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刘文君 崔丽影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3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及VAS评分情况。结果 手术后1h,24h及72h,与观察组相比,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更低,术后镇痛需求更高。结论 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减低患者VAS评分,提高患者满意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应推广于临床。
关键词:
疼痛作为个体对环境中或体内的有害刺激产生的不适感受,是一种复合的主观感觉,通常还伴有一些生理上的改变以及心理变化,属于外科患者中较为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在术后麻醉消失之后,患者多容易出现切口剧烈疼痛,且在手术后24 h内反应剧烈,在2~3 d后渐渐减轻至消失。由于手术时患者的内脏受到一定的牵拉导致剧烈疼痛,促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的心里;疼痛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甚至会使患者体内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肠粘连、肺功能降低、肺炎甚至压疮等发生,护理人员的高效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并且能促进其早日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普外科采取手术治疗的136例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37~65岁,平均(46.84±5.93)岁。其中,胃肠肿瘤病者12例,阑尾炎者27例,腹股沟疝者17例,甲状腺术手术者9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39例,女29例,年龄38~66岁,平均(46.67±6.27)岁。其中,胃肠肿瘤病者11例,阑尾炎者25例,腹股沟疝者19例,甲状腺术手术者10例,其他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方法:⑴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包括专科护理和对症护理,给予患者舒适卧位,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并定时为患者按摩肢体和翻身。⑵观察组:①心理指导: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开导和鼓励,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患者对未知的病症会感到不安和焦躁,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病情说明,让患者有所了解;术后医护人员和家属人员营造一个相对和谐的氛围,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②病情观察: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注意患者的脉搏、血压、心率、呼吸。③特殊处理:仔细了解患者疼痛时的特殊生理反应,按照所掌握的资料差异,用不同方式给患者安慰和鼓励。同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并记录相关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规划。术后未清醒的患者应去枕平卧,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④切口护理和引流管的更换:术后严密注意腹壁伤口情况,观察是否有渗血、胆汁外溢、伤口红肿等情况,为防止感染,应及时更换创口贴和敷料;注意引流管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流量、颜色等。若有严重的腹痛、腹胀、呕吐等情况出现,应及时对症处理。⑤饮食和活动指导:详细介绍术后饮食对肠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在1~2天内食用少量流食和水果,促进肠胃功能恢复,但不可引用牛奶、豆浆等引起腹胀的食物;鼓励患者在术后24小时后开始下床活动,利于肠胃蠕动和身体的恢复。
1.3效果评判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简称VAS)对疼痛进行准确评估,将疼痛分成5个等级,具体为无、轻、中、重以及极度疼痛。同时,以0~4级评分进行判定,分值越高说明疼痛约为显著。
2结果
通过系统化护理干预以后,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时VAS疼痛评分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显著减小,并且减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引起术后疼痛的原因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切口疼痛,这种疼痛多在麻醉清醒后的24 h内出现,麻醉药效消失后,组织的伤害依然持续,容易产生疼痛,手术部位以及性状,对手术后的疼痛影响很大,尤其是患者的上腹部、胸部、肛门、直肠以及背部手术,容易出现频繁的疼痛;②切口处的缝合张力容易引起一些疼痛,多是由于翻身、咳嗽等多重原因导致,大都发生在手术之后的2~3 d;③肠蠕动导致的疼痛常常出现在反应后的3~4 d,标志着肠胃功能的恢复;④心理因素造成的疼痛,文化水平以及环境因素也与患者的疼痛有关。制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可以提高患者疼痛的阈值,增强对疼痛的抵抗。积极的心理能够促进患者疼痛的降低。
术后引发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包含心理因素、肠蠕动、切口疼痛等,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实践证实,普外科术后,病房应保护安静、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缓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对普外科术后疼痛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伤口愈合,提升术后愈合率,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兰华.普外科手术后39例患者疼痛观察和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3):219-220.
[2] 宋小梅, 谭玲芳, 邓爱娟.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 101-104.
[3] 刘亚耘, 程红霞, 陈锁红.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14): 121-121.
论文作者:刘颖 刘文君 崔丽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术后论文; 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普外科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