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 张燕玲
摘要: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交流与互动中,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升,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还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竞争,更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此,学生不仅获取知识,而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立足实际,积极为学生创造适合小组合作交流的条件,帮助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合理组建小组
分组的不合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消极影响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对于分组问题要认真对待,不能根据座位或者成绩等进行就近分组,还要考虑到学生性别、性格、学习态度、成绩以及学习能力等,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合理分组。小组人数以2-4名为宜,小组中的优秀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要有适当的比例,至少要包含1名优秀学生和学困生,小组成员的能力特点、数学水平、性别都要保持均衡,并且小组人员的认知能力和基础要保持较大的一致性。小组成员都要负责一项工作,结合合作的需要及成员特长进行分工,设立监督员以纠正合作学习中其他成员的解释或总结错误,设立联络员以联系并协调小组和教师与其他小组之间的关系,设立记录员以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设立发言人做总结发言,各司其职,保持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互帮互助,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成绩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分数,并记录到小组总分中,设置相应的奖励,提高小组内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小组主动做出贡献。
二、明确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学习的任务是第一位的,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目标和方向,让合作学习有序进行。对于合作学习任务的选择,作者认为:具有启发性的和任务会使学生更加的偏爱,而合作学习的目标应当是“跳起来就可以摘到的桃子”。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是要依据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点,有一定复杂难度的知识点就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在选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内容时要确定那些复杂的问题与知识点作為任务,特别是对于初中的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比较偏爱一题多解、探究性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开展讨论和争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开展互动和交流。从原则上说教学内容的思维空间越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优势越显着,因此选择那些开放程度大、思维难度较高的内容,运用合作学习,能发挥学生思维碰撞的优势,会扩大合作学习的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精心设计悬念拓展学生思维
无论学习什么样的知识,都需要一定的动机,需要任课教师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指导和激发,精心设计悬念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深度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握住教学重难点,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善于设疑、合理设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化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因式分解的概念意义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提公因式这一旧知识,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出新问题,再引导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和剖析,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新问题的特点并探究出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也便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分解因式:amy-any;2mx+4amx;3a2+30,教师在展示题目之后,提问学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多项式,可以进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初次看到这些题目不知道教师的用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去观察题目、讨论题目与本章节知识的联系,从而发现问题。从这个环节的教学实际来看,问题的设计起到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基础。
四、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难懂,难记的公式、复杂的运算让学生十分头疼,这主要是教师占用大部分时间讲解理论知识,并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的结果。因此,教师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预估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时间。在数学课堂教师要参照班级中等偏下的学生为标准预设时间,在合作学习中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快速完成,剩余时间就可以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中等生在分析思考的同时受到启发,自然而然推敲出正确的答案,不同类型的学生基本在同时间段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合作对象,教师要深入研究每节数学课程内容,准确把握好介入课程的恰当时机,才能保证合作学习活动的高效性。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相关内容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引导学生在互助合作中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诠释。
实践证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很多的优越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们个个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自身定位,最大限度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指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加强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覃俊文.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43).
[2]李月明.论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6).
[3]常淑清.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意义及注意事项[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5).
论文作者:张燕玲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