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实施论文_叶来

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实施论文_叶来

叶来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邱场镇中心幼儿园 644000

【摘要】幼儿园的孩子在生理、心理方面不成熟,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内教养工作综合的质量,尤其是班级保教人员的护理和引导水平。因此为幼儿制定常规,并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保证教养质量的关键。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他是幼儿园为了幼儿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常规;常规教育;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2-115-02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常规教育的作用。

什么事规矩,规矩就是需要在某一事物或者是必须要去实施进行遵守,幼儿园常规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需要,以这些标准、法则或习惯为教育内容常规究竟是什么?《现代汉语字典》里解释是"沿袭下来经常使用的规矩。"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把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不应该怎么做。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园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以管理为目的。

说到常规教师往往会想到让幼儿遵守纪律。常规教育就变成对幼儿行为的约束。教师就是管理者,教师要幼儿怎么做,幼儿就要怎么做。一般教师的观念还是传统常规教育经验,这让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内容、要求,甚至是方法都是不合时宜、刻板保留着以前过时的传统。有些教师一味地让幼儿"自由"活动,而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样过于放纵幼儿的教育也不是成功的常规教育。没有与家及时做好沟通,家长往往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却容易忽视孩子的缺点,教师没有和家长进行沟通。对常规的坚持不够。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方法

(一)利用幼儿模仿能力,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班级里活泼、好动的幼儿较多,这一部分幼儿虽然性格开朗、爱说、爱跳,给班级带来了生气,但同时又由于他们好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某些常规行为习惯养成上较欠缺。例如:我要求幼儿每次端小椅子要两只小手扶着轻轻的端过去,可总是有许多孩子就习惯椅子地拉着过去,椅子和地板互相碰撞,发出很大的响声,根本没有达到“轻轻”的要求,我强调了多次,效果也不是很好。我就利用幼儿时期模仿能力特别强这个特点,先是上一节课(教他们念一首儿歌,“小椅子,我会搬,两手抓住放胸前,一个一个叠着放,整整齐齐真好看”。)在教的时候把动作加进去让小朋友学,人们常说: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老师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慢慢地,班里出现乱放、乱推小椅子的现象好了很多很多,每次幼儿搬椅子时都是很自觉地边念儿歌边搬椅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老师一定首先不做。

(二)、采用榜样激励,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一日常规的教育方法。幼儿时期虽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我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一日常规,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常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要准备上课叫小朋友坐下来时;第一为了保护自己的嗓子,第二让幼儿更快的静下来,我就会轻轻的敲着铃铛,我会说:“我表扬程程小朋友,他小脚并拢了,坐的很漂亮,小朋友们就会很快的学着坐好了,在上课时,我会说,我听到xx小朋友发出的声音很好听,老师很喜欢,”小朋友马上就会发出响亮的声音了,

我觉得幼儿只要用一个小粘贴、一句表扬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或举起你的大拇指等等。通过多表扬鼓励,孩子们的一日常规就会慢慢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虽然我现在好在努力,做的离我的要求还很远,但我还是觉得只要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和行动就一定会做到。

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喜欢被表扬和鼓励的,所以对幼儿的正面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该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式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比如:幼儿洗手后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有幼儿感冒了,于是我就把洗手说成是给“小手洗澡”,洗了澡才不会有细菌,把小手擦干,才不会咳嗽,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幼儿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老师做好榜样的作用、言而有信、信而必实孩子的模仿性强,思维具体现象,教室、家长甚至是同伴间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同时不可无视孩子间的模仿作用,切实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契机,让幼儿向幼儿学习,幼儿教幼儿,这也是常规培养中的有效方法,老师说话要算数,并说到做到。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孩子参与常规的制定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尊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可以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 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的关键

(四)保持家园结合

在园的一日生活环节与生活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在幼儿所学到的规则和规矩在家里也要保持一致,5+2=?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学题,在幼儿园所学到的加上放假的周末两天,如果家里和幼儿同时都保持一致那么最终得到的答案就会远远超过真正的答案,那如果是周末两天或者是平时家里幼儿园都完全不一致最后所得到的答案肯定为负数。

教师也要利用晨间接待多于家长及时沟通该幼儿在园的一个表现或者询问家长幼儿在家的一个表现,如有问题需要改进。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和家长共同采取一个办法正面的去引导幼儿改正。家园结合所达到的效果是你意想不到的,所以保持一定的家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三、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很多老师认为小班和托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刚入园时抓常规的最佳时机,到了中班和大班后幼儿自主性萌发后就难管教了。于是,对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进行常规训练,当然,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小年龄的幼儿确实抑制性能力相对较弱,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较差,大年龄的幼儿抑制性能力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正是基于孩子之间存在的这些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过多的统一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不同年龄幼儿的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年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也应从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认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儿童社会发展张文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吴文菊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幼儿园常规教育参考用书》北京市幼儿园品德教育教研组.

论文作者:叶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  ;  ;  ;  ;  ;  ;  ;  

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实施论文_叶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