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_精神文明论文

出版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_精神文明论文

出版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工作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从全面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要求出发,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提出并进行了精心部署,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确定了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方针和重要措施,是指导今后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条件,《决议》对出版工作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决议》精神,充分认识出版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今后一个时期出版事业的繁荣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一、出版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光照千秋,令世人瞩目。出版产生于何年尚无定论,但它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毫无疑问的。随着人们对出版概念的扩充和延伸,对出版的定义也将会有所补充和发展,比如在美国,一条信息,一个作品,一旦上互联网络就是出版,这与纸介质出版的概念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出版起源的角度,出版产生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要有文字。据考古发掘证实,中国有文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以上,即甲骨文,后来又有钟鼎文、石鼓文等,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有了文字,有了文字的载体,从今天扩展了的出版概念来讲,就已经具备了出版的最基本条件,通过人工智慧使两者结合起来,一个事件,一个思想,一个作品就可以记载下来,传播开去。从这个意义上讲,甲骨卜辞也可以称之为最古老、最原始的出版物。由此可见,人类文明孕育了出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文明的需要,出版得到迅速发展,文字不断演变发展,出版介质不断改良,出版手段不断革新。在出版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在出版发展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使出版物得以在广泛的范围传播。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版业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又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学技术发明,通过出版得以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通过出版得以交流,出版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神奇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使全世界为之震撼,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许多科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都曾经深情地赞叹出版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这种不寻常的作用。1840年恩格斯就曾专门写诗赞美印刷术的发明:“你是启蒙者,你是崇高的天神,现在应该得到赞扬和荣誉,不朽的神,你为赞扬和光荣而高兴吧!而大自然仿佛是通过你表明,它还蕴藏着多么神奇的力量。”

二、出版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出版的功能有共性,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它的功能又有其特殊性。我国的出版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宗旨的,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出版的特征,更主要地表现为商业行为。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出版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要更重要些,作用要更大些。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出版事业,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又是必要条件,出版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中来考察,放到整个世界的大局中来考察。出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的历史时期出版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只有站在这两个大局的高度来考察,站在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的高度来考察,才能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决议》开门见山用“三个要”概括了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决议》又用“三个如何”来说明“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全党同志的一个重要考验”。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也就是出版工作面临的宏观形势。出版工作者学习《决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就要统一到这一点上来,才能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去作好出版工作,才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发挥出版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决议》在分析了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的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对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于出版工作的特殊作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与出版工作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因此,出版工作要根据《决议》对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提出的目标任务来确定工作重点。毫无疑问,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出版工作的责任更大了,任务更繁重了。为此,《决议》对出版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人类文明愈发展,社会愈进步,对出版的要求就愈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一个国家的文化素质如何,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前途,文化已经成为与政治、经济比肩而立并有力地影响着社会进步的第三大因素。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文化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种文化含量很高的经济形态,加快文化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分的文化条件,已成为出版工作的神圣职责。因此,1983年党中央作《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时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把出版工作推到了我党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是有深刻内涵的。

三、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分的文化条件,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在扎扎实实的建设中实现。因此,出版工作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重在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现代化建设对出版的客观需要,是我国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切实执行“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善于处理繁荣与管理之间矛盾的一面,始终坚持以立为本,始终坚持把繁荣作为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和目标。

《决议》对出版提出的具体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及时反映国内外新的优秀文化成果,二是要重视出版传统文化精品,三是要重视出版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四是要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出版事业。这当然不是出版任务的全部,而是针对当前出版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的。这几个方面不但薄弱,而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决议》抓住了根本,点到了要害。重在建设,就是首先要着力于这些薄弱环节,加大解决这些薄弱环节的力度。如果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得到改善,出版的面貌就会为之一新,出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就可以为丰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作出新的贡献。出版部门在学习贯彻《决议》中,对解决这几方面的问题要抓住不放,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工作,持之以恒,务求实效。

重在建设,就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这也是《决议》对包括出版在内的整个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出版的精品,代表着出版的方向,对出版繁荣可以起到激励和示范作用。在当前抓精品对整个出版工作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就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而言,目前已经不少,读者的反映主要是好东西还不多。比如长篇小说,过去全国一年只能出版十几部、几十部,现在可以出版几百部,但真正叫得响的、为读者普遍接受的却不多。这当然主要是创作问题,但出版可以通过择优,对创作起引导作用的,过去出版的一些优秀长篇小说就是出版社抓出来的。抓精品不容易,是要下真功夫、苦功夫的。作规划是这几年出精品的一条重要经验。有了规划,还要制订措施,有了措施还要抓落实。只要锲而不舍,功夫不负有心人,精品总是可以抓出来的。

重在建设,就要增强目标意识,为积累科学技术知识和丰富思想文化宝库作出更大的贡献。《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使我们对出版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过去我们对出版是现代化建设的条件,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点比较清醒,服务的意识比较强,而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这一点,认识就不那么清楚,工作就不那么自觉。条件和目标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区别的一面。无论作为条件或目标,都要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都要服从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作为条件,更多地要从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而作为目标,则要从更长远一些的需要考虑,整体性、系统性要求更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更多地发挥出版的文化积累功能。对于现代化建设,这两者都不能偏废。

重在建设,就要注重质量效益,努力实现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对于出版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我国的出版事业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飞跃。《决议》严肃地指出了目前出版业存在的总量过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忽视质量等散滥问题,并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解决散滥问题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近几年来,一些出版单位已经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要出版的东西很多,而真正有分量的东西很少,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没有什么分量的东西还不能不出版,出版了既没有什么社会效益,又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处境十分困难。为了出版事业的长远发展,要统一思想,下定决心,忍痛割爱,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重在建设,就要坚持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使我国的出版真正成为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重要工具。这一点在今天的出版工作中并没有完全处理好。《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这足以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广阔胸怀和远见卓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文明进步是一个过程。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在吸收了前人和今人、本国人和外国人的实践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获得的。文明有时代性和阶级性,更有继承性和兼容性。中华民族在人类社会文明史上,创造过辉煌的成就,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这是今天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乃至于中华民族振兴的根基,我们要努力继承和弘扬。同时,我们也不可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我们要承认,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科学文化还比较落后,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的优秀科学文化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等。不论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要进行正确的扬弃,采取科学的态度。对传统文化不能兼收并蓄,要进行分析、鉴别,划清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的界限,要符合时代精神,要立足于发展。对外国文化要进行鉴别、选择,要适合我国国情,要消化吸收,防止把资本主义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引进来。要把弘扬传统文化和吸收外国文化的目的统一到有利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来。

四、建立健全出版管理机制

出版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要大力促进繁荣,另一方面要确保不出坏作品。从出版对社会的作用来说,好作品多一种少一种,影响并不那么直接,而一个坏作品就可能影响一批人,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党和人民要求出版部门,首先要管住不出坏东西,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也是出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决议》把“坚决禁止制造和传播文化垃圾的行为,初步呈现优秀精神产品大量涌现、文化市场活跃有序的繁荣景象”,作为解决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这是党中央对出版部门提出的一项严肃而艰巨的政治任务。要实现《决议》提出的这个要求,就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出版管理,从机制上保障出版事业繁荣健康发展。

首先要管好出版源头。多出好作品,不出坏作品,关键在出版单位。出版单位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出了好东西能够得到肯定,得到奖励,对预防出问题有若干条防线,即使出了问题也能够很快查明责任,有一种能“治住”不负责任者的机制。出版单位一般都实行总编辑(主编)负责制,他们把总口,责任很大,是关键。一方面选派的人要称职,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要高,责任心要强,对他们要实行资格认定制度。同时对总编辑(主编)还要有监督机制。

其次要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以后,出版物的流通是活跃了,但是出版物市场还不够完善,市场行为还不够规范,应当进行治理整顿。治理整顿的重点首先是批发环节,只要真正管住了批发,出版物市场就乱不到那里去。其次要规范出版单位的自办发行,决不允许出版单位把总批发权以各种名义转移给个体经营者。同时要积极培育和完善出版物市场,进一步发挥国有书刊发行主渠道的作用。新华书店在图书市场上有不可替代的力量和作用,要改革经营机制,发挥优势,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市场满足率。要尽快形成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发行主渠道。邮电部门发行报刊有传统、有网络,也有不可替代的力量和作用,要改进服务,扩大发行。对个体书摊要加强引导,实行归市管理,保护合法经营,打击违法经营。

第三要坚持“扫黄打非”。“扫黄打非”从根本上说是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纯洁性的一场长期而艰巨的斗争,要坚持不懈,劲不能松,手不能软,“穷追猛打”。这场斗争已经开展了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问题仍然很严重。《决议》要求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扫黄打非”不能满足于破了几个大案,扫除了一批文化垃圾,要进行“追根究底”,总结出一些规律性东西来。要从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出发,有针对性地完善管理法规。盗版盗印是当前非法出版活动的一个突出表现,不但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出版秩序,而且已经严重危及出版事业的发展,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坚决打击。

第四要抓好法制建设。有效的管理机制要依靠完善的法规来支撑。加快出版法制建设,是促进出版事业繁荣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有关出版方面的规定性文件不少,但主要是部门规章。由于出版工作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社会性特点十分明显,在管理实践中只有部门规章很不适应。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逐步完善的今天,出版法制建设滞后,管理工作就显得很被动。最紧迫的是要加快《出版法》的立法进程,有了《出版法》这个出版的“母法”,完善出版法规体系就有了核心,有了依据。所谓法制,还包括执法这更为重要的一面。要加大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出版队伍

江泽民同志今年9月26日在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他说:“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出版也是这样。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新时期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了精辟论述,是加强出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出版队伍,是确保出版事业繁荣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政治强是从事出版工作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但是现在实际上被一些人忽视了,总认为自己政治上没有问题,其实不然。政治强,作为出版工作者来说,除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这些基本要求外,还要熟悉马克思主义,特别要深刻理解和掌握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并且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清现实社会中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立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但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又是应该做到的。因此,出版工作者也要打好理论路线根基。业务精,难在这个“精”字上。现在的出版队伍中,大都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但是真正精通业务的并不多。有的可能文字修养较好,但专业知识缺乏。有的专业知识较好,但文字修养不足。更新知识,应用高新技术手段,对很多出版工作者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课题。过去对出版工作者有“杂家”之称,这说明对出版工作者的业务要求是多方面的,是很高的。首先要努力掌握与自己的业务工作直接有关的知识,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文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都要懂一些,还要有很好的文字修养。这些都是出版工作者的基本功。作风正,就是思想作风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讲历史唯物主义,讲辩证法;工作作风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善于做调查研究。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克服各种不正之风。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是加强出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出版队伍庞大,而且都在工作岗位上,光靠培训、等着培训是不行的,更重要的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自我“充电”,自我提高。培训要有规划,要有目标,要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在出版单位内部,要有一种竞争机制,造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空气,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标签:;  ;  ;  

出版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