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论: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管理的核心和起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论文,新论论文,文化产业论文,核心论文,起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依托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资产,也是文化产业得以运行的基本素材。 文化产业资源管理的手段选择。在进行文化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行政、法律和市场手段的结合,在这个体系中,市场手段是根本性的,行政和法律手段是辅助性的。在对文化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问题上,学界没有达成共识,所提倡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主张对文化资源“博物馆式”静态保护的,有主张对文化资源市场化开发的,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文化资源的开发是其生命力得以延续的手段。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对文化资源进行静态的保护是不可能的,它会降低文化资源的活力,所以市场手段是文化资源管理的根本性手段,该命题的提出是我国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进程中谁是其主体引导的关键所在。在坚持市场手段管理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注意文化资源管理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它们是文化资源市场化运作的必要补充。 在文化资源的选取、开发和利用上,首先需要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开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两者关系的处理上,始终要遵循“适度”原则。在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运作和商业化开发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是,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势必要求“精神、道德、审美、文化”等核心要素本身进行一次市场化的蜕变,它们饱含在继承传统文化又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世界中,这也关系到文化资源能否成功转化为文化产品,释放出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释放出全球化市场语境下跨文化传播的通融性和感召力。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前提是,必须深刻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适合转化为文化产品生产创作的素材。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要符合文化产业的创作规律和艺术生产规律。 文化资源大多会带有传统文化的烙印,是对某一历史时期或者某一地区的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思想、行为意识的生动再现,它能够针对大众的需求,以新的再现方式给人们审美的愉悦感,使其自身具有观赏性,从而被大众接受、喜爱,文化资源在产业化的进程中不能进行一种“失真式”的表达。对文化资源来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意味着文化资源传统价值的再发现,而传统文化要为现代经济和文明建设提供有效资源,其中的关键是创意,其内涵包括思维智慧和产业化经营两个方面,应是创意之“道”与创意之“术”的互动结合。比如在成都发掘出了相对完整的“金沙遗址”,成都一个演艺文化公司就其遗址的历史创造了一出大型舞台剧《金沙》,希望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加工生产再利用来吸引观众,让文化资源通过产业化加工生产后,增长其内在价值,这就是对文化资源的一种“保真性”的开发和艺术完美表达。 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不受资源属地的限制。随着世界的发展,各种概念相继变得模糊,这就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要把握当代社会的新奇特点,超越文化资源自身,进行开发利用,产业化生产,构成“文化奇观”,而这种资源却可以跳出属地限制,不受制于资源本身,全世界的文化资源可以经过符合现代消费需求基础上的重新创作。以美国好莱坞动画为例,好莱坞动画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对于中国元素的国际化应用是较为典型的个案。《花木兰》的背景设置中融入了大量具有典型中国特征的文化元素,例如宛若水墨画一般的开场字幕,具有浓厚中式庭院风格的民居,以及具有资源排他性的长城、庙宇、故宫等文化遗产,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饺子、火炮、舞龙表演、针灸、中国功夫、猴拳、蛇拳、螳螂拳等,这些对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生动逼真的再现,无疑为西方观众了解东方、认识中国打开了一扇窗。而动画所宣扬的主题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木兰成长史,在《花木兰》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上,或多或少地呈现出女性主义的张扬和自我价值的提升这一被西方普遍接受的文化价值观。《功夫熊猫》同样在动画电影的背景设置、装饰元素、建筑风格和文化题材上借用了中国文化的形式,在表达手法和叙事方式上,依然沿用了好莱坞式商业模式:老套的关于成长、梦想和为梦想而付出努力的情节,一如既往的融入最新数字技术和特技效果的精良制作,而正是这一迎合西方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价值体系的商业电影模式,让“一个原本具有浓厚封建传统色彩的故事,以一种崭新的理念和风貌呈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而影片所描述的故事:阿宝的成长历程,更是对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折射,体现了美国人崇尚自由,追求个性解放,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相似的例子还有动画电影《风中奇缘》中对于印第安群落区域文化资源的描摹,在印第安文化的质朴和淳厚的表象下却表现出好莱坞文化的强大同化能力,《阿拉丁》对阿拉伯风情的精致表现,《大力士》对希腊神话的文本诠释,同样《狮子王》、《马达加斯加》和《埃及王子》或从影片的背景和环境中渲染出日落生息的古老非洲、神秘威严的埃及古堡不同的民族文化生活,或从影片的情节和角色中反映了非洲文化的多样化和非洲生态的独特化,但却无一例外在角色塑造和情节表达中渗透着强烈的“美国精神”。 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要以文化企业为实施主体。鼓励有实力、有市场运作经验的企业进入传统文化开发领域,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逐步改变传统文化资源拥有者无力开发资源潜能的现状;鼓励有实力、有经验的文化经纪人和文化经营公司进入传统文化市场,打造一批传统文化品牌,引领消费潮流,逐步使传统文化消费成为新的消费时尚;逐步造就一批有研发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传统文化企业。而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处理好开发利用的主体问题,尽可能使其权利主体明确化。现代中国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案例:1999年,歌唱演员郭颂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过程中声称自己是歌曲《乌苏里船歌》的创作者,此后不久,黑龙江省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政府和黑龙江省双鸭市赫哲族研究会对此向法院提出了诉讼。2002年12月1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令被告郭颂在使用《乌苏里船歌》时应该注明“根据赫哲族民间曲调改编”。与此案例相对应,一个更为广泛存在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共有和公有的文化产品和资源,并未获得法律体系的有效保护,致使此类文化产品或资源成为某个特定机构或个体攫取利益、中饱私囊的手段,以致造成共有和公有的文化产品和资源的大量流失。 综上所述,大部分文化资源具备转化为产业形态的文化资本,但是这种转化并不依赖于文化资源自身,更多的是需要在对文化资源深度、广度的把握,对现代文化消费市场规律的把握,对文化艺术创作规律把握的基础上,对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重塑,从而通过传承和创新放大其社会价值和经济功能。


标签:文化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花木兰论文;
文化新论: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管理的核心和出发点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