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开放的成本、风险和应对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金融论文,成本论文,风险论文,应对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我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国际经济社会的一员,国内主导舆论宣传人世能够分享人类物质文明的共同成果。但是,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决不可能把国门一打开,馅饼就从天上掉下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有条件的,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就需要付出代价。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不努力创造条件,要达到分享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金融资源,是不可能的,相反还很可能会丢掉市场,损害国民福利,损害经济主权。因此,中国金融的开放与改革和发展面临许多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诸如中国金融业开放的成本问题、我们的承受能力、怎样练好我们的内功和我们需要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我打算从宏观层面和决策角度谈谈个人意见。
一、中国金融开放新阶段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大家都知道,我们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22年,所以开放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是,我们今天研究金融的对外开放,面临的形势与前20年不一样,所以是老话新提。我国今年11月份很可能会顺利地加入WTO,这是金融开放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我国金融开放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按照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成员达成的协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5年的过渡期。按照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所作出的承诺是有代价的,主要就是中国的国内金融市场在5年之内要对外全面开放,5年过渡期的开放日程表为:
(1)银行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头两年,外资银行在中国就可以经营中国企业的人民币业务;(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5年,外资在华金融机构就可以经营中国居民的人民币业务。这是对外资银行逐步开放的两个步骤,头两年开放法人单位的人民币业务,后三年开放居民自然人的人民币业务,这是我们的承诺、代价,也就是我们开放的成本:(3)五年之内,取消外国在华银行设立机构的地域限制,在空间上全面开放;(4)外资银行在五年内可以办理汽车融资贷款;(5)允许外国人拥有合资公司参与基金管理,获准国内证券的包销以及B股交易的权力。(6)保险市场,保险业立即开放高风险项目的保险,开放再保险,放开高风险保险市场。开放50%的人寿保险股份,中国的13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具潜力的保险市场。我们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两年内,保险公司的股份开放51%,到过渡期结束时,全面开放外资保险机构的商业范围。这些商业范围包括占我们保险业85%保费收入的那些保险业务:一是集体保险,二是健康保险,三是退休金保险。
(一)21世纪初,中国金融开放的全新发展阶段与前20年比较最主要的特点:
一是我们的金融在21世纪的开放是从主动利用的开放转变到履行协议,兑现承诺的开放。我们必须考虑这个重要的问题,决不能用前20年的思维方式、方法、理念来对待现在的开放。在这个时期开放的主动权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二是从业务技术层面的开放转变到制度层面上的开放。前20年,我们的开放是业务技术层面上的开放,而现在已经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制度上的问题,是制度的开放。世界贸易组织实际上是一种制度,是一个制度概念,是贸易服务全球协议,所以我们的开放必须从制度上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接轨。这样就必须全面改革现成的旧制度,金融是服务业的一部分,开放金融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一部分,这种冲击不仅仅是客户、业务种类的冲击,是制度的冲击,制度的改革问题。改也得改,不改也得改,不改革就不可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就不可能兑现在协议上做出的承诺。
三是改革开放从前20年自上而下的内力推动转变到由外向内的外力推动开放。
(二)中国金融开放新阶段的三大特点,决定了我们面临宏观上的两大挑战:
一是制度的挑战,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安排差距还是很大的,这是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对制度挑战的时间并不多,最多5年,我们的金融制度要融入国际金融轨道,任务艰难,形势非常严峻。因为要从计划金融转向市场金融,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转变到以现代公司制为主体的股份制银行制度。这是一种制度性的根本转变。
二是面临效益和安全的挑战。市场的根本机制就是竞争机制,在这当中,优胜劣汰,准效率高,谁就主动。再者就是安全,市场大门打开之后,金融安全和效率问题,都是事关国家经济金融生死存亡的问题,也是直接危及国家主权的问题。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蔓延到东南亚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曾经是亚洲四小龙的国家,暴发金融危机以后,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平息金融危机,但这些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出的承诺代价巨大。有许多有识之士通过东南亚金融危机都忧心重重地感到21世纪的战争不再是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战争,而是不动一兵一卒的金融战争。我想这就是金融改革开放的成本,它包含着制度的转换成本、替代成本和创新成本,所以这种成本往往是巨大的,我们在认识论上、在理念上要更有所考虑。
当然我们金融开放也存在潜在的巨大收益,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决策正确了,就会在开放中获得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共享人类现代技术的成果,可以加速经济的发展,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加快进入世界金融市场的步伐,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但是,这些绝不会自然而然到来,必须靠我们的努力,靠正确的决策才能得到。经济学中的成本、风险、收益,决定性因素是做好我们的事,做不好我们的事,高风险不可能带来高收益,金融开放就可能成为国际投机资本掠夺高额利润的场所。因此我们决不能盲目乐观,否则巨大的预期和落差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中国金融开放的安全因素和承受能力
(一)从内部来看,中国金融开放面临三大不安全因素:
1、银行不良资产积累的风险
这里讲的银行不良资产风险不是以前有多少,而是银行不良资产不断积累的风险。目前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剥离的银行不良资产1.4万亿元人民币,而新的不良资产又继续发生,不良资产的比率仍然处于高水平上。老的不良资产还没有处理,新的不良资产又上去了,这是一种积累。资本充足率,按照巴塞尔协议是8%,我们补充了2700亿元,资本充足率当年就算达到8%,第二年又掉下来了。为什么呢?因为银行资产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资本靠什么与资产同比例增加呢?在现在的制度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一不能扩股增资,二不能提高资产折旧率,三不能调整资产风险权重,四是表外业务受到严格的限制,我们银行的资本是没有来路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国门打开,面临着呆账、坏账必须降下来,资金充足率又上不去,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在下降,优质客户群在大量流失,这将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面临的致命威胁。
2、潜在金融泡沫风险
(1)股市泡沫。也就是资本市场泡沫。有人说:我们的股市泡沫有一点,叫浪花,不严重。市赢率只有40倍。我认为,实事求是地看,股市泡沫对宏观经济的威胁是非常严重的。从股票市场构成的上市公司、政府行为、中介机构、投资者四大基本要素看:一是上市公司的质量,1200多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显示亏损面达60%到70%。二是政府行为,政府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困难,一味地考虑储蓄存款的转移,政府的筹资行为严重,市场机制不完善。三是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在内的中介机构都不能严格地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至于误导投资者。四是我们有4000多万股民,94%是散户,其中1300万是下岗职工,机构投资者占6%。这样一种市场,一旦股市出现风险,大家可以想象会出现什么严重的后果。
(2)房地产金融泡沫。在90年代初期的开发热中,许多地方的房地产业使很多地区的资金套牢,成为风险资产,就说明了这一点。那么,目前的房地产大开发是否存在风险和泡沫也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3)储蓄存款和外汇存款同增同减形成的泡沫。这是一种很隐蔽的泡沫,人民币储蓄存款和外币储蓄存款的转换,一种情况是在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高于境外储蓄存款利率的情况下,海外有一大批套利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市场,把外汇卖给银行,换取人民币,同时,又以人民币储蓄存款的形式存到国内银行,这样在我们的账面上储蓄、外汇同时增加,套取高额利润,在广东、深圳、浙江一带这种现象非常明显。另一种情况是,我国经过7次大幅度下调利率以后,国内利率水平比境外利率水平又低了一倍,加之征收20%的利息税,从1998年以来套利资本又纷纷外逃,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又兑换成外汇,导致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存款增幅同时下降,严重扭曲国际收支的内外均衡格局。
3、制度的风险
我们的金融制度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风险主要是产权不明晰,追求政绩的好消息,黑箱操作,不透明。我们的利润率是充满水分的,由于不透明,真实性大打折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要按国际会计准则办,这样制度形成的风险也就显现出来了,必然严重损害我国银行的国际信誉。
(二)从外部来看,存在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十大因素
1、资本的非法流入流出。从改革开放20年来看,我们利用外资3000多亿,与非法流出的基本持平。最近5年每年平均有100亿美元资本外逃,如1999年从外贸顺差看当年460多亿美元,但是当年外汇储备只增加60多亿美元,400多亿美元流失不见了,虽然不能说全是非法的,但有大量的资本是属于非法流入流出的。
2、经济全球化对我们金融安全的威胁。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经营的方式很落后,如果经营方式得不到改善,就很可能导致我们金融市场开放以后的负效应。
3、外资银行进入后将造成我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优良客户的流失、人才的流失,加之利率市场化改革受国际资本的冲击,特别是短期资本的冲击,对我们金融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4、美国金融霸权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威胁。美国为什么废除了实行半个多世纪分业经营的金融制度,实行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制度,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抢占21世纪国际金融市场霸权地位的重要策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发言权是最大的,我们一旦进入之后,美国一定会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主权,乃至国家主权提出要求。这一点要充分估计到,这是政治金融学要作出回答的课题。
5、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没有开放,我们是正常贸易下的人民币项目实行有管制的开放。但是,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加之利率市场化改革,必然引起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6、国际游资的冲击。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大体上有国际游资10万亿美元在全世界追逐利润。中国金融市场一开放,这是国际游资袭击的一个重要目标。
7、网络金融的发展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威胁。
8、金融科技装备水平落后,特别是国产化水平低。这是我们金融安全最大威胁,因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须发展网络银行,目前技术靠引进,就构成潜在威胁。
9、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与开放形势下对监管发展要求的差距。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很不适应国际金融发展的要求,九大跨区中央银行的建立是借鉴美国的模式,是把美国的分权制度拿来达到我们的集权制度,仍然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完善的问题。
10金融立法滞后。金融法制不健全,存在很大一块空白,一旦开放,和国际接轨,我认为,现在我们在国际金融当中,维护国家主权,也缺少有力的防范措施和能力。
三、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选择和条件创造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集中到分业还是混业,如果混业,需创造哪些条件。面对开放,我们如何练内功?
(一)中国银行业经营模式面临的冲击:
一是金融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需要提高我们银行的盈利水平,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竞争能力,要求发展混业经营,从分业转向全能合业制。
二是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降低风险,维护安全,必然要求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多元化,如果单纯靠贷款是不可能提高盈利水平的,目前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和将要进入中国的世界大银行相比差距巨大。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2000年税前利润折合美元13.89亿,同样美国的四大银行,同年税前利润26.34亿美元,比我们多一倍。这里面还存在着一些统计指标的差别,实际差距还大一些。从资本收益率看,我们工行2.5%、中行3.4%、建行2.1%、农行2%。美国的花旗银行29.4%、大通银行25%、美洲第一银行31.3%。英国四大银行也在20%-30%之间。德国也在20%,这些都是全能银行,都是超市,我们还是专卖店。从改进财务状况出发也必须实行混业经营的模式,实现资产多元化,才能提高盈利水平和资本收益率。不仅如此,而且我们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兼并重组所产生的资本运作,也都要求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投资服务。工、农、中、建是中国银行业的垄断者,没有工、农、中、建全能制银行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
三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银行竞争能力,协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使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形成一个互补的效应,也要求工、农、中、建发展混业经营。如不能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继续分业,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对工、农、中、建必然带来极大的冲击。诸如引致资金分流,支付能力下降,特别是对中小商业银行。又如引发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速度减慢,市场份额萎缩、下降。更有甚者,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产结构短期化的发展趋势,优势客户的流失,劣质客户的沉淀,将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获利空间的缩小,赢利来源的减少。由于新的利润增长点的转移,要求我们必须发展混业经营。同时,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必然产生投资银行业务服务需求,不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就不可能在国有企业改制,在公司制建立过程中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所以,为了继续发挥银行的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混业经营的选择是必然的和紧迫的。
(二)由分业转向混业是需要条件的,从基本方面看,至少有四个重要条件:
1、银行必须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所谓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要达到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在三性原则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安全的行为规则。这就必须建立我们国有商业银行严格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
2、要有健全的市场体制,包括完善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结构,完善的市场信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有效的混业经营。
3、完善的法律环境。要能够做到依法经营,依法监管,建立法制化的经营环境。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环境实行混业经营就没有法律依据,这没有混业经营规矩。
4、中央银行要具有强有力的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能力。虽然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离实行混业经营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当前发展情况看,从分业到混业是一个过程,现在每迈一步都有很多问题,任务艰巨。
四、中国金融开放中与外资金融机构争夺的重点和对策
(一)开放中金融争夺的重点到底在哪?据我个人判断,外资银行凭借其新业务、新技术,利用灵活的经营机制,会首先争夺三大重点。
一是中间业务市场,因为中间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是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二是优良客户,由于他们机制灵活,业务创新快,熟悉国际金融环境,加上高效、灵活、优惠条件,这是不能轻视的竞争力。三是业务骨干,这是外资银行争夺的重中之重。业务骨干的流失会导致中资银行优良客户的流失,利润增长点的缩小,不良资产上升,外资银行采用人才本地化,以华治华,达到成本最小,收益巨大的目的。从目前的情况看,现有的外资在华金融办事机构,大多都是我国银行的人才。通过竞争人才,达到竞争中间业务、优良客户、分占市场等目的。
(二)应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我认为应从十个方面考虑:
1、加强干部培训,培养一支具有现代金融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金融国际化的关键是人才国际化,这是刻不容缓的基础建设。我们现有的国内干部队伍中金融国际化人才差距很大。工、农、中、建60%员工综合水平低,真正具有转换素质的干部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现在90%以上员工应对国际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是最核心的矛盾。
2、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产权制度改革和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关键是资本结构如何多元化和内部治理结构中如何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3、提高中央银行监管能力,完善新的监管体制,理顺监管关系。似应考虑建立国务院金融监管委员会,实行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统一监管体系。这也是当前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新趋势。
4、实施审慎的会计原则。提高透明度,规范财务、统计、审计报告制度,所有财务、统计、审计报告制度都要按国际标准办理,以切实提高透明度。
5、放宽金融市场对内准入的条件,允许国内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打破国家垄断金融的格局,实现本国金融机构多元化。这是应对入世,抢占国内市场,建立抵御外资金融机构的一项势在必行的考虑。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首先是要对内开放,对内开放是对外开放的前提,没有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就是廉价出让市场。现在我们的金融市场对外是开放的,对内是禁入的,这种格局不可能面对新阶段开放形势的需要。
6、逐步推进混业经营和综合管理的体制,发展全能银行,条件成熟后,顺应国际金融监管的潮流,监管体制由三元制向一元制转变。
7、调整资本市场结构,发展对中小企业开放的资本市场,扶持中小企业上市。
8、有步骤推进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
9、加快银行的技术改造,改善业务经营条件,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特别是提高电子化技术的国产化水平。
10、尽快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
标签:金融论文; 混业经营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银行监管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风险成本论文; 监管条件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