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两种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84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仅仅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糖尿病足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0.5%,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显著(P<0.05);对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5.3%,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护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安全,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整体护理干预;糖尿病足;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011-02
Nursing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iabetic foot Yang Aimin.
Endocrine and blood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Dazh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Dazhou Sichuan 635100,China
【Abstract】0bjec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an average of each group of 4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ol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 only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1 case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8 cas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P < 0.05); diabetic foot control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5%, better than 69% i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during treatment of the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reached 95.3% 78.6%,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 The use of hol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care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ervice.
【Key words】Hol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Diabetic foot;Effect
糖尿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产生的一种以高血糖状态为基本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该疾病的病理学原因为胰岛素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导致机体内的糖、蛋白质、脂肪等的代谢功能出现紊乱,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造成一定的破坏[2]。本文主要对比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两种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84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1~77岁,平均54.8±7.5岁;糖尿病史1~17年,平均5.6±1.2年;糖尿病足发病时间1~9天,平均3.6±0.8天;男性24例,女性18例;1型糖尿病13例,2型糖尿病2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3~71岁,平均54.3±7.8岁;糖尿病史1~14年,平均5.2±1.5年;糖尿病足发病时间1~8天,平均3.2±0.7天;男性26例,女性16例;1型糖尿病11例,2型糖尿病3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饮食控制、用药干预等。观察组患者再此基础上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心理方面: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详细地了解和认真地分析,切实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将糖尿病相关情况向患者进行讲解,使其能够了解相关疾病知识,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将治疗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时向患者进行汇报,使其治疗信心得到显著性提升。(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充分根据患者的实际体重,年龄,生活环境等自然指标,为其合理地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指导其能够进行规律性饮食,保证做到总量控制,合理分配,少吃多餐,避免饱餐,戒烟戒酒,以低盐、丰富维生素食物为主。(3)创面护理: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创面应该给予重点的特殊护理(新型敷料换药),有感染的创面及时将发生坏死的组织清除,采用碘伏进行彻底消毒,并用双氧水进行清洗之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4)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通常情况下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病情程度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截肢。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将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清楚,指导其控制血糖,为疾病的恢复提供有利条件。(5)足部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足部皮肤的色泽和温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对皮肤情况进行判断。修剪指甲时尽量远离皮肤,避免感染。(6)健康宣教: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讲解,指导其接受系统性的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以对病情的发展进行全面控制[3]。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糖尿病足控制效果、对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1.4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糖尿病足患者治疗结束出院当天,对护理满意度进行不记名打分调查,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以下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4]。
1.5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血糖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足部创面完全或基本愈合,足部功能没有受到影响;有效: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足部创面面积的缩小程度超过50%,足部功能略受影响;无效:血糖水平没有任何改善,足部创面面积基本没有缩小,或进一步扩大[5]。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在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仅仅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对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8.6%,观察组为95.3%,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三多一少”即多食、多尿、多饮、体重下降属于该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如果高血糖症状持续存在的时间相对较长,就会导致患者机体的代谢功能发生紊乱,使全身的各组织、器官、系统受损,生理功能出现障碍。病情程度更加严重者还会出现失水、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异常表现[6]。糖尿病足属于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糖尿病足的临床发病率目前呈现不断增高的发展趋势,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寿命的延长导致糖尿病的病程时间也随之延长;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加;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目前临床研究认为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的主要机制包括:患者机体出现神经病变从而导致感觉功能出现障碍,下肢发生动脉硬化,感染事件的发生[7]。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微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足部感染。湿性坏疽、干性坏疽、混合性坏疽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足的三大主要类型[8]。针对上述几个方面,在临床上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缩短疾病的治疗时间,保证治疗效果的提升,可以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本次研究中接受整体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达90%以上,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以充分说明上述问题。
【参考文献】
[1]徐英群,等.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2013,3(28):101-102.
[2]张利辉.人性化护理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4(8):61-62.
[3]李新珍,吴渭芳.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低血糖症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119-120.
[4]曹梅娟.华东地区糖尿病教育现状及护士角色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2013,19(19):166-167.
[5]周娜,侯爱和,刘丽,等.保护动机理论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4):6-10.
[6]王艳丽,柯晓燕,刘瑞娟.强化足部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的预防作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3):416-417.
[7]赵丽娜.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比较[J].光明中医,2013,28(8):1709-1710.
[8]王亚玲.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2014,27(28):253-253.
论文作者:杨爱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1
标签:患者论文; 糖尿病足论文; 糖尿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创面论文; 血糖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