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旅游消费与收入关系实证研究_边际消费倾向论文

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旅游消费与收入关系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凯恩斯论文,收入论文,理论论文,实证研究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旅游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旅游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根据文献检索,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旅游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研究。纵观这些研究,大致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在研究旅游消费众多影响因素时,将收入作为其中一个变量加以考虑,研究以定性为主,多限于统计数据的分析及经验数据的解释层面[1,2],也有少许定量研究,但研究侧重点不同,大多只是得出GDP(或GNP)是影响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的结论[3-5];二是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旅游消费模型的研究逐渐增多,此类研究或主要探讨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GDP)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6-8],或利用旅游者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对全国或特定地域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与收入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8-11]。综合来看,目前有关国内旅游消费与收入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缺乏理论支撑、研究不够深入及研究范围过于狭窄和对象单一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消费函数历来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从绝对收入理论到流动性约束假说,其研究理论已较为成熟,但现有旅游消费模型的研究却很少以这些理论为依据,也缺乏计量经济学理论支撑。所谓研究不够深入,是指现有研究都只是得出旅游消费与所谓的收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的简单结论,至于它们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则没有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研究范围的狭窄和对象的单一是指,学者们对收入分配与旅游消费的关系及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等问题至今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凯恩斯消费理论为支撑,结合计量经济学理论构建消费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收入及其收入分配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对比分析,不仅具有实践意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理论研究的缺失。

2 理论分析框架及模型构建

2.1 凯恩斯消费理论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指出,当期实际收入是当期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如果用C表示消费,Y表示收入,则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简单地表示为C=f(Y)=α+βY,其中α为自发性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Y为由消费倾向引致的消费,随着实际收入量的增加,消费量也会增加。如果用ΔC、ΔY表示消费与收入的增加量,则ΔC与ΔY同方向变化,但ΔC始终小于ΔY,0<β<1,且递减;满足个人及家庭目前基本需要的动机总是比储蓄动机更强烈,但当舒适感达到一定程度,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用于储蓄的比例也将更大,更高的绝对收入总是会扩大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距。如果用APC表示平均消费倾向,则APC=C/Y,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用于储蓄的比例将会增加,APC相应就会下降,也即意味着采取“劫富济贫”式的收入分配政策,整个社会的APC就会提高,相反收入差距过大,APC就会降低,产生消费需求不足[12]。

2.2 模型构建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收入及其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现建立如下两个消费函数模型[13]:

其中,APC表示城乡居民国内旅游的平均消费倾向,G表示城乡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a、b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i=1,2;1代表城镇居民,2代表农村居民。

2.3 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本文将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分别作为研究的总体,并假设所有城乡居民都有可能成为国内旅游者。选取反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指标有两种方法。以城镇居民为例,一是总量指标,即用城镇居民年总旅游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年总可支配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模型;二是人均指标,即将城镇居民年总旅游消费支出换算成年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再与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构建模型。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全体城镇居民的年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与旅游统计年鉴上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旅游消费支出是不同的,前者是城镇居民年总旅游消费支出比城镇居民总人数;后者是用城镇居民年总旅游消费支出比城镇居民出游人数。因此,直接用统计年鉴上公布的城乡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支出与人均收入构建模型,得出的β值并不表示国内旅游的边际消费倾向,只是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与城镇出游者旅游消费支出之间关系的简单反映。

本文选取1994-2007年间的城乡居民年总旅游消费支出和年总可支配收入数据进行分析。居民年总可支配收入由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为人均纯收入)乘以总人数计算得出。原始数据均来源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在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用城乡居民内部的基尼系数来表示。农村居民1994-2007年的基尼系数来源于《2008中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年鉴》农村居民纯收入及增长情况。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由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各年度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中的收入7分组数据计算得出。计算公式为G=PIL[14],其中P为每组人口份额行向量;I为对角线元素为0,对角线上方元素为1,下方元素为-1的方阵;L为每组可支配收入份额列向量。基尼系数即为上述3个矩阵的乘积,用EXCEL的矩阵相乘函数MMULT可以直接计算得出。相关数据见表1、表2。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2003年“非典”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较大,故为了使研究更为精准,本文在构建城镇居民消费模型时剔除了2003年的数据。

3 实证分析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是建立在收入与消费变量是平稳时间序列数据的基础上的,但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收入与消费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用非平稳的时间序列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可能会产生伪回归。通常采用差分方法可以消除非平稳趋势,但是变换后的序列由于不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使得化为平稳序列后所建立的模型不便于解释。恩格尔(Engle)和格兰杰(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及其方法为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建模提供了另一种途径[15]。协整的基本思想认为,尽管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变量中每个都是非平稳的,但他们的线性组合有可能消除趋势项的影响,成为一个平稳的组合,协整意味着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拥有协整关系的变量即使自身是非平稳的,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模型也不会存在伪回归。本文依据协整思想,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 5.0对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收入及其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3.1 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

3.1.1 模型估计与检验

3.1.2 结果分析

从上述的回归结果来看,收入是影响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城镇居民自发性国内旅游消费为214.31亿元,即使当年年总可支配收入为0,城镇居民也要动用以前的214.31亿元储蓄进行国内旅游消费;其国内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0.064,说明城镇居民年总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00亿元,其中的6.4亿元会用于国内旅游消费。农村居民自发性旅游消费为-1414.64亿元,说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还较低,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才会进行国内旅游消费,旅游消费对他们来说仍属于奢侈品而非必需品;其国内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0.1237,说明农村居民年总纯收入每增加100亿元,其中的12.37亿元会用于国内旅游消费。农村居民国内旅游边际消费倾向较城镇居民高出0.0597个百分点。

恩格尔曲线揭示了消费者收入和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因商品类型不同而不同。对于劣等品,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反而会减少,边际消费倾向为负;对于必需品,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会增加,但需求增加的速度要慢于收入增加的速度,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但递减;对于奢侈品,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会增加,且需求增加的速度大于收入增加的速度,边际消费倾向递增[16]。1994-2007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5.9%和8.47%,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为15.5%和21.57%,城镇居民消费增长速度比收入增长速度低0.4%,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增长速度比收入增长速度高13.1%。同时,从国内旅游边际消费倾向来看,城镇居民国内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从1994年的0.094下降到2007年的0.081,而农村居民由0.019上升到0.110,进一步论证了当前国内旅游消费对城镇居民来说是必需品而对农村居民来说仍是奢侈品的结论。所以回归模型中得出的农村居民自发性消费为负是合理的,同时说明凯恩斯消费函数中α>0、β递减的结论对于奢侈品并不适用。

3.2 收入分配差距与旅游消费的关系

3.2.1 模型估计与检验

利用white检验法对方程(9)、方程(10)进行异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两方程均不存在异方差,故而方程(9)、方程(10)为反映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的最终方程。

3.2.2 结果分析

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与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居民基尼系数每上升0.1,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就会下降0.0051,说明城镇高收入阶层的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在逐年下降,收入越向高收入阶层集中,总体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越低;农村居民基尼系数每上升0.1,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会上升0.0694,说明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较低,国内旅游还只是高收入阶层的特权,所以收入越向高收入群体集中,其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也越高。

4 结论及建议

(1)城乡居民年总可支配收入与年总国内旅游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居民年总可支配收入增加100亿元,则会有6.4亿元用于国内旅游消费;农村居民年总纯收入增加100亿元,会有12.37亿元用于国内旅游消费;同样增加100亿元收入,农村居民会多花5.97亿元用于国内旅游消费。

(2)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与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居民基尼系数每上升0.1,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就会下降0.0051;农村居民基尼系数每上升0.1,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会上升0.0694。

(3)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已经大众化,成为必需品,其消费倾向出现小幅递减,1994-2007年间,其边际消费倾向由0.0940下降到0.0810,平均消费倾向由0.0710下降到0.0678。目前,城镇居民仍是国内旅游消费的主体,旅游消费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故而应通过调整其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等措施提高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的消费倾向,尤其是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

(4)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虽逐年提高,但国内旅游仍属于奢侈品范畴,其消费倾向逐年递增,1994-2007年间,其边际消费倾向由0.0190上升到0.1100,平均消费倾向由0.0168上升到0.0737。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对于促进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作用较大。

(5)凯恩斯消费函数中α>0、β递减的结论对于奢侈品并不适用,现实中存在α<0、β>1且递增的情况。

标签:;  ;  ;  ;  

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旅游消费与收入关系实证研究_边际消费倾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