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配电带电作业中的应用论文_陈纲

(国网泰安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首先对人工智能机器特点进行简要的概述,并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电力运行中主要采用的三种形式,并进一步对人工智能技术在配电、带电作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力行业;带电作业;应用

电力行业作为一种高危险行业,不仅配电带电作业比较复杂,并且还要使用大量的数据分析和信息管理。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技术不仅效率比较低,而且错误率较高;并且在配电、带电作业过程中,还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成功的将脑科学,神经学以及信息技术学融为一体,在多个行业已经取得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用于电力行业中,并且在配电、带电作业过程中也具有显著的优点。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电力行业中,能够明显提高电力运行效率,并且能够代替人工作业带来的误差大,操作不及时等问题。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在电力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人工智能的概述及特点

人工智能是基于人脑思维模式进行研发的一种自能化设备,并融入了信息技术。通过将大量的信息导入到设备处理器中,实现了对不同问题的识别、分析以及鉴定,具有较高的效率。通过采集大量的样本,在遇到故障问题时可以及时的发出警报或做出判断。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表现出以下优点。

(1)并行性。人工智能技术采用多个处理单元进行构成,这些处理单元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却具有很高的处理能力。除此之外,这些单元还可以相互结合,并行活动,这种并行活动对于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是相当快的。

(2)记忆性。人工自能技术也具有记忆功能,它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记忆并存储在权值中。通过这些信息就可以看出配电带电作业中的相关信息。并且还可以对信息进一步的处理,

(3)全局性。人工

智能技术内部设计的神经元不仅能够接受自身信号,还能接受其它神经元的输入,并通过并行网络输出,从而对其它神经元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实现整个系统内部可以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达到非线性映射,表现出人工智能的全局性。

2.人工智能在配电带电作业中的主要用法

2.1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采用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人类专家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发生的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通过模拟专家的决策解决电力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家系统在配电带电作业过程中,可以对配电带电作业中出现的故障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专家系统还能够清楚的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处理输电、配电过程中存在的故障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并且,专家系统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可以达到准确定位精准操作,把人为中可能出现的误操作几率降为零。专家系统较常规软件相比,其特点如表2-1所示。

表2-1 专家系统与常规软件比较

2.2 人工神经网络

所谓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通过模拟人脑结构和人类认识的处理系统。神经系统是通过大量故障样本的信息的训练,有了这些样本,神经系统就能对发生的故障做出重要的判别。此外,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克服网络专家系统对知识的获取瓶颈以及知识库维护困难等情况,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神经网络不适合处理启发性知识。神经网络应用技术灵活,能够解决配电带电作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这能够大量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显著提高了故障处理效率。

2.3 模糊理论

模糊理论是以模糊逻辑概念中的模糊集合作为理论基础,简单描述为,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具体定义和从属的一些知识和问题。因此,当面临一些复杂问题和发生不确定性事件时,我们就需要采用模糊理论识进行该问题的分析,并对问题的发生进行推理。在配电带电作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人工智能的模糊推理概念可以很好解决人力和精力耗费量大、提高电力故障分析效率等问题,对于指导电力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3.人工智能在配电带电作业中的应用

配电带电作业运行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系统中出现的一系列非线性问题,这对于提高配电、带电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1 在配电带电操作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带电作业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在绝缘斗臂车操作平台加装多功能操作手臂(符合相应电压等级绝缘标准)用人工智能代替配电带电工作者,工作者只需通过远程操控平台,输入相应的指令,便可控制多功能装置绝缘手臂完成线路的T接,更换绝缘子以及隔离开关等一系列简单的工作。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完全实现了配电带电的安全性操作,使工作者在远离危险区域的条件下就能高效的完成相应的配电、带电工作。

3.2 在配电带电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不仅能够代替电力工作者完成一系列配电带电工作,还能更好的对电力故障问题作出准确、有效的判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人工智能中的神经网络开始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要比人工操作表现出更加可靠和稳定的性能。例如,在带电作业操作过程中,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实现对高危险点做出准确的分析和预测,不仅效率高,而且更具保障性。这对于一些必须需要人为进行施工的工程,也大大提高了配电带电作业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人工智能中的神经网络技术还能对带电作业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做出准确的定位,及时的分析出故障发生的位置和故障类型,这种高精度定位功能和故障分析功能,也显著提高了配电带电作业的效率。

4.结论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配电带电作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广大电力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提高了供电要求和质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解决电力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推进电力行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随着技术人员不断的完善与更新,人工智能技术必将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田秀梅.人工智能在配电带电作业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11,38(1):31-32.

[2] 占才亮.人工智能技术在配电带电作业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广东电力,2011,24(9):87-92.

[3] 李玲敏.现代人工智能方法在配电带电作业无功优化中的应用情况分析[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21):191-192.

[4] 韩祯祥,文福拴.人工智能及其在配电带电作业中的应用:从专家系统到人工神经元网络[J].配电带电作业自动化,1991,15(3):5-15.

论文作者:陈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  ;  ;  ;  ;  ;  ;  ;  

人工智能在配电带电作业中的应用论文_陈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