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固化剂处治淤泥填筑路基在国内外铁路工程建设中已有所应用,但不同地域的淤泥分类却缺乏统一的标准,这就给施工单位针对不同种类的淤泥选择固化剂类型造成了困难。本文全面分析现有浅表层淤泥的特点,并针对东莞地区铁路工程浅表层淤泥进行物理化学指标测定,明确该地区浅表层淤泥的特性及性能,为后期淤泥资源化利用和固化剂应用施工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关键词:铁路工程,淤泥,特性,理化性能
1.浅表层淤泥特性分析
淤泥一般具有“三低三高”特性,即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渗透性、低固结系数。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含水量及压缩性高
天然含水量一般在40%以上,其值一般大于液限,属于流动状态,天然孔隙比主要在1.5~2.2之间。压缩系数大部分都大于0.9MPa-1,属于高压缩性土。由于软粘土大多为第四纪后期的沉积物,通常属于正常固结土。土体受压后极易产生压缩变形,在建筑物基础沉降方面反映为沉降量大[1]。
(2)抗剪强度低
一般在快剪情况下,粘聚力在10kPa左右,内摩擦角一般在0º~5º之间。固结快剪粘聚力与快剪相比差别不大,内摩擦角一般在15º~20º之间。软土的强度大小与排水条件有密切关系。在荷载作用下,如果土层有良好的排水条件,那么经过固结后,它的强度随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增加;反之,如果土层没有排水固结,则随荷载的增大,它的强度可能随剪切变形的增大而衰减[2]。根据统计分析,软土在深度10m以内的平均十字板剪切试验强度一般为5~20kPa,深度每加1m,其强度平均增加1~2kPa。
(3)不均匀性
软土的颗粒组成多为微细和高分散的颗粒,在粘粒层中局部以粉粒为主,在平面分布与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分选性以及颗粒组成的不均匀性[3]。因此极易造成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由于粘土矿物颗粒很小,一般呈薄片状,且表面带有负电荷,在粘土颗粒四周吸附着大量的偶极化分子。所以在沉积过程中,软土层较易形成絮凝状结构,这也是造成软粘土天然含水量高的原因之一。
(4)结构性和触变性
海相沉积的软土具有一定的结构连结,一旦受到扰动(振动、搅拌或揉搓等),其絮凝状结构连结遭受破坏,由于土体含水量高,极易变成稀释状态,产生触变或液化现象,使土体的强度迅速降低。但是,软土扰动后,随着静置时间的增长,其强度又会逐渐有所恢复,即所谓的触变恢复。若经过排水固结,则其强度会超过原有的结构的强度。
(5)渗透性小
渗透系数大部分为10-8~10-7cm/s之间,所以在荷载作用下固结很慢,强度不易提高。当土中有机质含量较大时,甚至会产生气泡,堵塞排水通道,降低其渗透性。对于夹有薄砂层的粘土,其水平向渗透性会显著增大,渗透系数可达10-5~10-4cm/s。
(6)流变性显著
在剪应力作用下,土体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剪应力越大,剪切变形越明显,当剪应力达到一定值后,长期作用下土体可能会剪坏。此时的剪应力值一般小于常规试验方法得到的抗剪强度值,该值称之为长期抗剪强度,它一般为常规试验方法的抗剪强度的40%~80%,而且土的塑性指数愈大,其值愈小。
2.铁路工程浅表层淤泥物化性能
2.1含盐量
淤泥中存在一些盐分,特别是在含盐量较高时,会对水泥等固化剂产生腐蚀作用,影响固化效果。因此,对淤泥中含盐量及各离子含量进行测定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质量法测试淤泥中易溶盐总量,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滨海淤泥含盐量检测结果
由上表1检测结果可知,区域1及2淤泥含盐量不足1%,经调查含盐量小于1%时,盐分对固化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含盐量大于1%时,随含盐量的增加,固化土的抗压强度均减小。此外,含盐量对土体的变形过程有较大影响。当含盐量较大时,变形主要是由盐胀组成。因此,在对两种淤泥进行固化剂选择时,应特别考虑盐分对固化剂的影响。
2.2基本性能
淤泥初始含水率过高,界限含水率偏大,无法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为改善淤泥的工程性质,需根据淤泥不同的初始含水率采取相应的降水处治措施,因此测试淤泥的含水率指标。黏粒含量对淤泥的颗粒级配有显著影响,有机质含量对淤泥固化效果干预明显,通过筛分试验测定淤泥中的黏粒含量,通过油浴加热法测定淤泥中的有机质含量。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滨海淤泥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区域2淤泥初始含水率为68.1%,区域1淤泥初始含水率为41.6%。针对滨海淤泥初始含水率偏低的现实,通过降水措施进行降水可操作性强。
(2)淤泥黏粒含量均在40%以上,偏高,以细粒土为主,即使经过降水处治后仍属于不良级配土,工程性质差,需采用固化剂对其进行固化处治。
(3)淤泥有机质与其它地域淤泥相比含量较高,对工程性质影响较大,因此在选择固化剂时,应考虑其中成分对有机质有一定的分解。
3.结语
本文全面分析现有浅表层淤泥的特点,并针对东莞地区铁路工程浅表层淤泥进行物理化学指标测定,明确该地区浅表层淤泥的特性及性能,为后期淤泥资源化利用和固化剂应用施工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旻,侯浩波,李志威.疏浚淤泥固化改性的工程特性[J].工业建筑,2006,36(7):35-37.
[2]陈萌,杨国录,徐峰,等.淤泥固化处理研究进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8,16(05):132-142.
[3]朱伟,曾科林,张春雷.淤泥固化处理中有机物成分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8,29(1):33-36.
论文作者:曹巢锋,刘佳,马晓东,刘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淤泥论文; 固化剂论文; 强度论文; 有机质论文; 含水量论文; 含量论文; 浅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