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教育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指导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2)11-0005-04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就是劳动者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工作。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职业、行业和产业的基本知识(情况),正确地认识其特点,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专业,有目的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以便将来更好地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
然而,由于多年来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指导不力,出现了许多矛盾:一是社会劳动力需求与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矛盾;二是学生的专业选择与行业实际需求的矛盾;三是毕业生素质偏低与职业岗位标准要求的矛盾;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工作,是联结中等职业学校与市场经济的纽带,是职校毕业生通向就业岗位的桥梁。
二、指导思想
1.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研究与实验的指导理论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这一理论指导我们从整体的观点来研究职业指导的内容、结构、模式、手段、方法、评估及实验过程中人和事等诸因素的关系。控制论认为,一切研究成果都是在一定控制作用下取得的,一切实验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控制作用下进行的。这一观点指导我们对实验与研究内容的难度、容量的确定、环境的利用、方法的选择、手段的运用等加以调控。信息论认为,控制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这一观点指导我们在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中,及时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反馈信息,并及时地调整计划、方法。
2.以认识论为研究与实验的出发点 实验中要指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这是指导学生认识活动的两条主线。因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认识这一重要的基础。只要我们讲究方法,科学地指导学生开展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学生就能正确地认识社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把理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树立正确的升学观、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
3.以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为研究依据 职业指导教育研究要依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注意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果我们的研究离开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研究与实验是没有价值的。
三、研究的实施
(一)确定教育内容
依据职业指导教育的基础理论,结合我省地域经济状况和自然资源状况,以及结合就业形势,广大职业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实验学校教师经过潜心研究,编写出具有系统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并通过在部分实验学校半年的实践,最后经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厅长审定,确定了符合本省省情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教育内容。
1.择业指导 根据学生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因素,选择好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最佳专业,指导学生掌握择业的原则、方法、技巧等,为学生毕业后选择理想的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业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提高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3.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信息,就业渠道;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同时要向学生传授就业技巧。
4.升学指导 让学生了解高等职业院校招生的有关政策和考试办法,帮助学生认真思考、选择人生的道路和价值,激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
5.创业指导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术和方法。
6.敬业指导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等方面的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7.政策法规教育 让学生掌握有关劳动就业方面的政策法规,提高法制观念,提高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劳动权利的能力
(二)探索教育途径
教育途径是对学生实施职业指导教育的渠道,是实现学校职业指导教育目的、落实职业指导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途径,使职业指导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1.职业指导课教学 职业指导课教学是进行职业指导教育的主渠道。开设这一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教育,探索职业指导课与政治课、职业道德课的联系与区别。
2.其他课教学 其他课教学主要是指寓职业指导教育于其他各学科教学之中,这是职业指导教育的又一有效途径。在学科中渗透职业指导教育,主要是探索渗透的内容、方法和应达到的教育效果。如:在政治课中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与法纪教育,在语文课教学中进行口语表达能力及应用写作训练,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等等。
3.班主任工作 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问题,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主任在职业指导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是教育的总体计划的设计者和实施计划的组织者、执行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协调各方面职业指导教育的内容,组织有效的指导教育活动,增强教育的计划性、针对性,把教育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班主任工作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团会班会 团会班会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的重要途径。团会班会这种形式适合对学生进行专题性职业指导教育。
5.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进行职业指导教育的辅助手段。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务市场、机关企业、学校、幼儿园等单位,开展调查和求职应聘活动,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能提高对社会职业的认识能力,又能提高求职应聘的能力。
6.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进行职业指导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参加义务献工、自强自立闯社会、开设第二课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实习等实践活动,可进一步了解职业、感受职业,增加对职业指导教育的兴趣,提高接受职业指导教育的积极性。
7.家庭教育 人的职业生涯设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了家长的意愿。通过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办家长培训班和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职业指导教育的意义、目的、作用及职业指导的方法,与家长达成共识。这一做法,深受家长的欢迎。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明确职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更新择业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能给学生当好参谋,正确地引导学生择业、就业。
8.校园文化 学校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办校报、设立广播站、举办优秀艺术作品展览、开展体育娱乐竞赛和文艺表演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全体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充分展示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达到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方法是完成职业指导教育任务的手段。在职业指导教育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完成职业指导教育任务。
1.讲授法 讲授法是进行职业指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指通过课堂教学的讲授与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的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职业指导教育内容,以谈话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或给出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或查找资料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引导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及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优点。
3.讨论(辩论)法 讨论(辩论)法是职业指导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彼此切磋,相互学习的方法。此法有利于活跃学生思想,刺激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批判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讨论(辩论)法的公式:讨论,提高认识——深入讨论,加深认识——反复讨论,统一认识。
4.演讲法 演讲法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职业指导教育的方法。在职业指导教育中,可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学生不仅受到了职业指导教育,而且也培养了演讲能力和自信心。
5.渗透法 渗透法是通过各科教学、各种活动把职业指导教育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进行课外活动的同时,受到了职业指导教育。
6.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一种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该法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和认识职业、认识自己,并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按社会的实际需求塑造自我,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
7.现身教育法 现身教育法是指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典型的人和事进行教育的方法。一是请进来,把在岗位成才或成功创业的优秀毕业生请回学校,给学生作报告;二是走出去,组织学生到就业、创业方面有成就的优秀毕业生单位、场所参观;三是编写《优秀毕业生风采录》,用他们在岗位成才和成功创业的具体生动的典型事例,进行启发教育,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进而使艰苦创业、岗位成才的志向在头脑中萌发。
8.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目的要求,在校内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通过模拟现场,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扮演各种角色,充分展示自己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求职的技巧,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应变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承受能力、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与其他教育相结合
1.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职业指导教育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美德;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开展吃苦耐劳教育,可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精神。
2.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进行相关的法律常识教育,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用法律保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的能力。
3.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而出现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抑制、自卑、恐惧、依赖等不良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辅导,则可培育学生健康的择业心理。
4.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进行课程改革,可使职业指导教育更有针对性。如:在德育课中突出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育,在专业课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中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强化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5.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 现代化教育手段,可以提高职业指导教育的效率和质量。采用VCD、录像、投影、多媒体等进行职业指导教学工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条件好的学校还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向社会公布毕业生的各方面情况,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方便。
6.与招生工作相结合 招生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择业指导教育的最佳时机,实验学校都能利用每年招生和新生入学的机会,对学生及家长进行择业指导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倾向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性格、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职业。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避免了以往在学生择业的问题上,由家长包办代替或盲目从众、追求时尚的现象。
7.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是职业指导教育的基础阵地,社会则是职业指导教育的广阔课堂,只有二者的结合,学校的职业指导才能搞好。有的学校还通过校园文化节、礼仪表演、模拟应聘表演、专业技术汇报表演等一系列直观、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及日报、晚报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活动,营造出宽松的职业指导教育的社会环境。
8.与产教相结合 依托现有实习工厂、实习基地创收充足的教育经费,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促进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初步成效
1.促进了学生发展 通过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学生树立了职业理想,并将目前的学习与自己的理想有机地结合。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二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前途及职业竞争形势,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使双差生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开始下决心一搏。这一做法,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快速发展。
2.学会了求职技巧,提高了择业能力 学生进入人才市场,面临着双向选择及职业竞争。为了在职业指导教育中让学生迈出求职的坚定而自信的一步,我们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重点开展了口语表达、自我推荐、公关能力的训练,进行了答辩考核,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择业能力,从而使其自觉地适应社会需求,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3.通过就业指导,学生转变了就业观念,一次就业率逐年提高。(见表1)
4.通过学业指导,激发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认真思考和正确选择人生的道路 确定升学目标后,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近几年实验学校升学率逐年上升。(见表2)
5.通过创业指导,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年来,许多学生运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创业知识,自主经营小型幼儿园、商店、服装店、美容美发店,开办了养殖业、种植业、运输业、建筑装潢业、加工业等多种产业。如今,自己创业致富的学生越来越多。
6.培养、锻炼了一支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历时三年的国家重点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并使其体验到科研工作的成功感。同时,促进了学校领导、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实验学校的领导提高了管理、指导科研工作的水平与能力,形成了以校长为首的科研型领导班子,并使其带领科研骨干和实验教师扎扎实实地开展科研工作。科研骨干和实验教师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涌现出国家总课题组优秀实验工作者、优秀实验教师30名,省课题组优秀实验工作者、优秀实验教师100多名,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33名,其中5名校长又被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确定为“十五”期间专家组成员。
部分实验学校的校长、科研骨干、实验教师,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有两名校长调到省重点高中任校长,4名校长调到教师进修学校任校长,6名副校长提升为校长,两名科研骨干提升为副校长,5名实验教师提升为主任,3名科研骨干调到教育行政机关工作,其中1名提升为科长。另外,还有30多名科研骨干和实验教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7.拉动了学校的招生工作 实验学校通过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和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创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学校的办学声誉越来越高,拉动了学校的招生工作。特别是在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生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多数实验学校的招生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表1 实验学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表
表2 实验学校毕业生升学统计表
五、结论
经过一轮的研究与实验,在我省6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转变了就业观念,增强了创业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会了求职技巧,提高了择业能力,深受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职业指导教育是带动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