年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把关人”营造健康阅读环境
2009年7月,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其中,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在总体网民中占比51.8%,10-19岁网民占33%,在网民年龄结构对比数据中高居榜首。在网民学历结构对比数据中,目前网民的最大群体仍是学生,占比31.7%。其中高中学历网民41%,初中学历网民26.3%,而大专学历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分别占12.7%、12.4%,远远低于青年学生网民所占比例。青少年是互联网使用群体中的主体,网络和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已经密不可分。网络传播从空间和时间上根本改变了传统社会的信息交流方式和社会互动方式,青少年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扩大交往的空间,而且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促进学业提高。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由于青少年生理、心理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形成,而又喜欢新奇异类,具有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等特点,使他们面对网络图文并茂的暴力文化、淫秽制品等不健康文学内容时,缺乏文学审美能力、信息选择能力、是非判别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文学污染的对象。因此加强网络阅读“把关人”建设,对于营造健康的阅读环境,促进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读者的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三)网络小说的商业化运作需要“把关人”在文学性上把关
网络小说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而商业化运作是网络小说进入自觉创作的重要标志。以趋利化创作为特征的网络写手登场,通俗文学成为网络小说创作的主流。随着网速的提高、网费的降低及拥有网络阅读习惯的读者的增多,写手们的作品从早期的恶搞类短篇,逐渐向能够引起更多人注意且更易聚集阅读点击的连载性通俗类长篇发展。而写手们也开始凭借论坛与网站上的读者人气,吸引出版商介入或干脆以VIP收费阅读的形式使电子字符直接转化为金钱。[2](P30)越来越多的写手、作者聚集在网络平台,当年明月、唐家三少等很多知名的网络作家接连诞生,并创造出适合各类用户群的多元化内容。文学网站在商业运作中获得了造血功能,网络写手在VIP收费制度中赚的盆满钵满。《星辰变》、《盘龙》的作者说:我吃西红柿,2008年一年收入达到100多万元。起点中文网是国内在线收费阅读运营状况最好的一家原创文学网站,每月向写手发放稿费达200多万元,每年因此产生十余位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写手、百余位年收入过十万元的网络作家、数千位年收入过万元的作家。[3]
《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07年互联网原创作品达到54万种。截至2009年1月,起点中文网发布的各类文学作品已经达到23万部,总字数超过200亿字,每天的更新量为3000万字。晋江原创、逐浪网在线发布的网络小说数量均超过10万部,日增作品百部以上。如此巨量作品,有多少是可以流传的文学精品呢?网络媒介对传统的文学体制实施了技术置换,带来了文学生产方式、作品存在方式和阅读方式的诸多变异。传统出版无法孕育出更多适应网络时代阅读的题材,原因在于其出版门槛过高、产业链过长。网络规避了这些问题,网络出版把产业链缩短到一环:上传——阅读。而正是“文学产业”链的缩短,快速催生的“网络文学产品”迫切需要“把关人”加强质量检测。
二、网络小说阅读“把关人”体系的构建
(一)“把关人”的理论基础
“把关人”(gatekeeper)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卢因(Lewin)提出,不久,D.M怀特(Dayid Manning White)和其他传播学学者研究了“把关人”在大众媒体环境下的作用,进一步对“把关人”研究做出贡献。“把关人”是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他们可以扣压信息、构成信息、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休梅克,1991)。[4](P72-75)
尽管与传统大众媒介的“把关”相比,网络“把关人”的功能被削弱,网络传播也似乎成了没有“把关人”的自由传播,但实际上,任何网络信息的发布都不是完全自由的行为。任何信息传播活动都是一个搜集、加工、发布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人的劳动,无法由某一技术或者程序自动完成。而传播活动中只要有人的参与,就一定会有人为因素的影响,“把关人”作用也就不可能消失。对于网络阅读而言,人的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作为传播者个人或者组织机构的“把关人”作用也始终存在于网络传播过程之中。
(二)网络小说阅读“把关人”体系的建构
根据“把关人”理论,在网络文学领域,在青年学生的网络小说阅读过程中,网络小说的事前把关和事后把关是关键,网站、网络写手和编辑是源头“把关人”,学校、家庭和青年学生读者是终端“把关人”。政府和文学团体应在网络文学的整个产业链中进行宏观监控,在网络小说传播与阅读中起重要“把关人”作用。
1.源头“把关人”:文学网站、网络写手、网络编辑。
首先,在网络小说的传播中,文学网站是最主要的“把关人”。
受众通过文学网站接触网络小说,文学网站作为信息与受众之间的“桥梁”,承担着重要的“把关”任务。文学网站应以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为出发点,对网络文学进行核实、筛选,去伪存真,消除污染,维护公共利益。不良网络文学传播带来的诸多问题不是对某一家媒体或某一位受众的侵害,而是对全社会的危害,是对社会大众共同利益的侵犯。文学网站作为社会舆论和文化的监督者和引导者,从维护社会的普遍道德和文学的自觉性出发,有必要加大对网络文学的“把关”力度,净化网络文学阅读环境。
文学网站“把关”的重要内容一是待发布的文学作品,二是受众的互动言论。受众言论的发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论坛及聊天室,留言板,网络文学评论专栏,网上投票及评分,文学网站向受众开放的个人空间,如个人主页、网络日记等,聊天工具(ICQ、0ICQ、MSN、UC)及电子邮件的群发系统等。
其二,网络写手和网络编辑是网络阅读“把关人”主体。
“把关”的决定取决于哪些网络文学作品容易得到社会认可,哪些网络文学作品会吸引受众,哪些网络文学作品可以轻而易举地编辑。网络小说在网络受众中的流通过程经历了网络写手和网络编辑的双重“把关”,前者决定了受众能看到什么,后者决定受众怎么看。网络写手和网络编辑构成了网络阅读中“把关人”的主体。
网络写作不同于传统写作,网络写手和编辑不必担负政治和道德教化那份沉重,也不用顾忌批评家的指点和评说,他们放任性情,肆意而作,既可以高歌人性的深厚与博大,又可以浅唱人性的原始和粗朴。他们没有发表的困难,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轻易绕开传统文化管理机构等中介因素的监督检查,可以即时写作,即时发表。如早期的榕树下等平台的作品是个人情感的诉求和宣泄,随着网络小说创作商业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作者变成了职业的写手。过去是想什么写什么,现在是“火”什么写什么;以前题材很分散,现在只要有一个被认可,一系列的就都出来了。武侠、幻想、盗墓、穿越、官场、异能等等题材都是这样一个个被创造出来的,并很快达到巅峰。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当下网络文学环境混乱,缺少必要的规范,网上有大量的低俗作品充斥其间,情欲故事、凶杀暴力和奇闻怪事在网上漫游,一味地张扬人的动物性和自然性,表现出极为低级庸俗的审美趣味,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也直接影响到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作为一名网络文学创作者,我们同样可以用平常的心来关爱人类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享受艺术和美,从自身的网络文学创作中,为文学的发展做些务实的工作。
2.终端“把关人”:青年学生读者、学校、家庭。
首先,青年学生读者是终端“把关人”的直接受众。
青年学生读者自我把关,重在自我感知调整,强化意志。一要明确阅读目的。只有具备了准确的网络阅读目的和预期指向,网络读者才可能在阅读过程中分配好有限的注意力,集中稳定的注意优势尽快进入与阅读主题相关信息的检索、浏览及评价等阅读活动中去,避开与阅读主题无关的信息的干扰,降低额外的网络阅读认知负荷,减少甚至消除网络阅读中的茫然和焦虑心理,保证网络阅读高质量地进行。二要增强阅读过程的元认知。网络阅读的元认知就是读者在网络阅读活动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和认知过程给予及时的调节和监控。高效的网络阅读需要读者具备网络阅读元认知能力,在网络阅读过程中读者能够及时对自己的信息策略、阅读方法以及信息理解程度进行评价、调整和控制,能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网络阅读实践,并且根据网络阅读实际情况来调节自己的阅读理念、预期、态度和方式。三要摸索适应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四要开展网络阅读理论与实践教育服务,提高读者网络阅读素养。五要加强网络阅读导读,培养网络读者心理的自我效能感。[5](P25-27)
另外,网络阅读作为一种新的交互式数字化阅读,青年学生读者可以与网络写手、文学网站、以及其他阅读人等建立互动状态,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信息发给相关人,起到间接把关作用。调查表明,青年学生与网络小说阅读“第一次结缘”、“为何选择某部小说”的缘由,同学与朋友间的相互推荐排在首位。事实上,许多读者不仅仅在网下相互告知,且在网上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在论坛和博客上转发信息。受众上网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主要的在于通过获取信息而交流信息。受众对网络信息的转发构成了网络信息的“二次传播”过程。受众根据个人爱好,通过对所接触信息的价值判断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值得再次传播的信息,并决定信息转发的范围及程度,这种转发过程是一个受众对网络信息把关的过程。信息转发在网络传播中并不少见,论坛上“转帖”尤为普遍。
其次,学校“把关人”应重在网络阅读指导。
网络为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更为学生开辟了自由的发展空间。但网页浏览有很大的随机性,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力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阅读效果。我们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网上阅读,让网上阅读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互联网成为学生课外博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加强自律,增强价值判断。
要通过研究性阅读,引领青年学生深层次的网络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利用网络建立文学网站管理系统,满足学生强烈的成就欲和表现欲,为学生开辟自由的发展空间,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界限。通过文学网站的活动来建设属于学生自己的网络文学,扩大学生对网络的影响,让学生健康向上的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文学来取代那些颓废文学,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施展才华的新天地,让网络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践提供前所未有的实践机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第三课堂”。
其三,家庭“把关人”关键在心理上把关。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长必须了解自己孩子在心理、生理方面的变化,孩子的优点、缺点,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什么爱好、特长等等。只有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找到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管理、教育孩子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青年学生阅读网络小说,有的是舒缓学习压力,有的是与同学之间寻找青春话题,有的是好奇心等等。中学期间的孩子一般有“逆反心理”,且缺乏自控力,家长应耐心疏导,晓之以理,千万不可压抑,否则效果适得其反。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尽管他们在各方面还不成熟,但他们在主观上总认为自己不是小孩子了,总希望别人能够尊重他们,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父母在孩子做错事时,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大喊大叫。尤其是当着孩子同学的面时,家长应轻声细语,这样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要做朋友式的家长,尊重孩子,与孩子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对于网络小说的阅读,家长与孩子可以相互交流观感,与孩子一起养成健康的阅读观。对于黄赌毒等低俗网络小说,家长要态度严厉,坚决予以抵制。
3.宏观“把关人”:政府、社会、文学社团。
政府必须采取一些策略,比如制定相关的互联网法规、扩大国内主要媒体的影响等等,来表达政府的意图和意见,以控制不良网络文学的传播;或者以资金、政策给媒介以扶持,以某种方式介入微观的“把关人”中,对网络文学实行间接的宏观控制。
“任何文明的社会都离不开法律,法律是解决各种纠纷、维持社会次序的重要工具。网络社会也同样需要法律来对其进行恰当的界定和规范,指导和激励其进一步发展。”[6](P245)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政府职能部门应采取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主要表现在对网络媒体准入许可、监督管理和违规处罚上。个人或组织进入互联网行业之前,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许可,予以登记注册,不符合条件的则被拒绝进入,从源头上“把关”。另外,获得许可的网络媒体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各主管部门和机构有权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对违规行为有权处罚甚至吊销许可证。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媒体“把关”,并通过控制和监督媒体来控制网络传播活动。
讲文学“把关”,不能不提及作协、文联等文学团体。它们对网络文学的“文学性”起到重要的宏观导向作用。中国内地作协、文联不同于西方和我国港台地区,是连接国家权力话语与作家个体写作之间的一个垂直式的沟通机制。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建设”,以及文化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作协、文联将逐渐淡化政治管理的导向功能,变成服务型、联络型的群众文艺团体。一方面要更多考虑艺术规律以及与经济实体——文学网站的沟通,做好服务工作,为作家提供经济、法律权益方面保障;另一方面,浓重的商业环境、文化市场经纪人尤其是新的大众传媒、网络中介的崛起,必将导致对原有中介的削弱,而对整个文学生态环境产生催化影响。这是一个新的趋向,现在已日益明显地凸显,并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针对这种情况,如何重新调整和充实中介机构的具体职能,营造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符合国情和文化现状的良性文学生态环境,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7](P92-95)
综上所述,媒体、政府以及受众都在网络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把关人”角色。网络“把关”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各方面相互联系,全方位、立体化的“把关”。网络“把关”是一项艰巨的课题,必须在网络传播实践中不断对其加强研究。
收稿日期:201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