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产西洋参与进口西洋参的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焦玉凤[1](2021)在《国内外不同产区西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版。西洋参原产于美国以及加拿大,自20世纪80年代成功引种于我国,现主要种植在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其药用历史悠久,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补益类中药材,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西洋参具有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例如三萜皂苷类、黄酮类、无机元素、糖类以及核苷类等,三萜皂苷是西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西洋参具有抗肿瘤、抗衰老、保护心血管系统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不同西洋参种植产区的土壤环境,温度,气候,海拔条件等不同,活性成分的含量具有差异。因此,对于不同产区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对西洋参的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有重要意义,并为西洋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论文在综述了西洋参的原植物,分布、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和生物活性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手段深入研究了中国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山东省、北京市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内外23个产区不同参龄西洋参的化学成分。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西洋参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1)基于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UNIFI解析平台的不同部位西洋参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与UNIFI天然产物解析平台相结合的方法,对西洋参主根,侧根,须根及芦头80%甲醇提取物中小分子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包括三萜皂苷、有机酸及酯、甾醇等多种结构类型的133种成分,其中三萜皂苷为主要成分。(2)西洋参不同部位的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利用UP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开展了西洋参主根,侧根,须根和芦头中的代谢物的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共鉴定了31个差异性代谢物作为区分西洋参不同部位的潜在的化学标志物。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西洋参的不同部位提供了理论基础。2、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利用香草醛-浓硫酸比色法测定并比较了国内外23个产区西洋参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分析方法测定了19种单体人参皂苷(元)的含量,以19种单体人参皂苷(元)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对西洋参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随着参龄的增加,西洋参中皂苷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3、西洋参中非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1)西洋参中有机酸的含量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洋参中有机酸的含量,以7种有机酸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对不同批次西洋参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西洋参中有机酸含量丰富,柠檬酸的含量最高。(2)西洋参中核苷的含量测定建立了西洋参中核苷类成分的超声提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5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批次西洋参中核苷类成分存在差异。(3)西洋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建立西洋参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方法,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法比较了不同批次西洋参之间黄酮含量的差别。结果表明,西洋参中黄酮含量为0.01%~0.22%。(4)西洋参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国内外不同产区西洋参中3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以3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e元素含量在不同批次西洋参中均最高,5种有害元素(As,Cd,Cs,Hg,Pb)含量较低,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综上所述,本论文对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评价,研究结果为西洋参的真伪鉴别,内在的质量控制,道地性评价提供了科学参考,也为扩大西洋参的药食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春华,陈春桃,陈亮,韩必恺,李子宜,吴惠勤,黄晓兰[2](2021)在《矿物元素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在西洋参产地鉴别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山东、吉林、美国和加拿大4个产地西洋参中50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研究了不同产地西洋参矿物元素的差别和转换系数,构建了西洋参的矿物元素指纹图谱。以各产地矿物元素含量的平均值构建了山东、吉林、美国和加拿大产西洋参的矿物元素标准指纹图谱。采用SPSS 20.0计算了各西洋参矿物元素指纹图谱与其矿物元素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确定了山东、吉林、美国和加拿大产西洋参矿物元素指纹图谱的相似度阈值分别为0.93、0.91、0.98和0.93。通过比较未知产地西洋参矿物元素指纹图谱与矿物元素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西洋参的产地判别。采用20批未知产地西洋参样品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正确率为85%。此外,研究表明,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西洋参样品对所建立的西洋参产地鉴别方法无影响。
傅颖,刘波,叶愈青[3](2020)在《西洋参种类及其常见伪劣品鉴别》文中研究说明指出了西洋参原产于北美,经引种在我国已实现栽培,具有补气养阴,清肺降火等功效。目前国内市场的西洋参主要包括进口西洋参和国产西洋参,根据生长环境的不同又可分为野生西洋参、仿野生西洋参和栽培西洋参。由于价格昂贵,市场上伪劣品时有出现,商品种类繁多也进一步加大了鉴别难度;而西洋参作为传统贵细药材,鉴别以破坏小损耗低的方法为宜。梳理了西洋参的来源,分析了不同种类西洋参的性状特征,探讨了西洋参与其常见伪劣品的鉴别要点,并通过性状特征比较,为西洋参的真伪鉴别提供客观参考。
冯彦[4](2019)在《西洋参及其伪品的鉴定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西洋参具有较高的临床药用价值,以国产西洋参充当进口西洋参,以生晒参充当西洋参等掺伪现象比较常见,为确保西洋参的临床疗效,文章对近十年西洋参的鉴别方法研究展开综述,传统鉴别方法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比较常用,这3种方法比较直观,但是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鉴别方法中,近红外色谱鉴别具有图谱信息全面丰富、样品无损伤、结果可靠、预测精度良好的优点,可以用来快速准确地鉴定西洋参的真伪。
马帅[5](2019)在《多维模式识别用于中药产地溯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药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产地,因此对中药产地进行识别就显得很有必要。首先在绪论部分介绍了中药产地识别的意义、方法及研究现状,目前中药识别研究大都基于二维数据层面,而三维数据包含更多的样品信息,可以在识别时提供更多的信息作为参考,得到的结果将更加准确,因此本文将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多维模式识别方法对中药进行产地识别研究。选取葛根、白及、西洋参三种中药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多种多维模式识别方法来对其进行产地分类识别研究,具体内容如下:在第二章中,采集不同产地纯葛根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五个不同掺假比例的掺假葛根的三维荧光数据,多维主成分分析(M-PCA)及N维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N-PLS-DA)两种多维模式识别方法分别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M-PCA和N-PLS-DA对不同产地纯葛根进行分类识别都有较高的准确识别率。在对掺假葛根进行分类识别时,N-PLS-DA的结果要优于M-PCA结果。在第三章中,采集不同产地白及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首先使用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SWATLD)对数据集进行解析,得到白及中四种组分的光谱及组分相对浓度,这些组分信息可以用来对白及进行产地识别及质量控制。此外,应用M-PCA、N-PLS-DA、展开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U-PLS-DA)、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结合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SWATLD-PLS-DA)四种分类识别方法分别对白及产地进行识别研究。结果显示,N-PLSDA总的准确识别率98.9%,U-PLS-DA和SWATLD-PLS-DA总的准确识别率为100%。在第四章中,采集不同产地西洋参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然后使用M-PCA及N-PLSDA对西洋参三维荧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M-PCA可以发现不同产地的西洋参有各自的聚类趋势,但是整体分类效果不理想。N-PLS-DA的分类识别效果较好,在训练集中各个产地西洋参准确识别率都达到了100%,在预测集中各个产地西洋参准确识别率也达到了98%,总体准确识别率达99%。以上内容表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多维模式识别方法对中药产地及掺假进行识别研究及质量评价是一种可行的手段,而且简单快捷、绿色环保。
王博[6](2019)在《中农洋参1号皂苷类成分研究及质量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又名花旗参、洋参等,在我国已有二百多年的药用历史,有滋阴降火,益气生津等功效。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科研学者对西洋参中皂苷类、挥发油类、糖类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利用中压制备色谱、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质谱(LC-MS)等技术对西洋参新品种“中农洋参1号”的皂苷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及鉴定,同时比较了四、五年生“中农洋参1号”不同部位人参皂苷、单糖、双糖含量差异及“中农洋参1号”与“中农洋参2号”不同部位人参皂苷、单糖、双糖含量差异,为新品种“中农洋参1号”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中农洋参1号皂苷类成分提取分离本研究利用中压制备色谱联合LC-MS技术,分离纯化及鉴定新品种中农洋参1号须根中人参皂苷单体。结果显示:从西洋参新品种中农洋参1号须根中分离并鉴定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d、拟人参皂苷F11,单体纯度分别为98.2%、97.7%、93.2%、98.7%、94.8%、98.9%、96.9%、97.9%。2.四、五年生中农洋参1号不同部位主要人参皂苷、单糖、双糖含量对比研究(1)比较了四、五年生中农洋参1号不同部位中主要人参皂苷含量差异,并建立了西洋参中丙二酰基人参皂苷测定新方法。研究发现芦中:四年生中农洋参1号Re、Ro、Rb3、Rd含量显着高于五年生中农洋参1号。须中:四年生中农洋参1号Rb1、Rc、Rb3含量显着低于五年生中农洋参1号,木质部和韧皮部均无显着差异;通过分析得到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含量,芦中:四年生中农洋参1号M-Rb3、M-Rd含量显着高于五年生中农洋参1号,木质部、韧皮部和须中均无显着差异。(2)比较了四、五年生中农洋参1号不同部位中主要单糖、双糖含量差异。研究发现芦中:四年生中农洋参1号果糖、葡萄糖含量均显着高于五年生中农洋参1号;韧皮部:四年生中农洋参1号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均显着高于五年生中农洋参1号;须中:四年生中农洋参1号果糖、蔗糖含量均显着高于五年生中农洋参1号,而其中葡萄糖含量显着低于五年生中农洋参1号。3.中农洋参1号与中农洋参2号不同部位主要人参皂苷、单糖、双糖含量对比研究(1)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了中农洋参1号与中农洋参2号不同部位主要人参皂苷含量。研究发现根中:中农洋参1号Re、Ro、Rb1含量显着低于中农洋参2号;须中:中农洋参1号Re、Ro、Rb3含量显着低于中农洋参2号。通过分析得到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含量,芦中:中农洋参1号M-Rc、M-Rb3、M-Rd含量显着高于中农洋参2号;根中:中农洋参1号M-Rc含量显着高于中农洋参2号;须中:中农洋参1号M-Rb1含量显着低于中农洋参2号。(2)通过UPLC法,测定了中农洋参1号与中农洋参2号不同部位中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含量。研究发现芦中:中农洋参1号蔗糖含量显着低于中农洋参2号,而其中葡萄糖含量显着高于中农洋参2号;根中:中农洋参1号蔗糖、果糖、麦芽糖含量显着低于中农洋参2号;须中:中农洋参1号蔗糖、果糖含量显着低于中农洋参2号,而葡萄糖含量显着高于中农洋参2号。
程珂清,王崇旭,徐童,林莺,周洁,董鹏,李黎明,于京平[7](2018)在《西洋参药材质量评价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对影响西洋参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如产地、采收期和干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西洋参药材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评价指标过于片面单一,未来质量评价研究应考虑引入质量整体评价技术,注重中医药理论,开展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的整合研究。药材质量研究应指导药用植物的产地筛选、生长调控,服务于药材市场的规范,以促进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张翠兰,袁晓航[8](2017)在《西洋参与其混淆品人参的比较鉴别探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西洋参与其混淆品人参的比较鉴别方法,为药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性状、显微、紫外光谱、薄层色谱等方法角度,对西洋参及其混淆品人参做鉴别。结果西洋参无特征斑点,254274nm波长内,西洋参出现波峰1个,人参无波峰。结论经过性状、显微、紫外光谱、薄层色谱的观察分析,可将西洋参与其混淆品人参相区别,对今后的药学行业的发展和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应给予重视。
魏华[9](2017)在《西洋参的鉴别方法》文中研究说明西洋参是人参的一种,又称广东人参或花旗参,由于美国旧称为花旗国而得名,原产于美国北部到加拿大南部一带,以威斯康辛州为主,是种名贵的养生品。近年来,人们更加注重提前预防疾病生活保健,然而想要让身体更加地健康,我们平时要注意对自己身体的保养,西洋参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保健中药材。由于西洋参及其制品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市场需求大,价格昂贵,一些不法商贩以
谭晓蕾[10](2016)在《外来药用植物的系统整理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外来药用植物(本文简称外来药物)是指那些从我国疆域以外传入的或者从域外引种进入中国的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传统药用植物。历史上,外来药物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于实践中,为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壮大发挥了积极而不可磨灭的作用;而我国医药学同国外的频繁交流,亦促进了彼此医药理论水平的提高。因此所谓中药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地理概念。自古中药有外来,经济的全球化与中医药的国际化,使得中西方药物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在研究本土中药的同时,外来药物也同样不可忽视。然而,由于古代相关着作或内容浩如烟海,烟如零散,一直未经系统整理;现代研究又对外来药物一直缺乏全面的认识,给当前外来药物的研究与借鉴发展带来极大的不便。尤为引起笔者思考的有以下两点:1、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许多外来药物是在怎么的时代背景下引入中国?它们是否已被现代人所熟知,是否仍适合当今人类的健康需求,又能否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解决当今人类的健康问题。2、引种进入中国的药物是否会对其自身的有效成分或药用价值产生影响。因此本课题拟对外来药物进行系统的查阅、整理、分析,冀求借阐述外来药物的引入历史、种类,以及对中医药的影响,增强人们对外来药物的认识。并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外来药物(玛卡)进行实验研究,佐证我国古代的医药发展曾长期处于一个灿烂时期,并将不断发展壮大;也是为了给药学史和本草史,充实新的重要资料;同时,旨在传承祖国中医药文化,促进中西方医药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根据这样的思路,本论文确定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现将其主要内容简述以下:第一部分以外来药物的引入历史为切入点,通过本草专着查阅、分析、总结,对散在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金元、明清五个主要个时期关于外来药物的传入和发展进行整理。对本草学专着《本草纲目》中收录外来药物加以具体分析,对132种外来药物按照自然属性、性味归经、功效进行统计分析。从纷纭繁杂的文献资料中理出外来药用发展轮廓。研究结果显示在外来药物的传入及发展历史上:秦汉为奠基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随之而来的西域药物和东南亚各国的医药开始陆续传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医药学进入了系统整理发展的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原和海外诸国以及各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医药学交流。隋唐是外来药物传入的成熟时期,与中国有过交流国家和地区有九十三个,包括日本、朝鲜、越南、印度、阿拉伯诸国。到了宋元时期外来药物的传入达到鼎盛,随着海外贸易发展,宋王朝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医药等各方面的广泛交流,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均超过前代。到了明清,中医药学除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得以发展外,出现了革新倾向,随着西方医药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外来药物的发展亦进入了稳定的巩固时期。在外来药物的种类方面:外来药物的自然属性以草部和果部为主;药性方面以温、平为主;药味方面以甘、辛为主;归经方面以脾、胃、肝、肺为主;功效方面以清热、理气类为主。通过对古本草文献中外来药物功效的整理研究,基本了解了古代本草中收录外来药物的概貌和发展历程。总体看来,外来药物的引入除自身具有良好的功效外,还必须适合中国的国情,适合中医用药的特点,同时还要受到时代风尚、价格、市场供应等多方面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外来药物玛卡进行不同产地样品的质量比较,探究引种进入中国的外来药物是否对药物自身的品质产生影响。研究首先从玛卡的生物学特性、种质状况、生产现状等方面对云南的玛卡主栽培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通过对云南、青海、西藏、新疆、秘鲁国内外5个产区11个玛卡样品进行生药学评价、药典常规项评价、ITS2引物标记DNA鉴别、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以及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对不同产地玛卡样品进行质量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国内玛卡云南主产区已出现种质退化、农药滥用等现象,因此选育出性状稳定、品质优良、适宜本土生长的玛卡种源刻不容缓。同时,外来药物玛卡引种进入中国后,由于在各产地之间引种较为复杂,种质资源相对较为混乱,而国产不同产地的样品并不能根据地理来源通过GC-MS进行准确区分。应用ISSR技术能够成功将国产和秘鲁原产的玛卡区分,然而国内不同产地遗传差异性小,稳定性强。从某种角度来说引种进入本土有利于保留其优良基因,降低了选种、留种的难度,该结果对进一步加强引种栽培及推广种植均具有积极意义。在分子水平上用ITS2引物标记玛卡DNA条形码鉴定系统可为选择正确基原的玛卡种质提供指导,该系统在玛卡引种栽培生产和品种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为本论文的结语部分对全文做了总结,并提出本课题有待于完善的地方。研究认为一方面我们仍要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的特色与优势,用正确的方法来研究发展它,继续发扬我国乐于吸收也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在对外来药物的进一步引种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环境控制、规范栽培技术、完善检测方法等措施,保证国产引种外来植物药的质量。只有这样,中医药学才会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造福于全人类。
二、国产西洋参与进口西洋参的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产西洋参与进口西洋参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外不同产区西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草考证 |
1.2 西洋参的种植现状 |
1.3 西洋参的化学成分 |
1.3.1 人参皂苷 |
1.3.2 有机酸 |
1.3.3 核苷 |
1.3.4 黄酮 |
1.3.5 无机元素 |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思路 |
1.4.1 立题依据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西洋参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
2.1 基于UPLC-Q/TOF-MS和UNIFI的不同部位西洋参成分分析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结果与讨论 |
2.1.4 小结 |
2.2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不同部位西洋参化学标志物的识别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实验结果 |
2.2.4 小结 |
第3章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3.1 西洋参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
3.1.1 材料及仪器 |
3.1.2 实验方法与条件 |
3.1.3 结果与讨论 |
3.1.4 小结 |
3.2 西洋参中单体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
3.2.1 材料及仪器 |
3.2.2 实验方法与条件 |
3.2.3 结果与讨论 |
3.2.4 小结 |
第4章 西洋参中非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4.1 西洋参中有机酸的含量测定 |
4.1.1 材料及仪器 |
4.1.2 实验方法与条件 |
4.1.3 结果分析 |
4.2 西洋参中核苷的含量测定 |
4.2.1 材料及仪器 |
4.2.2 实验方法与条件 |
4.2.3 结果与讨论 |
4.3 西洋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4.3.1 材料及仪器 |
4.3.2 实验方法与条件 |
4.3.3 结果与讨论 |
4.4 西洋参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
4.4.1 材料及仪器 |
4.4.2 实验方法与条件 |
4.4.3 结果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矿物元素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在西洋参产地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 器 |
1.3 实验方法 |
1.3.1 样品消解 |
1.3.2 ICP-MS 仪器工作条件 |
1.3.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 |
2.2 不同产地西洋参元素含量分析 |
2.3 矿物元素指纹图谱的建立 |
2.4 西洋参产地鉴别模型的建立 |
2.5 西洋参的不同生长年限对鉴别模型的影响 |
2.6 未知产地西洋参样品验证结果 |
3 结 论 |
(3)西洋参种类及其常见伪劣品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西洋参的来源 |
2.1 进口西洋参 |
2.2 国产西洋参 |
3 西洋参种类及其性状特征 |
3.1 野生西洋参 |
3.2 野山西洋参 |
3.3 种植西洋参 |
3.3.1 进口栽培西洋参 |
3.3.2 国内引种西洋参 |
4 西洋参的常见伪劣品及性状鉴别要点 |
4.1 生晒参 |
4.2 桔梗 |
4.3 浸提西洋参 |
5 结语 |
(4)西洋参及其伪品的鉴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鉴别方法 |
1.1 性状鉴别 |
1.2 显微鉴别 |
1.3 薄层色谱鉴别 |
2 现代鉴别方法 |
3 小结 |
(5)多维模式识别用于中药产地溯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药产地识别方法 |
1.1.1 传统感官方法 |
1.1.2 显微镜方法 |
1.1.2.1 显微鉴别 |
1.1.2.2 微性状鉴别 |
1.1.3 中药指纹图谱方法 |
1.1.3.1 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
1.1.3.2 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
1.1.3.3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
1.1.4 电子鼻与电子舌方法 |
1.1.5 生物技术方法 |
1.2 模式识别 |
1.2.1 模式识别简介 |
1.2.2 模式识别方法 |
1.2.2.1 二维模式识别方法 |
1.2.2.2 多维模式识别方法 |
1.2.3 模式识别方法用于中药产地识识别 |
1.3 本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多维模式识别用于葛根产地及掺假识别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及方法 |
2.2.1 样品及样品处理 |
2.2.2 光谱采集及数据处理 |
2.2.3 算法原理 |
2.2.3.1 M-PCA算法原理 |
2.2.3.2 N-PLS-DA算法原理 |
2.2.3.3 SWATLD算法原理 |
2.2.3.4 U-PLS-DA算法原理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不同产地葛根及掺假葛根三维荧光光谱图 |
2.3.2 不同产地葛根分类识别 |
2.3.2.1 M-PCA分析结果 |
2.3.2.2 N-PLS-DA分析结果 |
2.3.3 不同掺假比例葛根分类识别 |
2.3.3.1 M-PCA分析结果 |
2.3.3.2 N-PLS-DA分析结果 |
2.3.4 模型性能评价 |
2.4 结论 |
第三章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多维模式识别用于白及产地溯源及质量评价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样品及样品处理 |
3.2.2 数据采集及处理 |
3.2.3 算法原理 |
3.2.3.1 M-PCA算法原理 |
3.2.3.2 N-PLS-DA与 U-PLS-DA算法原理 |
3.2.3.3 SWATLD-PLS-DA算法原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不同产地白及荧光三维荧光光图谱 |
3.3.2 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分析结果 |
3.3.3 白及产地分类及质量评价 |
3.3.3.1 M-PCA分析结果 |
3.3.3.2 N-PLS-DA分析结果 |
3.3.3.3 U-PLS-DA分析结果 |
3.3.3.4 SWATLD-PLS-DA分析结果 |
3.3.3.5 模型性能评价 |
3.4 结论 |
第四章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多维模式识别用于西洋参产地溯源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样品及样品处理 |
4.2.2 数据采集及处理 |
4.2.3 算法原理 |
4.2.3.1 M-PCA算法原理 |
4.2.3.2 N-PLS-DA算法原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不同产地西洋参三维荧光光谱图 |
4.3.2 M-PCA分析结果 |
4.3.3 N-PLS-DA分析结果 |
4.3.4 模型性能评价 |
4.4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6)中农洋参1号皂苷类成分研究及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西洋参的研究进展 |
1.1 西洋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2 西洋参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1.3 西洋参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中农洋参1号皂苷类成分研究 |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第二章 四、五年生中农洋参1号不同部位皂苷含量差异研究 |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四、五年生中农洋参1号不同部位单糖、双糖含量差异研究 |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章 中农洋参1号与中农洋参2号不同部位皂苷含量对比研究 |
4.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第五章 中农洋参1号与中农洋参2号不同部位单糖、双糖含量对比研究 |
5.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4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西洋参药材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西洋参药材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
1.1 不同产地间的药材质量差异 |
1.2 采收期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
1.3 干燥方法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
1.4 市售西洋参药材质量调查 |
1.5 药材评价的标准由单一成分到综合评定 |
2 西洋参药材质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
2.1 产地研究 |
2.2 采收时期研究 |
2.3 产后干燥研究 |
2.4 市售西洋参药材质量研究 |
2.5 西洋参药材评价标准研究 |
3 结语 |
(8)西洋参与其混淆品人参的比较鉴别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1.1 研究仪器 |
1.2 研究试药 |
1.3 鉴别方法 |
1.3.1 性状比较 |
1.3.2 显微比较 |
1.3.3 紫外光谱鉴别法 |
1.3.4 薄层色谱比较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西洋参的鉴别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西洋参部位特点 |
西洋参和生晒参的区别 |
一、观芦头 |
二、观皱纹 |
三、观皮孔 |
四、观质地 |
五、听响声 |
六、观裂隙 |
七、观朱砂点 |
八、闻气色 |
九、尝味 |
十、水泡法 |
十一、观病斑 |
西洋参质量鉴定 |
西洋参选购要点 |
(10)外来药用植物的系统整理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及术语简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二节 学术回顾 |
1 古代本草 |
2 现代研究 |
3 实验品种的选择—玛卡 |
第三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
1 选题意义 |
2 研究思路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外来药物的整理与研究 |
第一节 外来药物的引入历史 |
1 秦汉—奠基时期 |
2 魏晋南北朝—发展时期 |
3 隋唐五代—成熟时期 |
4 宋元—鼎盛时期 |
5 明清—巩固时期 |
6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本草纲目》收录外来药物的概况 |
1 收录整理 |
2 地理来源 |
3 本草记载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节 外来药物的种类整理 |
1 研究方法 |
2 统计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不同产地外来药物的比较—以玛卡为例 |
第一节 玛卡国内主产区云南的现状调研 |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
2 调查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国内外不同产地玛卡的药典常规项检测 |
1. 材料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节 不同产地玛卡脂溶性成分GC-MS比较 |
1 仪器、试剂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节 ISSR分子生物技术对玛卡的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讨论与展望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四、国产西洋参与进口西洋参的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外不同产区西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D]. 焦玉凤. 吉林大学, 2021(01)
- [2]矿物元素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在西洋参产地鉴别中的应用研究[J]. 张春华,陈春桃,陈亮,韩必恺,李子宜,吴惠勤,黄晓兰. 分析测试学报, 2021(03)
- [3]西洋参种类及其常见伪劣品鉴别[J]. 傅颖,刘波,叶愈青. 绿色科技, 2020(02)
- [4]西洋参及其伪品的鉴定方法研究[J]. 冯彦. 光明中医, 2019(20)
- [5]多维模式识别用于中药产地溯源研究[D]. 马帅.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6]中农洋参1号皂苷类成分研究及质量评价[D]. 王博.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4)
- [7]西洋参药材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 程珂清,王崇旭,徐童,林莺,周洁,董鹏,李黎明,于京平. 山东科学, 2018(04)
- [8]西洋参与其混淆品人参的比较鉴别探究[J]. 张翠兰,袁晓航. 光明中医, 2017(15)
- [9]西洋参的鉴别方法[J]. 魏华. 中国防伪报道, 2017(04)
- [10]外来药用植物的系统整理及研究[D]. 谭晓蕾.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