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为腐败官员的“诚实”而闭上眼睛_反腐倡廉论文

不要为腐败官员的“诚实”而闭上眼睛_反腐倡廉论文

莫为贪官“诚信”遮蔽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贪官论文,诚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索贿受贿及拥有来源不明财产近千万元的安徽省定远县原县委书记陈兆丰向办案人员交代,他在受贿方面有一个“三不收原则”:“办不到或没有办法办的事情不收,领导或熟人托办的事情不收,嘴巴不严的人不收。”办成事收钱,办不成事不收钱,公平交易,买卖两讫,这种看似很讲“诚信”的“三不收原则”,正是时下一些贪官的“高明”之处。

办不到或没有办法办的事情不收,收了将给自己带来麻烦,引火烧身;领导或熟人托办的事情不收,收了将会坏了自己在官场的形象,影响个人的升迁;嘴巴不严的不收,收了容易传出去,被纪检监察部门发现。在定远县这样一个农民人均年收入仅2000多元的全国重点贫困县中,陈兆丰之所以长期贪而不倒,与他这种“三不收”的“诚信”不无关系。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索贿受贿的风险不断加大,腐败的成本也随之提高。在一片喊打的反腐高压之下,一些腐败分子不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主动“调整”腐败手段,降低东窗事发的可能性,聚敛不义之财,逃脱法律的制裁。像陈兆丰这样信守“三不收准则”的“诚信”,就是其中一种。一些贪官在特定场合不仅不收钱,而且拒贿时“声色俱厉”、“正气凛然”,这使得他们博取了“廉洁”的美名,也为他们披上了一件遮蔽其贪婪真面目的外衣。陈兆丰一方面严格遵守“三不收准则”,对“安全性”不高的人持有很高的警惕,“严辞”拒绝了不少不符合条件的行贿者,一方面在“三不收准则”之外、“安全性”高的人群中尽展其贪婪本性,通过提拔干部、工作调动、学生分配、安置工作、解决编制以及承揽工程等手段,大肆收受钱款,数额巨大。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贪官收钱了办不成事,或者拖着不办事,行贿者不甘心其有去无回,受贿者也很难心甘理得,坐享其成。而贪官遵循“诚信”准则后,行贿者与受贿者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各得其所,天知地知,不易被察觉。实际上,目前一些地方腐败“潜伏期”变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贪官通过讲“诚信”降低腐败风险的结果。据调查,一些地方当年作案当年被查处的不到两成,大量案件都是在作案后三四年被发现的。这就提醒人们,那些披着廉洁、“守信”外衣的贪官更可怕,因为他们更隐蔽、更狡猾,所以危害性也更大。

其实,贪官隐蔽得再巧妙,也会露出蛛丝马迹的。不为贪官的“诚信”遮蔽眼,就要充分依靠群众,加大对反映干部问题的查核力度,对干部考核考察、开展巡视工作、受理举报等渠道发现的干部问题线索,要深入调查,弄清真相,及时处理。当然,治本之策还是要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让贪官“不想贪”,“无法贪”、“不敢贪”。

标签:;  ;  ;  

不要为腐败官员的“诚实”而闭上眼睛_反腐倡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