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使用学具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论文_曹静

有效使用学具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论文_曹静

曹静(青海省西宁市南山路小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学具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并且日益显示其积极作用。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努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进取、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个体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讲求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实践性,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把抽象的内容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数学学具在这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学具;有效使用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77-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操作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这既有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外界事物接触比较少,对抽象事物的思维想象能力较差。而一些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特性,凭借小学生思维想象而不借助工具难以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在学习中产生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低年级的学生好说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被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实物所吸引,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根据这一特点,课堂教学中经常通过教具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先让学生分粉笔:有6枝粉笔,每3枝放在一个粉笔盒里,需要几个粉笔盒?这个知识是学生早已掌握的。接着教师让学生拿出7粉笔,还是要求每3枝放在一个粉笔盒里,需要几个盒?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去分,分到最后还剩下1枝粉笔,这时有的学生拿着剩下的1粉笔不知往哪里放好,放在分好的粉笔盒里吧,可每盒只能放3枝,再单放1个粉笔盒吧,又不够3枝,怎么办?从而产生了问题。这时老师提问题:“你知道这1枝粉笔叫什么数?”话音刚落,有的学生便喊道:“余数。”教师马上接着说:“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然而然地发现了新问题,使学生了解了问题的提出,认识了余数,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借助教具、学具,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正确运用教具正符合这一规律,能使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科学的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正如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可先让学生把8个梨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即:一人得1个,另一人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中引出了平均分概念。能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并形成数学概念。

三、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教具和学具的使用,能促进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例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这个名词,这样就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五、结语

实践证明,巧妙的运用教育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制作和使用教具是现代小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具的使用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它不仅简单、直观、可操作性强,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有利于探究性教学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师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节约了开支,是广大一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艳,如何恰当地使用玩教具促进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6).

[2]王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探析,[J];科教文汇,2009(01).

论文作者:曹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有效使用学具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论文_曹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