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哲学观念的变革”笔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发展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哲学论文,笔谈论文,发展观论文,需要什么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观?它有什么新的特点?
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但以往人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主要讲普遍意义上的发展,探讨的是如何通过革命手段实现社会制度更替,推动社会发展。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必然有新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发展观,就是一种随时代发展而发展了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它主要探讨在一种社会形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社会如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一种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它强调的是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全面性。主要表现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理想目标,这个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完全实现,但它应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努力追求的目标。要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努力做推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作。要努力创造各种条件,通过各种形式,让每一个人的才能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得到最全面的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是要纠正以往社会发展中的片面性,不是以经济发展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惟一指标,而是追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存环境的综合全面发展,社会经济因素与社会其它各种因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则能更有力地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协调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发展观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发展观。它克服以往发展顾此失彼、对立冲突的不协调性,强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的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社会各阶层、各种关系之间的协调发展。这里说的协调性,实际是一种稳定、有序的状态,是事 物内部各方面之间、社会各种力量各种关系之间所保持的一种协同、平衡、稳定、有序 地向前发展的态势。这是和平建设年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基本态势,只有处在这种 基本态势中,社会发展才能得以实现。客观地或人为地破坏这种协调发展的态势,社会 发展就无法成为现实。由于社会矛盾客观存在,社会关系不协调现象经常发生,作为社 会主体的人就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协调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各 种社会关系和矛盾,使其处于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理想状态, 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将突出地表现 在社会改革的各个层面、各个部门之间,如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精神文 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之间、法律制度建设与道德理想教育之间等。克服这些关系上的 顾此失彼,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 ,积极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减少对立冲突,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 重要手段。
可持续性。以往的发展观,由于片面强调物的发展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使可利用的资源枯竭,发展达到极限,难以继续下去。可持续发展观正是针对这样的历史现实提出来的,是一种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兼顾的可持续发展观。这种可持续发展观在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它首先表现为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发展既要对自己这一代人负责,更要对子孙后代负责;其次表现为人们理性地意识到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即过去、现在、未来是不可分割的,从而自觉注意克服发展的盲目性、自发性和短期性;第三表现为人们更加重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因,强调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不断深入,因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这个国家或民族本身,是由其内在因素、内在关系决定的。
笔谈统编:朱葆伟
标签: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