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师范类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
——以“社会科学基础”为例
王 亚
(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汶川,623002)
摘 要: 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视域下,为验证高职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效果,以该专业“社会科学基础”课程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首先构建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翻转课堂,然后将131名学习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学期的研究。研究数据采用SPSS24.0量化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设计科学的混合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呈正态相关性。同时,混合式教学在模式可推广性、理论的适切性、网络平台资源的丰富程度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间。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高职师范类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引言与文献综述
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形势下,混合式教学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有何显著的差异,这是笔者感兴趣的问题。笔者特意选择高职师范类专业必修课“社会科学基础”为例,就这一问题做一个验证。
对目前混合式教学实证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之后发现:构建混合式教学的平台非常多样,有雨课堂、直播技术、MOOC、SPOC、Icourse、学堂在线、智慧树、微课、翻转课堂,或自建的Wolearn等平台[1]。在研究方法上,采用问卷调查、对比实验、访谈等方法结合具体课程开展研究[2]。在研究结论上,发现混合式教学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等诸多优势[3—12],也存在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律能力要求高,设置不够完善和丰富、课件数量不足或质量不高[13],对网络运行环境要求高等问题。
基于以上梳理,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设计,通过这一研究设计,试图回答这样几个问题:学习者对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态度如何?是否满意该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是否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1 研究设计与实施
研究以高职师范类专业必修课“社会科学基础”为研究对象,将上课的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基于“超星学习通”搭建混合式教学平台。课程实施中,两组均以1课时为基本教学单位,教师对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教学环节均进行设计。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研究于2018年9—12月开展,为期13周。
1.1 构建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从横、纵两方面构建。横向即教学实践进路,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纵向即教学实施载体,包括在线学习和传统学习两大环境(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中环节,学生进入实体教室,以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前期异步混合学习效果和学习中的难点为核心导向,开展线下主导的混合学习。教师和学生均作为知识分享的参与者和体验者参与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如章节测试、在线讨论等)碰到的问题,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答疑解惑。
课前环节是课堂教学准备阶段。学生需按照要求完成预先研读教材、登录超星学习通平台手机学习端(网址链接:https://mooc1-1.chaoxing.com/mycourse/studentcourse?courseId=202078559&clazzid=4862989&cpi=69094465&enc=909ae8296132b072e4ca94ceaee2c56c)、利用在线资源搜集学习资料、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填写《〈社会科学基础〉在线自学记录手册》等内容。教师则需事先选择或录制网络学习音视频资源、制作PPT、完成资源链接、布置学习任务、设置讨论思考等内容,并通过学习通平台教师端上传至对应模块,然后发布学习任务通知,并保持实时督查,确保线上与线下学习同时进行。
分析还发现,被试使用手机的频率(P=.000<0.01)、课后主动复习(P=.000<0.01)等因素与是否满意该教学模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日使用手机在3小时及以上的被试中有68.89%的人满意或非常满意该教学模式。
课程构建的在线学习环境主要为北京超星公司提供的超星学习通移动学习专业平台APP(链接:http://app.chaoxing.com/),线下学习环境主要是每周四授课的固定教室(每周2课时)。
1.2 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本研究以高职师范类专业必修课“社会科学基础”为研究对象,以阿坝师范学院高职小学教育专业131名大一新生为研究样本,将样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后者采用基于学习通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两小组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研究于2018年9—12月开展,为期13周。
1.3 研究数据收集过程
遵照学术伦理,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即告知学生关于本课程的基本情况和具体安排。同时,发放问卷对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对现代媒体引入课堂的态度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然后以摸底测试形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摸底调查,为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课程设计提供基础材料。
判断标准:尿沉渣镜检法检测结果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评价,以白细胞0~5/高倍显微镜视野为正常,若患者白细胞≥5/HP为阳性。尿液干化学法检测结果以白细胞≥70/U为阳性,若干化学法检测结果正常,镜检检测结果异常,则为假阴性;若干化学法检测结果异常,镜检检测结果正常,则为假阳性。比较93例患者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尿常规定量白细胞检出率。
根据问卷和摸底调查的情况,将摸底平均分为62.39的自然班(N=69)列为实验组,摸底平均分为67.76的自然班(N=62)列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研究过程根据如下评价指标收集教学过程数据(如表1所示)。2019年1月1日完成期末考试后,计算出两组最终的期末综合成绩,并对两小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问卷采用Likert五点式编制量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计为1—5分。以上就是本研究收集数据的设计和过程。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评价指标一览表
2 数据分析与讨论
2.1 支持度和满意度分析
2.1.1 51.91%学生支持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
在实验组69名被试中,78.26%被试满意或非常满意这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说,98.55%被试认为使用学习通平台对其自主学习有帮助。65.21%被试满意或非常满意该平台提供的互动学习环节。66.67%被试满意或非常满意课前推送的学习资源。78.26%被试满意或非常满意该模式的授课方式。72.46%被试很看好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前景。
2.2.2 不同分数段学习成绩比较分析
表2 不同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立场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
2.1.2 绝大部分被试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表示满意
由于水轮发电机调速器在工作中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而导致原有调速器的参数发生改变,从而会影响到调速器的运行效能,最终也会影响整个水轮发电机的工作效率。要想提高水轮发电机的运行效果,只有分析和调整调速器在整个发电机组中的作用和效果才能够从根本上来改善发电机组的效用,同时,将多项式工程法这种方式应用到调速器的运行工作之中,这对于提高整个调速器抵抗外界干扰的功能以及水轮发电机组的功率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调高整个水电站的供电的质量。
课后环节是翻转课堂的评价反思阶段。师生在学习讨论区交流互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和重构。
(4)制作深浅标点,深标点材料要求与置换出来的原状土重量相近,采用内衬20 mm的螺纹管,外层采用50 mm 直径的PVC管,用混凝土砌块连接,使用PVC管的目的是减小与土壤接触的摩擦,并能使螺纹管自由沉降。
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2.2.1 班级整体成绩比较分析
研究前的问卷调查和摸底测试显示,两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两组的期末综合成绩显示,对照组平均分值为65.61,SD=4.484,实验组平均分为72.11,SD=7.549,独立样本t检验P=0.000<0.01,二者存在显著差异性(见表3)。
表3 组间期末成绩比较一览表
在问及“您是否愿意采用基于学习通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学习”时,131名被试中有51.91%表示支持,47.33%保持中立态度,仅0.76%持反对立场。但对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时发现,不同民族、持不同课前预习立场的学生在态度上有明显差别(见表2)。汉族学生(占比63.36%)相较于少数民族学生(占比36.64%)更支持使用混合式教学。绝大部分被试都认为有必要进行提前预习。
取两组中期末成绩前十名与后十名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前十名平均分高出对照组8.4分,且分值变化不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表4)。然而,实验组后十名平均分略低于对照组,分值变化较明显,但是低分值段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性。这说明基于学习通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分段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作用较明显,对低分段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不明显。
1888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创办了广雅书院,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广雅”取意于“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强调培养的人要知识广博、品行雅正。张之洞提出“通经致用”和“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体现了“学”与“用”和谐、“中”与“西”和谐。书院首任山长、清末著名学者梁鼎芬提出“性刚才拙”,主张学校教育要培养品性刚正、才能笃实的人才,体现了“品性”与“才能”的和谐。第23任校长、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先生在广雅建校100周年时题词:“务本求实”,强调教育始终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素质为本,以师生的共同成长为本,培养务实做事、踏实做人的人才,体现了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的和谐。
表4 组间不同分数段学生比较分析表
2.3 在线学习行为分析
本研究对实验组设置了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指标(见表1)。指标数据分析表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表明良好在线学习环境和在线学习行为有利于取得较好成绩。
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在线讨论、完成课后测试和学习时间长短等因素与其期末综合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态相关性(见表5)。也就是说,在课前准备阶段,学习者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并在课前和课堂解疑答惑环节积极进入学习谈论区进行讨论的,其期末综合成绩优于其他学生。同时,这部分学生花在阅读在线学习资源、观看/收听音视频资源、提问、参与讨论与思考问题等方面的时间相较于其他学习者也更多,这符合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经典论述。课后测试是对课前、课中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和积极回应,因此,积极而高质量地完成课后测试练习与期末综合成绩呈正相关性。
利用Eviews8.0软件,对2010年8月13日至2018年4月12日1421个交易日的对数收益率时间序列进行GARCH建模,得到如下结果(表4):
由于人类对主、客观世界有着相似的心理体验及认知方式,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事物在一定程度上使用相同或相似的概念隐喻,这就构成了隐喻直译的基础。如:
表5 在线学习行为与期末综合成绩相关性分析
3 研究结论与展望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基于网络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认可度和满意度都较高,预习态度明确的学生对课程实施后的满意度更高。(2)设计科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该模式让学习过程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悟到学习是自身事情,并受用终身。(3)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在前测中,组间差距不明显,到了后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组内比较中,设计科学的教学模式对在线学习行为表现良好、成绩排名靠前学生的提升效果明显优于在线学习表现欠佳、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
研究也发现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1)在下一学期的“社会科学基础”课程中继续开展研究,以保证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可推广性。(2)进一步加强对混合式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促使师生积极转变学习观念,建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3)在已经构建的网络学习平台上,完善和优化网络学习平台框架,充实视频、音频、作业等教学资源。
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国家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多方面推动了服务于制造业的机器人的转型升级,欧美国家在此类机器人产品研发方面起步较早,部分已投入实际环境来承担相应任务.随着智能工厂的逐步全球性覆盖与大型物流系统的逐步完善,此类机器人数量将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井喷式增长,中国机器人市场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机遇[2].
参考文献:
[1] 王佳利,李斌峰.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校本混合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6(3):101-107.,
[2] 马红亮,袁莉,白雪梅,等.基于MOOC的中外合作混合教学实践创新[J] .开放教育研究,2016(5):68-75.,
[3] 吴春雷,王雷全,张俊三,等.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1):153-157.,
[4] 贺旭,赵宏,汤艳,等.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8(6):596-599.,
[5] 李秀晗,朱启华.直播技术在高校混合式教学中的新应用——基于香港大学同步混合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9(2):80-86.,
[6] 姚林香,周广为.高校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教学效果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2018(12):92-100.
[7] 陈明,桑小双.高校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认知及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8(5):57-64.,
[8] 钟文基,张忠海.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及其效果研究——以《无线网络技术》课程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20):38-41.,
[9] 宁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 .外国语文 ,2018,34(2):145-151.
[10] 赵伟,时彦,张连双,等.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胚胎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7(3):284-286.
[11] 王佳利,李斌峰.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校本混合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6(3):101-107.
[12] 刘繁华.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运用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09(4):78-81+85.,
[13] 韩少华,邬志辉.我国网络教育热发展中冷思考 [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7(2):16-18.,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 Specialized Courses Based on the Web-based Teaching Platform——A Case Study of the Course “Basic Social Science”
WANG Ya
(Aba Normal University, Wenchuan,Sichuan 623002)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implementing blended teaching in the,primary,education,major,of,higher,vocational,normal,schools,,this,paper,takes,the,"Basic,Social,Science",course,of,this,major,as,an,example,to,carry,out,an,empirical,research.,The,study,firstly,constructed,the,flipped,classroom,based,on,the,"Chaoxing,learning,platform",,and then randomly divided 131 learners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or a one-semester study. The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SPSS24.0 Quantization software.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have high re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for blended teaching.Designing,scienti fi c,blended,teaching,is,helpful,to,improve,students',learning,effect.,There,is,a,normal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behavior and learning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blended teaching mode can be promoted; the relevance of the theory, the richness of web-based platform resources and other aspects can be improved as well.
Key words: web-based teaching platform; vocational normal specialty;flipped classroom;teach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083(2019)02-0081-04
收稿日期: 2019-03-17
基金项目: 阿坝师范学院2017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编号:20171215)成果。
作者简介: 王亚,男,四川都江堰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民族教育、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