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杰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持续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再插管率的影响。方法 整理收集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2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气管插管采用带声门下吸引管气管导管,插管后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至拔管;对照组未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直至拔管。观察两组的5 d内脱机病例数及其VAP发生率、24 h内再插管率;5天以上脱机病例数及其VAP发生率、24 h内再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5 d内脱机患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5 d内脱机患者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5 d内脱机患者的24 h内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5 d以上脱机患者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5 d以上脱机患者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 d以上脱机患者的24 h内再插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持续声门下吸引能降低VAP发生风险,但可能因气道损伤增高再插管率,尤其是对需机械通气较长时间的患者。
关键词:持续声门下吸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再插管率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常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建立后需持续有效的护理。目前对声门下滞留物的清除研究颇多,多数学者[1]建议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持续声门下方吸引能有效清除声门下滞留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但本院在前瞻性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对VAP影响中,发现持续声门下吸引能预防VAP的发生,同时长时间持续吸引可能因气道损伤增高患者的再插管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8月因各种原因入住本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230例,所选病例年龄均>1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16例,男性62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64.0±7.8)岁;对照组114例,男性60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62.5±6.2)岁。同时所有患者满足机械通气均在48小时以上、APACHEⅡ评分>15分[治疗组为(18.9±3.9)分,对照组为(19.2±3.7)分]。两组的年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例气管插管均由经验丰富的重症医学科医生操作,途径选择经口气管插管,导管选择男性7.5~8.0号、女性7.0~7.5号带声门上吸引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均采用最小闭合容积监测。治疗组气管插管采用带声门下吸引管气管导管,插管后持续声门下吸引至拔管;对照组未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直至拔管。所有病例均按Craven[2]证实的给予床头抬高30°~45°的体位、每日镇静-唤醒计划、每日评估能否拔管、预防消化性溃疡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预防VAP的“集束化”治疗措施。
VAP临床诊断标符合文献[3]。第一、胸部X线影像可见新发生的或进展性的浸润阴影;第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至少2项:①体温>38℃或<36℃;②外周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③气管支气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需除外肺水肿、ARDS、肺结核、肺栓塞等疾病。同时在诊断之日起连续3 d给予取深部痰培养,培养出致病菌后常规给予药敏试验。
观察两组病例5 d内脱机病例数及其VAP例数、24 h内再插管率;5天以上脱机病例数及其VAP例数、24 h内再插管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5 d内脱机患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5 d内脱机患者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5 d内脱机患者的24 h内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 d以上脱机患者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5 d以上脱机患者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 d以上脱机患者的24 h内再插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表1)。
3 讨论
VAP的影响因素很多,在与操作相关的预防措施中,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在2013年VAP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建议人工气道应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早在很早以前,国外Vallés等[4]报道,在引起VAP的病原菌中,有87.5%是可以从声门下分泌物中培养分离出来的。国内也有报道[5],有47.5%先前在声门下滞留物培养分离出来的病原体与VAP病原体相同。病原体可通过人工气道气囊与气管壁的间隙进入下呼吸道[6],因此理论上及时有效清除声门下间隙的分泌物,减少误吸入气管导管气囊下方气道是降低VAP发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组资料中亦显示,5 d内能脱机患者中,治疗组的VAP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在5 d以上脱机患者中,治疗组的VAP发生率并没有明显降低,这可能与因声门下分泌物引流不是VAP的独立因素有关,其他诸如与器械相关因素、患者机体状况因素及其他与操作相关性因素等。长时间持续吸引还可能因分泌物黏稠吸引不全而增高VAP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总体上持续声门下吸引能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这与国内有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组资料也显示了在较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中,持续声门下吸引增高了患者再插管率,其可能与患者气道损伤有关。发生气道损伤的原因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①持续吸引压力对气道直接的损伤:目前持续声门下吸引尚无明确压力标准,也有研究建议压力调节在60~80 mm Hg,但对有误吸发生患者,声门下分泌物黏稠程度不同,要保证引流充分,对声门下吸引压力需求亦不同,持续吸引过程中可能因压力过高导致气道损伤。同时持续声门下吸引由气管导管一侧孔维持,它对气管压力本身有不均一性,可能造成近侧孔气道壁损伤。相关文献亦有报道,持续声门下吸引导致气道损伤、出血。②气道干燥导致的气道损伤:长时间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使气囊上方气道黏膜干燥,导致黏膜损伤、水肿,气道狭窄,增高患者的再插管率,因此,在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VAP中需探讨使用合适的压力保证充分引流和避免气道损伤的发生。本研究对象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对气管切开患者因气道损伤在气切口上方,是否可以避免再插管率增高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2):65-72.
[2]Craven DE.Prevent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adults:sowing seeds of change[J].Chest,2006,130(1):251-260.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6):1-20.
[4]Vallés J,Artigas A,Rello J,et al.Continuous aspiration of subglottic secretions in prevent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Ann Intern Med,1995,122(3):179-186.
[5]金艳,张春和,郭爱兰,等.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439-1441.
论文作者:武士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声门论文; 患者论文; 气道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损伤论文; 气管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