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企业与教育界合作开发人力资源——访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章晟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银行论文,教育界论文,副行长论文,人力资源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章晟曼先生日前应邀来京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高峰会议,就会议主题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问题作了精彩发言,引起中国媒体的关注和兴趣。在会议闲暇时间,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作为世界银行中国籍高级官员,年过不惑的章晟曼已在世行任职8年,历任中国驻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世行副行长兼秘书长,1997年被任命为世行常务副行长,掌管世行的人力资源、业务政策和国别战略、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部门。谈到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才在发展经济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和地位、APEC的合作等问题,他打开了话匣子。
中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
问:世界银行专家曾对世界192个国家的资本存量作过一项统计,提出了“国民财富新标准”,认为目前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三者的构成约为64∶20∶16,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是全球国民财富中最大的财富。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中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将人力资源变成资本?
答:现代经济社会,说到底就是人力加科技。要将人力转变成资本,教育是关键,但需要多管齐下。首先是重视基础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不错,但还需进一步扩大教育面,并往纵深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第二是提供政策保证,注重教育为经济服务。我们要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经济服务。根据国外的经验,可采取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的办法。教育与市场是不脱节的,过去我们的做法只是政府一味支持,和市场脱节,学非所用。只有让更多受教育的人得到最大的发挥,才能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多强大,都不可能拥有所有信息,因而需要通过交流来取长补短。如今,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已为这种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可能。另外,除了教育外,新经济所涉及的体制问题也很重要。为了充分开发自己的人力资源,一个国家需要有一个由公司、研究中心、大学及智囊团组成的有效系统,也需要有促进信息交流、传播与处理的全国性的信息基础设施。
问: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后的中国在人才资源方面面临哪些挑战?
答:中国在银行、贸易、服务行业以及制造业等科技含量大的行业方面,面临人才短缺。中国非常需要那些了解国际标准、规则的专家和技术人才。
政府、企业与教育学术界三方开展合作,是进行人力资源建设、使人力变为资本的一个好方法。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是政府负担不行,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基本上是政府提供基础教育,企业提供应用教育,私人承担专业化的教育。对这三方的构成比例,欧美国家各有不同。中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量力而行。中国现在也在利用私有资源。现在中国高等教育费用的1/3是由学生承担。估计目前有400万学生在私人资助的高等教育机构就读。
问:在吸引人才上,我们已采取了一些措施,还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我的感觉是政府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重视的,在鼓励吸引人才。但只是某个人说几句(人才重要)话不够,应该有配套措施。我们应该和国际接轨,去学外国的办法,到国际上竞争人才。
问:你对外企在中国设立研究发展中心怎么看,是抢人才吗?
答:我说是好事,尽管会抢走一些人才,但研发中心会起调节器的作用,一些人如果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倒不如让他们到那儿去。从长期看,就像留学生一样,暂时没有回来,留在那儿,以后可能会回来,会发挥作用,总会有好处的。
问: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比较注意“软件”方面的建设问题,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是很根本的问题。现在北京、上海硬件不差,但软件方面还要加强。软件涉及文化建设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这是个人才素质的问题,人从娃娃开始抓起。
让“数字鸿沟”变成“数字效益”
问:你发言中谈到新经济和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答:纵观整个历史,经济成功都以知识为基础。今日不同之处在于,知识正成为竞争能力中的最重要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增长正在改变全球经济的面貌。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25年中,1兆赫处理能力的费用由大约7500美元下降到20美分;传送1万亿比特信息的费用由15万美元下降到10美分。这一切意味着,今天的信息技术和因特网能增强人的智力,正如工业革命的技术增强人的体力一样。这场信息革命至少在三个方面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机遇:跨越旧技术,从未通过电话的乡村和贫困区可直接使用移动电话;以电子的方式接触全球知识,技术进步让人能轻而易举地找到知识,及时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计算机辅助学习和因特网远程教育。
然而,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差距越来越大,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数字鸿沟”问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差距。
问:如何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答:解决数字鸿沟问题需要国际合作。为此,富国应向穷国提供财政援助和技术支持,协助缩小知识差距。
实际上,帮助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自己也有好处,有的公司送给发展中国家淘汰的电脑和设备,后者学会了就要买电脑,这样无形中就打开了市场;其次,发展中国家要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选定关键的领域和部门进行投资和发展,争取在某些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同时,世界银行也给予了发展中国家一定的援助。目前,世界银行一年投向发展中国家教育方面的贷款约达10亿美元。以前,这些资助是以建设教学楼、宿舍等硬件为主,现在已转变到学校的管理等软件方面了,主要是用来改进教程、教育项目和教育机构等。
另外,私营部门和其他拥有资源和经验的机构在提供教育和培训方面也大有可为。
问:消除数字鸿沟必须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可以将人才流失降到最低程度。
对中国人来说,我们的民族根基和文化根基较深,加上一个良好的政策和环境,他所学的东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才外流的问题就会得到改观。中国30多万人到国外求学,目前回来的10多万。像美国人才来源,一是自己培养,二是挖人家的,美国法律就是鼓励(挖人才),5元钱挖不过来,就出10元钱挖过来。美国有经济和科技实力。不仅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人才也跑到它那儿去了。
要留住人才,创业环境和基本的经济条件都很重要,不是说要如何如何好,但缺这个短那个不行。关于人事升迁,一般人们不愿意说它。但要想让人有用武之地,就要给他一个相应的位置,用中国老话说就是“在其位谋其政”。
APEC成员之间合作开发人力资源
问:APEC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峰会谈到新经济、知识经济,在你看来,人力资源开发在新经济、知识经济中占什么地位和作用?
答:信息社会说到底是人力资源和科技发展的结果,没有人力资源就没有现在的科技,同样,没有科技,人力资源得不到太大的发展,但核心问题是人力资源开发。
现在的世界经济实际上是资本高度集中的一种反应。它所需要的投资量很大。这个财力是一般国家所负担不起的。一个思科加上英特尔,再加两个公司相当于一个国家全民的国民生产总值。而且,你到他们公司看看,没有多少东西,就是几栋房子,(指着自己的脑子说)就是脑力,真正的生产管理在其他地方,比如在印度,因为那儿的生产成本低廉。对!只要有了大脑就能控制你。
问:APEC各成员如何加强合作,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答:APEC21个成员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角。他们拥有25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他们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合起来占世界研究与开发经费总额的60%。APEC的多样性为其成员提供了许多机会,使他们能通过留学生交换、财政投资和大学之间签订合作协定,分享知识、交流经验,互相帮助培养新经济能力。
总之,不仅从合作的角度,还要从投资的角度、政策的角度这几个方面同时来进行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发。只靠一家不行,也不能简单地说缺钱,如果没有很好的政策环境,钱投进去也是浪费。同样,只有好的政策,没有钱也办不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