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影像学诊断论文_楚明

甲状腺癌的影像学诊断论文_楚明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内江 642450)

【摘要】目的:集中探讨CT在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纳入60例2016年4月-2017年6月因甲状腺癌于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对于上述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和鉴别。结果:25.0%(16/60)患者病灶位于左叶,43.3%(26/60)的患者病灶位于右叶,18.3%(11/60)的患者病灶分布于双叶,剩余11.7%(7/60)的患者病灶位于峡部。93.3%(56/60)的患者病灶呈低密度,剩余6.7%(4/60)的患者病灶呈等密度。63.3%(38/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另36.7%(22/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类圆形。68.3%(41/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剩余31.7%(19/60)的患者病灶内存在钙化,其中18.3%(11/60)的患者表现为细颗粒样钙化。25.0%(15/60)的患者表现为环状强化,表现为半岛状强化和“强化残圈征”的患者各占18.3%。50.0%(30/60)的患者病变侵袭邻近器官,43.3%(26/60)的患者存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结论:因CT技术对于甲状腺癌患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确诊率,同时可有效的显示病灶及其周围的变化情况,可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甲状腺癌;彩色超声多普勒;影像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45-02

甲状腺癌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头颈部肿瘤,恶性度较高,好发于女性。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中如果可以在疾病的早期确定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愈后具有积极的意义[1]。作为目前甲状腺癌的主要确诊方式,影像学检查因具有无创的特点在临床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而随着CT技术的不断成熟,甲状腺癌的确诊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本次实验中,笔者主要针对CT在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情见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4月-2017年6月因甲状腺癌于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治疗前的病理活检结果均显示为甲状腺癌。其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7.1±13.4)岁;根据患者的病理学类型不同,其中乳头状癌45例,滤泡状腺癌9例,未分化癌和髓样癌患者各3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次实验经过我院伦理协会审核同意,入院前的常规检查结果显示,上述患者均无其他脏器的病变,各系统的功能也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前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可纳入研究观察。

1.2 CT检查方法

本次实验的仪器选择Geprospeed E Ⅱ system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具体范围从患者的声带部至胸廓的入口。具体参数为层厚3.0mm,螺距0.75。影像学医师先对患者尽心常规的平扫,后取患者静脉注入80~100ml欧乃派克,结束后分别在患者的动脉期、静脉期及延时期进行增强扫描,对于患者扫描部位及其病灶处的CT值进行测定。影像学图像由我院经验丰富的两位影像学医师进行分析,针对患者病灶处的形态、位置、钙化及强化程度进行观察评价,同时关注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对于诊断意见存在差异的图像,则应进一步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确定的影像学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AS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其中25.0%(16/60)患者病灶位于左叶,43.3%(26/60)的患者病灶位于右叶,18.3%(11/60)的患者病灶分布于双叶,剩余11.7%(7/60)的患者病灶位于峡部。根据病灶密度的不同,其中93.3%(56/60)的患者病灶呈低密度,剩余6.7%(4/60)的患者病灶呈等密度。根据病灶的形态不同,63.3%(38/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另36.7%(22/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类圆形。68.3%(41/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剩余 31.7%(19/60) 的患者病灶内存在钙化,其中18.3%(11/60)的患者表现为细颗粒样钙化。根据增强扫描下病灶不均匀强化的表现,25.0%(15/60)的患者表现为环状强化,表现为半岛状强化和“强化残圈征”的患者各占18.3%。50.0%(30/60)的患者病变侵袭邻近器官,43.3%(26/60)的患者存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

3.结论

CT技术在检查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中可有效的评估病灶的形态,对于临床确定结节的数量和部位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可有效的评估病灶周围邻近组织的情况[2]。

甲状腺具有储碘的功能,在机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甲状腺具有丰富的血流和摄碘量,同时被膜结构完整,因此CT平扫时显示为高密度影,造影剂下显示为强化影。当甲状腺功能遭到破坏后,局部或整个甲状腺将呈现出不同密度的影像学表现,可表现为高密度、低密度或等密度[3]。甲状腺癌患者CT下表现为病灶处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边界与邻近组织界限不清。病灶周围及周围脂肪界限是否清晰是目前作为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主要依据[4]。本次实验中根据增强扫描下病灶不均匀强化的表现,表现为半岛状强化和“强化残圈征”的患者各占18.3%。笔者认为,病灶向包膜外侵袭的程度是造成半岛状强化的主要因素,而影像学下表现为“强化残圈征”是由于病灶突破包膜或形成假包膜。

综上所述,因CT技术对于甲状腺癌患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确诊率,同时可有效的显示病灶及其周围的变化情况,可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使用。考虑到本次实验选取的样本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对数据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希望在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借鉴的同时可以取其精华,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韩本谊,顾立军,赵亚娥,等.甲状腺癌CT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10):749-752.

[2]刘伟,杨军,张毅,等.钙化征在C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2):147-151.

[3]关玉宝,曾庆思,吴筱梅,等.甲状腺癌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10):916-919.

[4]张名忠,董自军,车崇涛.甲状腺癌的螺旋CT诊断[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9(9):613-614.

论文作者:楚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  ;  ;  ;  ;  ;  ;  ;  

甲状腺癌的影像学诊断论文_楚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