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获取信息”是国际PIRLS阅读素养测评中的第一项阅读能力,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然而,学生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反思课堂教学,教师应做到目中有“生”、心中有“度”、手中有“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获取信息 现状与反思 培养策略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语文课程目标之一。《课标》也对“略读”和“浏览”能力提出了评价目标,即“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RLS阅读素养测评重点评价学生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的阅读能力,第一项便是“获取信息”,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获取信息”开始。
一、学生现状
从期末语文测试情况来分析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现状。
1.四年级学生答题情况。这是四上语文期末试卷中关于获取信息的一道试题:阅读课文《长城》第2自然段后填空。
以乡镇中心小学和农村完小的一个班级为例,答题得分情况如下:
2.五年级学生答题情况。这是五上期末试卷中关于获取信息的一道试题:阅读课外文章《深海活潜艇》后完成填空。
乡镇中心小学和农村完小一个班级的答题情况如下:
3.学生“获取信息”现状分析。从以上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信息提取不正确。四年级表现在“城台”和“堡垒”不能区分。课文中写道:“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城墙顶上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关键词应该是“城台”,这也是长城构造上正确的名称。五年级表现在第2点原因“氧气贮存在血红蛋白和肌肉”中,学生没有读懂这一原因,因而提取错误。(2)信息提取不完整。这是四五年级信息提取最大的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均在此处失分。如四年级“垛子的特点”有“两米多高、成排、有瞭望口和射口”,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关注到“有瞭望口和射口”;五年级关于皮肤的原因有两点,学生只能关注到一点。另外,学生提取信息时只抓住“什么”而不关注“怎么样”,如学生写“鲸的皮肤”,实际上应写“鲸的皮肤厚实”。(3)信息提取不概括。五年级出现了抄写文中原句的现象,学生能找到信息,但还没学会提取出关键信息。
二、叩问课堂
获取信息是阅读每一篇课文的第一步,是每位语文教师教学每一篇课文的必备步骤,为何耗时多却收效小?我们来回顾课堂,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学习《小猴子下山》时,教师提问: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呢?指名说,不完整时再指名说;有些老师为扩大发言面,特地请每一个学生回答一个地方。最后,教师小结:小猴子就是走过了这些地方。
从以上课例可以看出,“获取信息”这一教学板块往往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欠缺:
1.以个别代替全体。教师往往不给学生安排充分的阅读时间,以班级优等生的回答作为全体学生的阅读收获,没有让每一个学生经历“获取信息”的过程,大部分学生只是“听者”,而无“阅读和思考”。
2.以散点代替全面。教师往往从预设出发,只关注学生回答了几个点,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整理,因此,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知识是散点式的。
3.以知识代替能力。教师往往以记住这篇课文的几个信息为教学目标,而忽视了策略的指导,这样学生就不会迁移运用。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是记住几个知识点。
三、培养策略
1.目中有“生”,学为中心。让每一个学生经历真实的“获取信息”的过程,是培养此能力的第一步。教师要从关注自己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以“教过”为目标转向“学会”的目标。因此,应设计科学的学习活动,保证学习时间,展开学习过程。如学习《新型玻璃》一文时,《教师教学用书》中制订的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可以发现,此目标指向“知识”,忽视了“能力”,更没有过程和方法。我们可以把目标细化为“通过圈划默读等方法,借助表格提取概括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在此目标引领下,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
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收获。
2.心中有“度”,循序渐进。心中有“度”,即教师要明确各学段各年级对“获取信息”的目标和内容。
《课程标准》中各学段在“阅读”和“口语交际”方面的目标如下:
可以发现,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随着年段升高而提高,要点逐渐聚焦,途径逐渐多元,阅读面逐渐广泛。
统编版教材非常重视“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要素,反复要求,循序渐进。这是已使用的一至三年级教材统计:
3.手中有“法”,策略助力。笔者以四上《颐和园》第二自然段教学为例。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圈出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通过交流呈现右侧导图,要求学生借助导图介绍长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游记”这一文体抓特点写景物的特征。但从实际教学来看,学生凡是信息就摘录,属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景物特点不清晰。如何获取正确、完整的信息呢?(1)前后联系,找出重点。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用的,所以要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出主要信息。(2)整理筛选,比较表达。找出主要信息后,应对信息进行整理,这时可借助一些合适的学习工具,如各类导图。统编本三下教材课后习题中提供了较多的导图,有表格,也有流程图,让阅读思维可视化。通过整理以上信息,学生有两个发现:一是长廊的特点是很长,又很美;二是作者先整体描写,再写内部,最后写外部,写得很有顺序。
整理后,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比较信息的表达是否正确、是否简洁、是否完整,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
获取信息能力,是阅读能力的第一层级,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教师以学生阅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大量阅读实践为主要途径,以前后联系、找出重点、整理比较为基本策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谈统编教材中“提取信息”语文要素的落.小学教学参考 语文,2018年7月。
论文作者:孙红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信息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这是论文; 目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