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索和研究嘉定镇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失独家庭健康管理模式。方法:选取嘉定镇失独家庭35户,54人。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平台管理失独人群的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求。比较干预前后的调查量表,慢性病控制率,通过家庭医生管理,使得人群生活质量提高。结果:前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的8个维度评分明显差异;前后慢性病控制率明显改善。结论:嘉定镇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失独家庭健康管理模式明显提高了失独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减少社会矛盾,减轻医疗负担,是家庭医生服务制作为基本医疗政策有力的证明。
【关键词】失独家庭;家庭医生服务;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377-02
计划生育实施已有30多年,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父母逐步进入养老期,失独家庭所面临的生活质量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1-2]嘉定区开展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可以对失独人群进行全方位、一体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对嘉定镇社区失独家庭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以提高失独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6年1月—2018年5月对嘉定区嘉定镇街道54例失独人群采用家庭医生服务管理模式并进行干预前后对比,旨在了解家庭医生制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统计嘉定镇失独家庭共50户,因地址搬迁、研究对象拒绝等因素,最后选取35户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失独人数54人,其中男38人,女37人;年龄50~65岁的48人,占89%;年龄65~80岁的6人,占11%。夫妻相伴同住状态占83.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占59.3%,处于独居状态的占9.3%。
2016年初开始对生活质量服务需求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于2016年5月进行首次健康体检,体检数据录入健康档案,同时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填写。根据服务需求和健康体检结果,2016年9月—2018年2月对研究对象开始制定干预计划实施健康管理,2018年3月再次进行量表调查和健康体检。统计结果,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论。
1.2 研究方法:
1.2.1实施方法 从本中心四个社区团队中每个团队选取全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家庭医生2~3名,根据每名家庭医生的负责区域同研究对象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结对,并对家庭医生进行培训,与研究对象进行家庭医生制签约,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法。
主要方法:
每二周上门随访1次,每次≥20分钟。内容包括倾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疾病咨询、生活方式干预、用药指导等方式;
每季度开展心理健康小讲座1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每季度开展防病治病小讲课1次,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疾病知晓率;
慢性病管理:结合家庭医生上门进行慢病的定时随访和监测、生活方式干预、慢病知识教育。
1.2.3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SF-36量表被认为是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普适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分成8个维度:躯体功能(PR),躯体角色(RP),躯体疼痛(BP),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角色(RE),心理健康(MH),总体健康状况(GH)。从定量化的角度,比较直观、全面地反映人群的健康状况。[3-5]调查人员为家庭医生,在调查前,进行量表及相关知识的统一培训,被要求采用正确、同一的指导语进行说明,调查量表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下完成。
干预前后慢性病指标控制率:包括高血压血压控制率、糖尿病血糖控制率、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健康档案中数据导出分析。
2.结果
结果见表1、表2。
表2 研究对象慢性病控制率前后对比结果
1.4 讨论
据统计截至2012年5月我国失独家庭超百万,且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者家庭,尤其是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失独家庭所面临的生活质量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现。在这些失独人群中,约有5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同时普遍存在一些孤独、自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7]
本研究旨在通过由家庭医生对实验组对象采取全方位、个体化、连续性的干预措施管理后,使得实验对象身体上得到了治疗,精神上得到了慰籍,由此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慢性病管理率达标、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结果显示,通过实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的失独家庭健康管理后,失独家庭人群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都有提高,特别是心理健康项评分和总体健康状况项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人群。由此可以说明通过家庭医生一体化管理,失独家庭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家庭医生的心理慰藉干预对失独家庭心理状况产生影响。首先失独家庭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避免了舟车劳顿,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服务也减少了不良情绪。[8]由家庭医生与实验对象进行单独沟通,能够使失独人群感受到社会的关心与支持,有助于其消除闭锁心理,通过单独沟通,从而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通过干预前后高血压血压有效控制率、糖尿病血糖有效控制率、心脑疾病患病率的对比,显示家庭医生积极的干预方式,提高了失独家庭慢性病管理率,根据失独家庭建立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减少失独家庭慢性病的患病率,降低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减低慢性病的致残率,从而使得研究人群生活质量获得提高。
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已建立比较成熟的家庭医生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失独家庭健康管理模式对改善失独家庭的健康状况,慢性病管理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在促进失独家庭心理健康方面也有更好的效果,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施行。
【参考文献】
[1]丽华.百万失独家庭之痛[J].中国工人,2012,12:28-39.
[2]吴玲.SF-36量表用于老年人群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6.
[3] Ware JE.sf.36 Health Survey tjp,hte[J].SPINE,2000,25(24).
[4]任晓晖.用SF-36量表评价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N].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2):250—253.
[5]王文绢.SF-36量表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
[6]陈恩.全国“失独”家庭的规模估计[J].人口与发展,2013,19(6):100-103.
[7]郑志坚.失独家庭父母身心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
[8]沈鸣霞.嘉定镇≥80岁独居老人生活质量服务需求与居家护理模式效果的探讨[J].上海医药.
基金项目:《嘉定镇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失独家庭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
项目编号:2015017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课题项目
论文作者:汪晓刚,李凯,李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家庭医生论文; 家庭论文; 嘉定论文; 慢性病论文; 量表论文; 健康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