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毛泽东“实事求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然而,仅仅从认识论角度去理解“实事求是”理论,无法解释生活实践中有悖于“实事求是”思想的行为,综合考虑思想认识、价值追求、道德坚持三个层面的内涵,对于真正理解毛泽东“实事求是”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实事求是 生活实践 三重内涵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自此,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路线。在1941年5月19日《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思想做了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1]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2]不同于“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思想那种不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僵化运用现成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处理问题的方式,“实事求是”理论阐述了一种思想认识问题,具体来说是从广义认识论层面解决的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的思想路线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所在。然而,如果仅从思想认识的角度去学习“实事求是”理论,很难解释现实生活中为何难以做到“实事求是”的本质原因,也无法真正理解这一思想。反观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历史背景,能够发现,“实事求是”思想包含了思想认识、价值追求、道德坚持三个层面的内涵,综合考虑这三重因素,对学习毛泽东“实事求是”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1 “实事求是”思想的认识论内涵
自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路线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人贯彻落实并将其发扬光大,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从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认识角度进行的理解,是利用唯物主义原则去发现问题,正确认识问题,在不断的发展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并进行认识的过程。
在传统哲学范畴内,“实事求是”思想更多地是从认识论的层面去进行理解,更强调其“所指”之作用,即要求人们“如实呈现事情之真相”,然而,日常生活中“指鹿为马”、“皇帝的新装”等故意不实事求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与“主观符合客观”的理论相悖。这些现象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并不是人的活动的首要事件,当在生活实践中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人的认识活动才开始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仅从认识层面理解“实事求是”思想,只能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部分而非全部问题。我们难以做到“实事求是”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事”这一客观的对象很难被发现或被认识,其历史发展规律“是”就更难被认知了。人的主观认识能力无法把握“是”,便无从做到“实事求是”。
所以,仅从认识论层面理解“实事求是”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将抽象的理论重新还原到生活实践中去,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实践的本质是现实之人从事现实生活并改造自然、改造自身的活动,就是主体对象化和客体对象化的双向互动”相一致的。
坤二少爷接在手中,疾速扫视一遍,不由心中一喜。他放下贴,微微一笑,说:“贵府的凶险就在这贴子之中。天机不可泄露,在下告退!”便站起身,做出要走的样子。
2 “实事求是”思想的价值论内涵
最后,学生在十多年的英语学习中,虽经高中强化训练及大学四级专项训练后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但学生对各项英语技能的掌握情况仍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的英语教育“低效费时”的现状,英语教学改革应继续深化,大学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出发,因材施教,并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校要加大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硬件和软件保障。
毛泽东说:“共产主义者是理论和时间一致的,即有革命彻底性”,[3]这种“革命彻底性”就是“实事求是”理论在道德层面的具体体现。当我们反复研读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思想的阐述,也能够发现,“实事求是”并非只是思想上的认知问题,更多的是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态度问题,这个“态度”主要针对主观主义那种仅凭热情、仅凭想象,不从本质上探寻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规律,不从真实的工作情况去创造生活实践的态度。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倡导的是科学的态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实质上,态度也是认识的前提,及道德论是认识论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大众谋取解放和幸福,是一种无私利民的道德行为,此时的“实”也就具备了道德属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是否具有“党性”的衡量标准。在这一标准下,中国共产党员做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是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坚持为人民的解放寻求道路的价值追求,而不是在认识论层面探讨如何“主观符合客观”,这种“党性”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人格素养。
在认识论层面,对“实事求是”理论的理解侧重于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人的认识问题,这种衡量标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难免会有反差,所以,我们尝试更换一个角度,将对“实事求是”思想的认识论理解还原到生活实践中,重点考察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及发展规律,就会发现除个别情况,如人们通过认识世界以获取知识或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等,其他情况下人的认识活动均不是孤立存在的事件,而是发生在对认识主体的需要或者期盼达到认识的目的事件发生之后,这意味着,认识主体是认识产生的条件,认识服务于认识主体。毛泽东“实事求是”理论的认识主体有着具体针对性,这一特殊认识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人,而非所有人及群体,不具有普适性。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在不断认识未知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将“求真”作为他们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在革命实践中实际存在并获得“真知”,这便是毛泽东“实事求是”理论的价值论层面的内涵。为了人民大众得解放的“实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的价值追求,基于这样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大众的“实事”去和各方反对势力作斗争,这样,“实事求是”理论对于中共产党人而言,便不再是单纯的认识问题,而是为了谁而实事求是的问题;此外,中国共产党人特殊的价值追求也体现在“是”之中,这个“是”并非普遍的、一般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而是在发展中探求的关于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与规律。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
3 “实事求是”思想的道德论内涵
相对于价值论层面认识未知事件的价值追求问题,对已知事件的“实事求是”,也不是认识论层面的问题,而是将已经认识到的事物客观呈现出来的问题,即所谓的“言行合一”。这并不涉及认识问题,而是涉及是否愿意言行一致的道德问题,这是毛泽东“实事求是”理论在道德层面的内涵,是与认识论、价值论同层次,在生活实践中处理问题以道德操守为行为准则。毛泽东“实事求是”理论是基于实践主体的同一性的,这种“同一性”指的是所有实践主体是一样的,是在具有相同价值追求、道德操守的基础上,对“实事求是”理论进行的认知。具体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做人做事的要求,即言出必行,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行为。这是在价值论“为谁做”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做”的问题。
在生活实践中,我们往往需要先有“实事求是”的价值追求,才能自愿地按照其认识论内涵去进行实践,很多情况下,做不到“实事求是”,是因为不愿去“实事求是”,其本质原因在于没有“求真”的价值追求。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价值论内涵是认识论内涵的前提。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实践中做到“实事求是”并不仅仅是认识论层面的问题,而是将“实事求是”作为一种对未知事件的规律探索的价值追求以及对已知事件如实呈现的道德行为,这三个方面是全面理解“实事求是”理论必不可少的因素。毋庸置疑,毛泽东“实事求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征,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根据上述所言,仅从认识论层面无法真正理解“实事求是”思想,传统哲学范畴内强调的“所指”作用,早已被不断发展与革新的社会现实所突破,取而代之的是其在不断变化下的“能指”的作用。1938年10月,毛泽东强调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4]毛泽东“实事求是”理论的实践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领导人都强调其蕴含着的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
毛泽东和邓小平更多地在认识论层面解释了“实事求是”理论,是由于价值理想和道德信念是固化在他们心底的,在他们看来,这也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应有的精神境界。生活中,人们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认识论层面,而忽视了隐含着的价值论与道德沦内涵,这也解释了为何现实中会出现大量违背实事求是精神的行为。因而,弘扬“实事求是”作风重要的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能在认识上做到“实事求是”。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加强政治训练,确保系统内干部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6:801.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7:126.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6:688.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6:832.
Three Connotations of Mao Zedong's Theory of"Seeking Truth from Facts"in Practice
JIAO Huifang(Northwest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127)
Abstract Mao Zedong's theory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and the essence of Mao Zedong Thought.However,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pistemology to understand the"seeking truth from facts"theory,cannot explain the behavior that is contrary to the"seeking truth from facts"thought in life practic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ruly understand Mao Zedong's"seeking truth from facts"theory to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connotation of three levels: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value pursuit and moral persistence.
Keyword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life practice;three connotations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