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贇 李翠
(阜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阜阳236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验特征,评价检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调取检验科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对象资料,诊断为细菌性感染87例,纳入观察组,另根据年龄(±3个月)、性别选择一对一病毒学感染(病毒学肺炎、扁桃体炎等)87例纳入对照组。结果:观察组WBC、N、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7例细菌性感染对象中,24h感染得到初步控制、有效对象32例,无效组对象55例。治疗后,有效组WBC、Hs-CRP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效组WBC、Hs-CRP低于无效组,治疗后有效组WBC、N、PLT、Hs-CPR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验可以作为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疗效预测指标。
【关键词】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血常规;高敏C反应蛋白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157-02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感染性疾病,小儿是感染的好发人群,肺炎已成为小儿死亡的三大病因之一[1]。及早诊断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感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采用回顾性分析,调取检验科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对象的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调取检验科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对象资料。纳入标准:①年龄6个月~6岁;②都进行了血常规、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③临床资料完整;④门诊收治,非重症。排除标准:①初次检测已诊断为重症,收治进入ICU;②资料存在错误;③其他原发的导致血常规异常的疾病,如低血小板血症。其中诊断为细菌性感染87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50例、女37例,年龄(56.1±11.5)个月。另根据年龄(±3个月)、性别选择一对一病毒学感染(病毒学肺炎、扁桃体炎等)87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50例、女37例,年龄(55.4±12.6)个月。
1.2方法
所有患儿都在入院时检测了血常规、高敏C反应蛋白,在收治24h后根据疗效进行必要的复查。血样主要为指尖血、肘部静脉血,前者采用采血针从无名指采集,后者利用真空采血针从右侧肘部静脉采集,部分经留置针采集。血常规采用血常规检测仪检测,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中性粒细胞(N)、血小板计数(PLT),部分对象进行镜检复查。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CRP。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对照组的hsCRP水平、WBC、BRC、PLT水平。观察组对象初次检测、24h~48h检测指标水平。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症状体征明显感染,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效组(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和/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入院时、24-48后复查的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室治指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WBC、N、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预后指标
87例细菌性感染对象中,24h感染得到初步控制、有效对象32例,无效组对象55例。治疗后,有效组WBC、Hs-CRP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效组WBC、Hs-CRP低于无效组,治疗后有效组WBC、N、PLT、Hs-CPR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见表2。
表2 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前后血常规、Hs-CRP水平对比()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大量研究显示,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对血常规、CRP的影响不尽相同,这与病毒、细菌导致的组织细胞损伤机制存在差异有关。病毒感染非常常见,危害也相对更少,但是细菌感染容易出现重症化,及早诊断非常必要,细菌感染也是小儿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病毒感染没有细胞结构,其主要通过寄宿细胞生存,而细菌感染是一种简单的细胞生物,其直接破坏细胞,引起直接或间接的细胞损伤,激活免疫系统,早期会导致WBC、中性粒细胞显著上升。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WBC在感染类型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并不高,其更多的是作为感染的诊断证据[2]。在分析具体感染类型时,更多的是使用中性粒细胞指标,细菌感染会导致中性粒细胞会升高,具有趋化、吞噬、杀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出现感染后,机体会自适应上升,是鉴别感染的重要证据。需要注意的是,若为革兰氏阴性细菌,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上升不显著。此外,这些细胞一般需要3-5日才会发生显著变化,早期诊断也可能导致假阴性。而hs-CRP灵敏度高,可以反映较短时间的组织炎症损伤,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效率高[3]。通过动态的检测血常规、Hs-CRP指标,可以反映疾病进展情况,降低早期误诊风险。研究显示,细菌感染控制有效的对象血常规、Hs-CRP与无效组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指标还可以反映细菌感染控制情况[4]。
综上所述,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验可以作为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疗效预测指标,需要动态监测。
参考文献:
[1]Kevin Patel,David.Bacterial brain abscess[J].The Neurohospitalist,2014,4(4):196-204.
[2]吴辉云,刘隆萍,余志宏.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5,21(32):15-16.
[3]赵艳丽.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02):278-279.
[4]岳晓静.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6(14):78-79.
论文作者:岳贇 李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细菌性论文; 小儿论文; 血常规论文; 性疾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蛋白论文; 指标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