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论文

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朱连操,王帆

(江苏师范大学 智慧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摘 要: 本文以中国知网收录的1094篇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以知识图谱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揭示了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现状与来来趋势。从年发文量看,终身教育研究可以分为起步、蓬勃发展和理性反思三个阶段;从关键词看,研究热点有“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化)社会”等;从作者维度看,研究终身教育学者人数众多,但彼此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作者合作网络;从研究机构看,终身教育的研究机构分布广泛,核心力量聚集于江苏省和上海市,尤其华东师范大学最为突出,学术贡献最大。最后,文章给出进一步的总结与思考,期望为终身教育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现状;CiteSpace

一 引言

众所周知“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学者保罗·郎格朗于1965年在“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委员会”首先提出。1979年5月,张人杰撰写的《终身教育:一个值得关注的思潮》的文章,被认为国内介绍终身教育的第一篇论文[1]。在中国知网,检索篇名“终身教育”,可以发现最早是1980年梁忠义在《日本教育情况》期刊发表题为《关于日本的终身教育问题》的文章。伴随改革开放,亦是终身教育从国外引入国内,由一个思潮、理念转变为一种战略、一项政策不断发展、完善的时期。十七大报告,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从近三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看到党和国家对于终身教育是高度重视,从顶层设计是在不断往前推进。在新时代之际,回顾终身教育的研究现状可以更好的指引未来研究方向。为此,笔者利用 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到的国内终身教育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新时代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添砖加瓦。

小麦红蜘蛛属于瞒类,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高发虫害。红蜘蛛吸食小麦汁液后造成小麦苗上出现斑点,虽然通常不会造成小麦坏死,但是群体密度增大后可造成叶子变成红褐色、不能抽穗以及植株枯死的情况,春季是此虫害的高峰期。

二 研究方案

(一) 研究工具

CiteSpace是Citation Space的简称,译为“引文空间”。CiteSpace 是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的一款专门用于学术文献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2]

(二) 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CNKI高级检索,检索篇名为“终身教育”的期刊文献,时间设定为“不限到2017年”,来源类别选择“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共检索到1138篇文献。通过条件筛选,确定1094篇符合CiteSpace软件要求的文献集。其中最早的一篇为钟志贤等于1992年发表的题为“现代远距离教育与终身教育”。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年发文量分析

研究领域的发文量被看作是科学研究发展的一个核心指标,能反映该研究领域的进展以及学者的研究热度。

图1所示,终身教育文献在1999年之前较少,这一阶段(1979—1999)为终身教育起步阶段:国内学者主要是引入终身教育理念,对终身教育的定义进行阐释,对国外(日本、韩国)终身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学习、理解和吸收;缺乏对终身教育的本土化研究。第二阶段(2000—2011)为终身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国家政策的指向性对学术研究的影响非常大。1998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体系,促使2000年和2001年成为第一个小高峰;2003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部分凸显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促使2004年有一个顶峰;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促使2008年的发文量激增;2010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继续教育作为八大教育任务之一,促使终身教育发文量达到巅峰。第三阶段(2012—2017)为终身教育的理性反思阶段。国家政策文件引导固然重要,但学术研究需要保持理性。终身教育在中国发展三十多年之后,学者们需要进行反思与总结,需要考虑一些现实问题。

图1 终身教育发文趋势图

近三年来,江苏省企业遭遇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平均每年100起左右,绝大部分涉及专利、商标侵权。这表明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打压江苏省企业的重要工具,直接影响江苏省企业“走出去”,影响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而江苏省目前政府或维权机构对于涉知识产权海外纠纷企业的支持不能满足其需求,无论是资金支持还是智力支持都无法匹配此阶段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水平。

(二) 关键词图谱分析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有关终身教育的1094篇高质量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对作者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研究学者的分布,了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及其研究的重要成果。对终身教育数据集进行处理,发现共有903位不同的作者形成194条关系。因此,终身教育领域研究学者数量很多,但彼此之间缺少合作交流,作者共现网络密度很低,没有在全国形成较为凸显的合作群。同时发现,终身教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者有:吴遵民、陈乃林、孙孔懿、黄欣、高志敏等人。通过统计终身教育高产发文更加凸显吴遵民和陈乃林的学术影响力。由图谱信息回溯学者所发文献,发现:吴遵民教授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立法的探讨;陈乃林担任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会长、全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关系、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关系的探讨,也介绍一些江苏省在终身教育方面的实践探索。

通过发文量可以反映出学术团体和机构在终身教育领域的研究实力。通过统计,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12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10篇)和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9篇)占据发文量前三名,表明这三个机构在终身教育方面处于核心地位。进一步统计,华东师范大学以四种不同单位名称共发文34篇,占前20机构发文总量的29%。江苏省以五种不同单位名称共发文25篇,占前20机构发文总量的21%。所以,目前终身教育研究的主阵地集中在上海市和江苏省。

(三) 作者共现网络分析

兰德通过使用一份具有代表性的HIV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样本对美国卫生保健情况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调查。

图2 终身教育关键词共现图

(四) 研究机构分析

对图谱进行分析,终身教育研究聚焦在“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化)社会”等方面。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第一,关注终身教育本身的研究。这一点的关键词包括“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思想”和“终身教育理念”。深入探讨终身教育本身,才能真正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这也是任何研究领域都需要不断进行的研究;第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化)社会”关系探究。这三者是在同一时期提出的,在早期更是有人认为“终身教育”就是“终身学习”。这三者之间在理念上一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即都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学习型社会依赖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发展,逻辑上是更广泛和高级的概念。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它以实现全民通过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来获得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3]。为了达到这个基本目标,社会的制度保障是最为重要的。三者之间形成一种三角关系,彼此相互作用、促进、影响。第三,终身教育内涵研究。终身教育的初衷是要改革和重构现有的教育体系,是要凸显接受教育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要凸显全民性和终身性。因此,终身教育的研究与“成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等研究无法分割。成人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推动了终身教育形态体系的不断完善,终身教育的发展促使了成人教育思想不断更新[4];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离不开老年教育[5],发展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理念的关键体现;职业教育是使学习者迅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一种教育[6],随着社会变化的加速,职业教育不再是简单的三五年职业学校的教育,而是持续工作者整个职业生涯、饱含终身教育内涵的教育形式;社区教育是生活与终身学习融合的关键保证[7],是促进终身教育思想广泛传播的重要手段;继续教育指已经参加工作或者希望继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成年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实际工作需要, 通过多种途径接受的各类教育[8],是贯彻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形式之一。

从伦理学角度看,“爱情中的道德是以平等、爱情与义务的统一、以恋爱双方的爱情为基础的”。[1](P168)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写道,爱情的基本要素包括“给予、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2](P32)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给予与关心引发爱情的可能性;责任心是爱情延续的重要条件;尊重和了解则是爱情成功的核心要素。了解是指认识真实的对方,而尊重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努力使对方成长并实现自我发展。在《勇敢者》中,不管是戴安娜与雷或是汤米与吉娜都因为某些不符合爱情伦理的行为致使他们的感情最终破裂。

通过研究机构时序图发现共有765个不同的研究单位形成107条关系。可以看到,终身教育得到众多研究机构、部门、团体的关注,其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1994年最早介入终身教育研究,但其整体影响力较弱,研究的稳定性不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自2003年开始关注终身教育研究,此后研究潜力逐渐凸显,稳定发展,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在2003年之前,终身教育研究的主阵地是在江苏省;2003年之后,终身教育研究的中心就迁移到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主力的上海市。

四 结论与思考

(一) 研究结论

对终身教育数据集进行处理,将CiteSpace的节点设置为关键词,选取时间间隔1992—2017年,得到终身教育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图中共有164个节点(N)即有164个不同的关键词;E代表各个节点之间总共有540条关系。

数形结合思想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数学美感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贯穿数学学习过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的多个方面都有重要体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巧妙之处,让学生逐步接触、理解和运用这一数学思想方法。一方面教师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呈现数学的图形之美,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中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一步步掌握这一数学思想的运用条件和步骤,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1.年发文量分析:终身教育自引入到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四十年历程,经历了起步、蓬勃发展和理性反思三个阶段。笔者认为理性反思对于任何一个研究领域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一段时期,正是学者们总结经验,反思过去的良机,也是为终身教育的再次发展积蓄力量。另外一个方面,“终身教育”这个词的出现量减少,也是终身教育本身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体现,学者将关注度聚焦于“社区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是对终身教育更深层面的理解。

2.关键词图谱分析:终身教育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化)社会”、“终身学习”和“成人教育”等。关键词网络结构较为松散,密度不高,未来需要研究者能够关注终身教育的横向发展,加强对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形成一个终身教育研究网。同时,仍然要关注纵向研究,确保研究的深度。

3.作者共现网络分析:参与终身教育研究的学者众多,科研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但是作者之间合作交流较少,缺乏具有足够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物,研究力量分散。未来需要建立一种学术交流机制,促使学者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形成主流研究方向,将研究力量汇聚于重要焦点,促进终身教育研究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4.研究机构分析:终身教育研究机构集中于江苏省和上海市,其他省(直辖市)的研究力量较为薄弱。机构之间的联系密度同样较低,机构之间的探讨学习较为缺乏。华东师范大学目前是终身教育研究的重要机构,其他机构可参考其发表的研究成果,学习其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未来希望各研究机构能够打破学术壁垒,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术研究环境,减少各自为阵的情况,增加合作交流的机会。

(二) 研究思考

我国学者对于终身教育的研究已近四十年,对于终身教育本身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伴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人民对精神世界的需要将不断增大,将会对终身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未来一段时间,终身教育体系将更加完善;终身教育的地方促进条例将促进终身教育立法的实现;终身教育资源将引起关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化)社会将相辅相成,共同向前推进。总之,终身教育的研究在横向上将更加拓展广度,紧密结合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在纵向上将越来越深入,以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推进终身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遵民,国卉男,赵华.我国终身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53-58.

[2] 李杰,陈超美. 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第二版)[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7.

[3] 朱敏, 高志敏.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 2014(1):50-66.

[4] 屈兵,李国斌.论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J].成人教育 ,2011,31(08):16-19.

[5] 吕小强.终身教育视野下我国老年教育发展探究[J].成人教育 ,2015,35(04):14-16.

[6] 曹婷,朱江.对终身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现状的探讨与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 ,2016(06):11-14.

[7] 李兆允.终身学习视野下的社区教育发展策略[J].成人教育 ,2016,36(03):83-85.

[8] 邵萌.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成人继续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 ,2017(17):32-34.

本文引用格式: 朱连操,等.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 教育现代化,2019,6(25):74-7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5.027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社会性知识网络的动力模型与质量评估”的研究成果之一(BCA170085)。2017年。

作者简介: 朱连操,男,汉族,四川成都,在读硕士,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王帆,女,汉族,江苏徐州,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化学习。

标签:;  ;  ;  ;  ;  

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