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庆利[1]2004年在《生物质秸秆气合成甲醇工艺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严重污染环境。而且由于化石燃料匮乏,寻找一种新的、可再生的、无污染的能源是件迫在眉捷的事情。生物质作为高效和廉价的太阳能浓缩储存方式,利用当今世界高科技的成果,可使其转变为高品质能源—燃料甲醇。所以不论从农村能源开发,还是从环境保护出发,研究生物质能源的转变都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同时,在我国开展生物质的综合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对气化过程中的气化炉进行选择时,考虑到循环流化床气化反应器可以制出优质的秸秆气。但设备投资大,生产成本高,不适合我国国情。本论文采用已经在国内推广应用的XFF-1000型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气化。 对玉米秸秆发热量以及秸秆气成份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秸秆气中氢气大约12.60%,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大约为:15.80%、12.50%,氢碳比不能得到化学反应的需求。还含有55.00%氮气和1.4%的甲烷,对合成反应来说是惰性气体,对反应不利。可以采用变压吸附的方法(除掉大量的氮气)和变换、脱碳的方法来调节氢碳比。本实验采用配氢的方法来调节氢碳比。同时秸秆气中还含有少量的焦油、硫化物、氧气等物质可以造成合成反应的铜基催化剂失活。因此,本文对秸秆气进行脱硫、脱氧、除焦等实验研究。最后得到优质的秸秆合成气。 以直流流动等温积分反应器为实验装置,对秸秆气催化合成燃料甲醇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研究了空速、压力、温度等对秸秆气合成甲醇的影响。使用C301、C302、NC306铜基催化剂,通过实验优选出合适的催化剂,结果表明,C301铜基催化剂是比较合适的催化剂。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秸秆气催化合成燃料甲醇工艺进行实验研究,得出较合适的工艺参数为:质量空速8000 L·kgcat~(-1)·h~(-1)、压力5.0MPa、温度235℃。 本文对铜基催化剂失活做了初步研究。测定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X-Ray等。发现使用后催化剂比表面积比使用前降低较多,最高可降低55.0%。比表面积降低引起催化剂活性降低。另外,使用后铜晶粒长大也引起催化剂活性降低。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一是高温下秸秆气中含有的少量焦油析炭引起的:二是秸秆气中含有少量的氧气,在高温、高压下可以把催化剂烧结。
朱灵峰[2]2003年在《生物质(秸秆)气合成甲醇工艺及动力学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是结合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低热值农业废弃物燃气催化合成甲醇技术研究”进行的。通过对“生物质合成甲醇技术研究进展”、“生物质(秸秆)热化学法制甲醇合成气试验”、“秸秆类生物质催化合成甲醇试验”、“秸秆合成气制甲醇工艺条件优化试验”、“秸秆合成气合成甲醇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试验”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关于生物质(秸秆)气合成甲醇技术方面的相关数据和规律性认识,为我国秸秆类生物质合成甲醇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资料,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系统详细的文献综合分析研究。①生物质气化技术研究概况;②生物质制甲醇技术工艺类型;③影响生物质制气技术的因素;④生物质制甲醇合成气的技术研究现状;⑤生物质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概况;⑥现有生物质气化催化制甲醇技术存在的问题。 2、研究了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生产的玉米秸秆低热值燃气的脱硫、除氧、分解焦油、净化、配氢等技术工艺,制备出合成甲醇的优质秸秆合成气。 3、以直流流动等温积分反应器为试验装置,使用国产C301铜基催化剂,在5MPa压力下对秸秆合成气催化合成甲醇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寻找影响CO转化率、CO_2转化率、甲醇时空收率的重要因素,通过试验数据处理,找出了它们之间的规律。 4、对秸秆合成气催化合成甲醇技术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对影响催化合成工艺技术参数如压力、温度、催化剂、催化剂粒度、合成气进口流量、河南农业大学博十学位论文秸秆合成气组成等进行逐一优化试验。优选出秸秆合成气生产甲醇的最佳技术工艺方案。为生物质(秸秆)气制甲醇中试研究提供了科学和实用的参考依据。 5、对秸秆合成气催化合成甲醇动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L一H型本征动力学模型,优选出动力学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动力学模型高度显着,该模型方程反映了秸秆合成气合成甲醇体系的动力学变化规律。 6、应用SHBwR状态方程,研究了加压下秸秆合成气甲醇合成体系的总反应热、平衡常数及平衡体系组成。为生物质(秸秆)气合成甲醇的中试设备设计制造提供基础参数。 本文是以解决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高新转换技术难题为目的的研究论文,着力点放在基础研究上,因为国内利用秸秆作原料气合成甲醇方面的研究尚无报道,因此论文在试验方面只能借鉴以天然气、煤等为原料合成甲醇方面的研究成果,难免在方法上有不当之处,但研究取得的结果对秸秆合成气合成甲醇的技术中试和合成设备设计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朱灵峰, 杜磊, 李新宝, 李国亭, 张杰[3]2008年在《秸秆合成气合成甲醇的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化工产品(燃料甲醇),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在直流流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采用C301铜基催化剂,催化剂粒度0.175mm×0.147mm,在压力为5MPa,反应温度220~270℃,质量空速15532.67~26343.47NL/(kgcat·h)条件下,对秸秆合成气合成甲醇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Langmuir-Hinshelwood本征动力学模型和改进的高斯-牛顿法确定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残差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本征动力学模型方程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为生物质(秸秆)气制备甲醇中试研究及甲醇合成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朱灵峰, 杜磊, 李新宝, 李国亭[4]2009年在《生物质合成甲醇的热力学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热化学方法,将玉米秸秆裂解为生物质燃气,制备出甲醇合成气;在C301铜基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直流流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对玉米秸秆合成气催化合成甲醇进行了试验研究。运用SHBWR状态方程,计算了加压下秸秆合成气合成甲醇反应体系的密度及状态方程参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计算了不同组成秸秆合成气合成甲醇反应体系的总反应热△H_(T,P)、平衡常数K_(f_1)、K_(f_2)、K_(p_1)、K_(p_2)及平衡体系各组分的浓度,为生物质(秸秆)气催化合成甲醇工业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
孟凡彬[5]2012年在《生物质合成气的组分调控技术及深度净化》文中研究说明生物质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可缓解当前常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在中意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生物质富氧气化关键技术研究”(2009DFA61500)的资助下,从拓展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领域的角度出发,试制了鼓泡床冷模试验台,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处理量为50kg/h的流化床气化试验系统;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化条件对气化效果的影响;根据影响因素与气化效果的对应关系,选择合适的气化工艺来调控气化气的组分分布;研制生物质气化净化装置,完善生物质气化净化技术,提出生物质气化深度净化工艺;最后,试验研究了机动车燃用生物质气化气的行驶与排放特性以及不同条件对生物质合成气合成甲醇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发现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和发电应用中氢气组分不宜过高,过高会引起爆燃现象;制氢要求燃气中尽可能多的产生氢气;合成液体燃料则要求燃气中H2和CO具有合适的化学当量比。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生物质气化气的组分组成是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另外,生物质气化气中含有焦油、硫化物、氮化物等杂质,在应用过程中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优化生物质气化净化工艺,开发和研制新型、高效净化装置,有效去除燃气中的杂质,是生物质气化气走向市场的另一个关键技术。鼓泡流化床气化系统设计与调试。由于流化床气化炉具有气固两相接触充分,传热传质强烈,床层温度均匀,易于放大等特性被认为是最具开发前景的生物质气化反应装置之一。为确定相关参数,试制了有机玻璃冷模试验装置,通过冷模试验确定不同粒径物料的最小流化速度和布风板阻力特性。在选定最大进料速率为50kg/h的前提下,根据相似准则数原则,设计了鼓泡流化床气化系统,通过冷态试验和热态调试的方式研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开孔率为1%的布风板具有合适的阻力特性,布风均匀;粒径为0.38mm石英砂的最小流化速度为0.21m/s,粒径为0.83mm木屑的最小流化速度为0.13m/s,石英砂和木屑混合物的最小流化速度为0.16m/s;热态试验结果表明:鼓泡流化床气化系统运行正常,产出气热值较高(6200-6500kJ/m3),可连续稳定运行3h以上。为了掌握生物质气化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了反应温度、物料特性、气化介质、气化设备结构等对气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量比和反应温度是影响气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富氧气化是一种有效的生产中热值燃气的气化方式。加入水蒸气对气化效果的影响是正反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有效提高的气化气中H2的含量;另一方面,水蒸气的加入致使床内温度下降较快,不利于气化反应的进行。不同物料特性和炉型结构对气化产出气组分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富氧-水蒸气气化是一种比较接近制取合成气的气化工艺。根据不同影响因素对气化气组分分布的影响,提出了固定床高当量比生物质氧气气化制取中热值气化气和鼓泡流化床生物质氧气-水蒸气气化制取合成气试验研究。固定床生物质高当量比氧气气化试验表明:随着当量比从0.31增加到0.4,反应温度、碳转化率和气体产率均逐渐升高,而产出气热值逐渐降低,但保持在10MJ左右。通过提高当量比来提高反应温度的方法,可有效降低产出气中焦油的含量。反应温度达到1075℃时,是脱除焦油的一个重要温度参考点。流化床生物质氧气-水蒸气气化试验表明:用外部热源加热的方法提高反应温度,有效提高了H2和CO含量,H2/CO值变化较小。随着二次风比率的逐渐增加,H2和CO2含量逐渐升高,CO、CH4和CnHm含量逐渐降低,焦油含量从1210mg降低到38mg,脱焦效果明显。在试验范围内,当量比为0.34,S/B为1.7时,合成气中H2/CO达到最大值,为1.593。由于生物质合成气对净化要求较高,重点考察了焦油热裂解、物理脱氮、催化脱氯和脱硫技术,并提出深度净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焦油裂解气中H2的含量明显增加,CH4、C2H6、C2H4等脂肪烃的含量逐渐降低,而CO和CO2的含量呈振幅较小、趋势大致相反的波形变化,焦油裂解产气率明显增加,在1000℃时可达79.03%。经过硅胶过滤器后,合成气中NH3和HCN的含量分别为0.32ppm和0.17ppm。以LG-02脱硫剂脱硫后,合成气中H2S和CS2含量均为0,COS含量为46ppb。在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生物质合成气深度净化工艺,为生物质基气化合成气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持。试验研究了机动车燃用生物质气化气的行驶与排放特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燃用生物质空气气化气行驶里程是富氧气化气的1/3,燃用生物质富氧气化气的行驶里程是天然气的1/3;其动力性、加速性能和最大速度与天然气有较大差距。燃料(气体成分)变化对机动车尾气中CO排放影响较小。过量空气系数λ对CO的排放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以生物质空气气化气作为发动机燃料时,HC排放量较低,以生物质富氧气化气作为发动机燃料时,HC排放量较高。使用生物质空气气化气和富氧气化气作为燃料时,NOx排放规律截然不同,说明燃料类型(组分变化)对NOx排放起决定性作用。使用两种不同组分生物质气化气作为车用燃料时,其尾气排放污染物量均远远低于汽油,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代用燃料。对比研究了配气(纯H2和纯CO)和生物质合成气作为原料气制取甲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配气和生物质合成气合成甲醇的最佳温度分别为250℃和255℃。在反应温度和空速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反应压力升高,甲醇的时空收率和CO转化率均逐渐升高,CO2转化率逐渐降低。配气和生物质合成气的最大甲醇时空收率分别82%和47%。在反应温度和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时空速率升高,甲醇的时空收率逐渐升高,CO转化率逐渐降低,CO2转化率和液相产物中甲醇的选择性变化不明显。
朱灵峰, 尹志凯, 张润涛, 刘丽丽, 张召跃[6]2010年在《秸秆合成气催化合成甲醇催化剂优化试验研究》文中提出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为了研究秸秆类生物质转化为燃料甲醇以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采用热化学方法在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中生产低热值燃气,对该燃气进行脱硫、脱氧、焦油催化分解、纯化、配氢等优化试验,制备出秸秆合成气。在直流流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进行了催化合成甲醇的试验,在235℃和5MPa条件下进行了催化剂种类及粒度对合成甲醇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甲醇的适宜催化剂型号为C301,最优化颗粒粒度为0.833mm×0.351mm,该研究为生物质(秸秆)气催化合成甲醇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杨光[7]2015年在《基于ASPEN PLUS软件模拟生物质气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生物质资源具有储量巨大、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特点,极具开发价值。生物质气化技术是一种有效利用生物质资源的方式。生物质气化气可以作为甲醇合成的原料,合成气完成甲醇合成后剩余的CO连同甲醇也可一同作为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原料,这也就基本构成了以生物质气化合成DMC系统的物料流向。将生物质气化合成甲醇技术与DMC合成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利用生物质资源,同时可以开辟一条DMC合成的新途径。本文以生物质气化为基础设计建立DMC合成的模拟流程并且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分析。首先本文对系统流程的主要单元建立了模型,其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相接近,误差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其次本文对系统中生物质气化单元、甲烷重整单元、甲醇合成单元和DMC合成单元的主要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提出了该模拟流程最佳操作参数。本文对生物质气化合成DMC系统的流程进行了相应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生物质气化单元,当气化温度为600℃、气化压力为0.1MPa、水蒸气与生物质质量比(S/B)=0.8、CO2与生物质质量比(CO2/B)=0.3时本文研究的气化系统性能最佳;对甲醇合成单元,低温和高压有利于后续DMC的合成,当合成温度为200℃,合成压力为8MPa,循环比为7.0时本文研究的甲醇合成系统性能最佳;对DMC合成操作单元,低温和高压有利于DMC的合成,当合成温度为140℃,合成压力为0.3MPa时本文研究的DMC合成系统性能最佳。每千克生物质原料(稻秸)合成DMC的产率为0.4608Kg,碳转化率为72.7%。
葛晓岚[8]2011年在《乙二醇和液体燃料合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生物质储量丰富,将生物质先气化制取合成气,后合成液体燃料和化学品是一种新的绿色能源生产路线。甲醇和乙醇是常规的液体燃料,可用于汽车发动机作为动力燃料;而乙二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炸药等。将生物质转化为甲醇、乙醇和乙二醇,对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针对生物质基原料气的特点,基于Aspen Plus软件平台,构建了生物质基合成气合成甲醇的热力学模型。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和氢碳比时体系的平衡组成,及其对CO、CO2平衡转化率和甲醇平衡收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甲醇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提高合成气中的H2/(CO+CO2)比例,降低CO2/CO比例,可以大幅度提高甲醇的产率。在CO和CO2共加氢的反应中,CO的转化占主导地位。其次本文应用量子化学软件Gaussian模拟计算了CO在Cu团簇表面的吸附,并构建了CO与H2在Cu原子表面反应生成甲醇的反应路径,并计算了各基元反应的过渡态。计算发现,CO均以C端连接过渡金属原子,并以顶位吸附为主。CO加氢的第一步是吸附的CO插入到羟基中的O-H中,该步反应的反应能垒最大;该反应的主体主要由O端与金属原子结合;吸附在金属表面的羟基在整个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该反应过程整体是个吸热反应。本文自制了Cu-Zn/SiO2催化剂,并对其进行活性评价和表征。活性实验分析了温度、压力、氢酯比和Zn负载量对草酸二甲酯转化率和乙醇、乙二醇、乙醇酸甲酯收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以及恰当的氢酯比有利于乙二醇和乙醇的制取。Zn负载量为5%的催化剂的适用于制取乙二醇,Zn负载量为10%的催化剂适用于制取乙醇,Zn负载量为15%的催化剂适用于制取乙醇酸甲酯。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显示,CuO晶体在Si02表面分布均匀,且两者直接结合紧密;ZnO晶体由于太小而没有被检测到。催化剂的还原过程主要是由体相的Cu2+直接还原为Cu-。随着Zn的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而孔容和平均孔径均增加。
叶同奇[9]2011年在《生物油水汽重整制氢及由生物质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质是一种资源丰富且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资源,可以转化成氢气、高品质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作为化石资源如石油、煤和天然气等的替代品,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目前对于如何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资源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生物质转化技术的开发、能量效率的提高等。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电催化生物汕水汽重整制氢采用实验室最近开发出的电催化方法在自制的NiCuZn/Al2O3催化剂上研究了生物油水汽重整制氢的过程。研究了重整温度、电流和S/C等重整条件对生物油转化率、氢产率和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明显地增加了碳转化率和氢产率。实验得到的最大碳转化率和氢产率分别为98.9%和93.2%。其中氢气(~69vol%)和二氧化碳(~26 vol%)为主要成分,伴有少量一氧化碳(~5 vol%)和微量的甲烷生成。为进一步弄清生物油电催化水蒸气重整制氢的机理,我们做了低压条件下模型化合物(如乙醇等)的分解反应,并用法拉第圆盘实验估算了不同温度和电流条件下Ni-Cr丝发射热电子的量。此外,应用XRD、XPS、BET和TGA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电催化生物油水汽重整的过程中催化剂的结构和特性的变化。二、生物质气化合成气在碱金属促进的CuCoMn催化剂上的低碳醇合成研究了碱金属促进的CuCoMn催化剂的特性及其在生物质气化合成气合成低碳混合醇中的应用.碱金属的种类和含量在各个方面影响CuCoMn催化剂的性能。研究表明含3%(摩尔含量)Na的催化剂最适合于混合醇的合成。实验还考察了温度、压力和空速等对合成反应有较大影响的实验条件。随着温度的上升,碳转化率增大,而醇选择性降低.压力的增加有利于醇的合成,增大空速会明显降低碳转化率,但醇时空产率则因转换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在所考察的范围内,醇产率最高达到304.6 g·kg-1·h-1,其中C2+高醇(C2-C6醇)占64.4%(w,质量分数).醇产物和烃产物均符合ASF (Anderson-Schulz-Flory)分布关系.根据催化剂性能与表征分析,Na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生物质气化合成气合成高醇的选择性和活性元素CuCo的分散性.叁、双段床反应器上富CO2生物油重整合成气合成甲醇一种组合了合成气在线调整和甲醇合成的双段床反应器,成功地应用于由生物油重整得到的富CO2合成气的高效甲醇合成。在前一段催化床反应器内,富含CO2的原始生物油重整合成气在催化作用下可有效地转化为含CO的合成气。经过450℃的合成气在线调整之后,CO2/CO的比率由6.3大幅降至1.2。经过调整后的合成气在后段催化床反应器内由常用的工业CuZnAl催化剂催化合成甲醇,当反应条件为260℃和50 atm时得到最大甲醇产率1.21 kg MeOH (kgcatalyst·h)-1和甲醇选择性97.9%。本文还考察了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和空速对甲醇合成过程的影响,该双段床方法可能是今后用来从生物油制取生物质基甲醇的一种潜在的有效途径。
孟凡彬[10]2008年在《秸秆成型燃料富氧气化气作为机动车燃料研究》文中指出从降低运行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出发,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和教练车以天然气作为汽、柴油的代用燃料。生物质富氧气化可以获得中热值气体,能满足作为机动车代用燃料的一般条件。生物质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其单位热值价格低于天然气。结合环境、技术和经济性叁个方面考虑,生物质富氧气化气有作为天然气代用燃料的可能性。本文利用30kW生物质气化发电试验台,研究了秸秆成型燃料气化行为,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秸秆空气气化气和富氧气化气作为车用燃料的行驶特性和尾气排放特性。空气气化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原料水分、粒径对生物质气化有一定影响;使用空气预热器可以改变气化当量比,从而改变气体成分;空气气化合适的当量比为0.28-0.31。富氧气化试验结果表明:富氧气化可以大幅度改善气体热值。当量比为0.23左右、氧气浓度为86%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综合效果,气化效率达到72%,热值达到10500kJ/m3;气化炉还原区温度保持在650-770℃之间时能获得较理想的热值。行驶试验表明:生物质气化气与机动车发动机有良好的适应性;使用富氧气化气可以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最大速度,但出现了爆燃现象。尾气排放特性表明:燃料变化对CO排放特性没有显着影响,对HC和NOx排放影响较大。使用秸秆成型燃料气化气作为车载燃料,其尾气排放远远低于GB18285-2005中规定的排放限值,其中CO,HC排放仅为排放限值的5.56%和1.11%,清洁性较好。最后,利用成本-效果法对生物质气化气作为机动车燃料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确定各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生物质富氧气化气作为车用燃料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生物质秸秆气合成甲醇工艺研究[D]. 许庆利. 郑州大学. 2004
[2]. 生物质(秸秆)气合成甲醇工艺及动力学研究[D]. 朱灵峰. 河南农业大学. 2003
[3]. 秸秆合成气合成甲醇的动力学研究[J]. 朱灵峰, 杜磊, 李新宝, 李国亭, 张杰.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4]. 生物质合成甲醇的热力学性质研究[J]. 朱灵峰, 杜磊, 李新宝, 李国亭. 太阳能学报. 2009
[5]. 生物质合成气的组分调控技术及深度净化[D]. 孟凡彬. 沈阳农业大学. 2012
[6]. 秸秆合成气催化合成甲醇催化剂优化试验研究[J]. 朱灵峰, 尹志凯, 张润涛, 刘丽丽, 张召跃. 可再生能源. 2010
[7]. 基于ASPEN PLUS软件模拟生物质气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D]. 杨光. 河北工业大学. 2015
[8]. 乙二醇和液体燃料合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葛晓岚. 浙江大学. 2011
[9]. 生物油水汽重整制氢及由生物质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研究[D]. 叶同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0]. 秸秆成型燃料富氧气化气作为机动车燃料研究[D]. 孟凡彬.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008
标签:有机化工论文; 合成气论文; 生物质论文; 秸秆论文; 甲醇论文; 秸秆发电论文; 反应动力学论文; 生物质燃料论文; 平衡转化率论文; 动力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