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的拯救原则--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救援工程会议上的讲话_艺术论文

中国民间故事的拯救原则--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救援工程会议上的讲话_艺术论文

中国民间故事的抢救原则——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会议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间故事论文,文化遗产论文,中国论文,中国民间论文,原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227(2004)03-0001-04

同志们!现在我们举行一个简单得没有比这个更朴实无华的闭幕式。没有鲜花,没有重 要领导坐镇。一会儿,冯骥才主席将即兴为我们致闭幕词,我也会对会议做个归纳。这 里,先就民间故事全书编纂,大家在昨天(2004年3月27日)的会议里和会下提出的一些 问题简要地做一回答。这里面,有的是冯主席早就说过的,有的是在冯主席思想的基础 上理想出来的。如果有讲错的,请不要认为是党组意见和冯主席的指标,它们完全是我 自己理解问题的能力和整理问题的水平所致。

昨天晚上,我们加班了开了一个会议,谈《民间故事全书》启动的问题。本来想做以 下几件事:一是通过实施的细则;二是讨论计划大纲;三是公布《民间故事全书》的工 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领导小组(一组两会)的名单。但是,由于昨天晚上大家讨论得 非常愉快和热烈,时间没有了,大家也很累了,我们再不好意思把这三件事情强加给大 家。所以,冯主席要求我对大家反映的意见提出我和中国民协主席团、驻会同志的看法 。吃早饭的时候,有好几位专家主动找到我谈他们的看法。有好几个省的同志与我围着 一张桌子问《民间故事全书》到底做还是不做?怎么做?我在这里告诉大家:做是确定无 疑的,做和不做在这里已经没有讨论的余地。因为中国民协主席团早就决定了,我们上 报到中宣部、文化部和财政部的规划里面已经有了这一项。现在,我们只有一个问题是 讨论怎么做,也就是冯主席在普查手册里提到的第一条——为什么要做和怎么做的问题 。昨天,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做这套《民间故事全书》会不会有一些重复的 问题。通过与冯主席昨天晚上的讨论和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也征求了很多省民间文艺家 协会负责人的意见以后,我认为做《民间故事全书》与过去的故事集成工作并不重复。 这里,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我们为了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在各地进行搜集、整理、编纂了20年。其中, 有的省区的局部地区还没有做过普查,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补遗拾缺,而不是重复 。

(二)大量的省区已经做了县卷本、地区卷本,有的甚至已经将它们出版了。但是,在 这个过程中,很多省只出版卷本。省卷本的优和劣我们在这时不谈了,我们只是针对省 卷本出现的优点和缺点作出搞这套全书的设想。我今天早上打了个比喻,我说过去的故 事集成县卷本是收庄稼,收来的粮食还不能吃,要把粮食变成饭。过去很多省出的县卷 本还属于粮食,大多还在仓库里面储藏着。由于它在仓库里面遭到了雨淋、鼠啮、虫蛀 、偷窃,使得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者收回来的这批粮食流失严重。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工 作就是把粮食做成饭,粮食与饭之间不存在重复的问题。粮食和饭是两个概念,但粮食 肯定是饭的基础。

(三)有的同志提到著作权的问题。我们从文化部组织的十套集成志书中抽出故事出故 事全书有没有著作权的问题?对此,中国民协主席团在北京多次作过讨论,包括我们的 设计师杨亮才先生对这个问题也作过专门的说明。为什么不侵犯著作权?十套集成志书 不是同时展开的,其他七套艺术集成志书在先,我们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在后。七套艺术 集成志书由其他协会合搞,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由我们自己搞。可见,主持主体并不一样 。七套集成志书有经费保障,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没有经费保障。我们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得到的仅仅是编辑出版费每卷1.5万元。新疆已经正式出版的县卷本可能出现著作权的 问题。不过,请大家放心,这次要出的是汉文本,并非少数民族文本。我们会处理好这 个问题的。现在,中国文联成立了著作权保护委员会。中国民协也筹备了两年,也想成 立一个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委员会。我们只给民间文艺家提供展览和跳舞的场地已经远 远不够。法律的保护和支持才是最大的保护和支持。没有法律就无法无天,有了法律才 能一切都合理又合法。所以,我们中国民协主席团同志也会再次咨询有关著作权法律委 员会。可以明确地讲,个别的会有著作权问题,但绝大部分没有出版的油印本、铅印本 都不存在著作权问题。

(四)搞这项工作是不是没有意义?是不是搞我们的产业开发、展览更重要?因为后者有 双效益,而前者只有单效益,甚至没有效益,是不是在做一件无聊的事?我们认为,我 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传统是学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民协比较高档次的会员是学 者,最重要的成果是学术成果。做学术工作是需要积累的。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只考虑 经济效益,要优先考虑我们整个民间文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大厦中的学术奠基作用。 如果我们只考虑能不能卖钱,那谁来做学术工作?社会科学院谁去?各个大学谁去?我们 要坚信我们这项工作是对中国学术史的一个贡献。金荣华老师是台湾一位著名学者,他 曾留过法、留过德,在美国工作过,精通三种外语。他昨天对我说,19世纪到20世纪的 中国文化工程中最值得推崇的,除了敦煌文献等之外就是中国民间文学工作。我们这次 的抢救工作是对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深入,是对中国民协成立以来所做的学术工作 的提升。我们的责任对民间文化作再抢救、再保护,处理好抢救和再抢救的关系。抢救 后没有正式出版,没有公布于众就等于没抢救,甚至比没抢救还要糟糕。我认为,我们 是在做一种学术积累工作,除了有热热闹闹的敲锣打鼓、舞狮,我们还应该做些牺牲, 做些奉献。我们自己做的工作,我们不充实由谁来充实?中国民协无力把县卷本、手抄 本的出版工作做好,那舞蹈家协会能过来做?电影家协会能过来做?不可能的!所以我们 要珍爱自己的劳动。我们在座的有的参加过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但大部分没参加过三套 集成。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使我们民协获得了荣誉。我记得在我们本届中国民协主席团换 届时丁关根同志接见大家,就专门谈到这是一项文化传承工作,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意义 重大!在十套集成志书工作中,有的协会搞一卷,有几家协会合搞一卷,有一些协会一 卷也没搞,而中国民协一个协会搞了三卷,令人崇敬啊!钟(敬文)老、马(学良)老、贾( 芝)老、冯(元蔚)老,包括在座的乌(丙安)老、刘(魁立)老,我们要把他们的心血结晶 公诸于世,作永久性的保存。我们要做的第一项工作是请在坐的各位将发给大家的表格 带回你们的地区,并如实地填写出版的情况、手抄本的情况、铅印本的情况、没有调查 并需要重新调查的区县的情况,新疆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需要汇报翻译的情况。这些 情况需要做很好的登记,因为它属于几种关联的不同表现形式。

(五)我们做这项工作也要像抢救工程一样分批实施,不能一下子在全国撒开。有的省 的工作已经成熟了,有的省的工作还不太成熟,有的省甚至还没搞过普查,全国同时在 一个平面上开展有工作不行。而且,有的省的抢救工程工作量很大,我们要尽量考虑到 现在还没有列入抢救工程第一批、第二批的地区和实施民间故事全书工作之间的关系, 不把几项工作都积压在一些省区头上。我访问过一些省的民协,河北民协郑一民主席的 办公室极宽,五六个房间就七个人办公,而有的省就一两个人。当然,山西民协常嗣新 主席的队伍据说比郑一民主席的队伍还庞大,但这只是极个别。我们不能极个别的例子 做普遍的推论,要考虑到普遍性和特殊性几个方面的协调。我们要分批实施,有的工作 在几个省实施,让另外的几个省也有工作去做。有的重点在这里,有的重点在那里。冯 主席定了5个专项,5项基本的工作应该考虑协调发展。十六大就提到统筹嘛!统筹区域 、统筹民族、统筹不同题材和份量,我们应该做到这一点。

(六)做好这项工作需具体做好四件事情:

1.还没有进行普查的地区要进行全面的普查,把民俗普查和民间文学(含民间故事)普 查结合起来。这不是一项今天做一件、明天做一件就能做成的事情。很多民俗里带着民 间故事,有的民间故事里也反映着民俗。这两天看砖雕,看汉代的砖像,看烙铁画,看 木板画,我觉得是材料的不同带来了工艺的不同,其实里面的很多符号造型是一样的, 很多观念是一致的。民间文艺里面貌似光怪陆离,实则息息相关的太多。我们人为地把 它们分开后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了,但请大家仔细想想,它的模糊性、它的侧影性、它 的平面性、它的线条的几何形状等等加在一起,其实是一样东西在不同材料上用不同的 技巧表现。

2.要补充调查。我们一些地区已经调查了,但做得不深、不细、不全面、或是丢了原 始资料(很多人去世了,很多人把东西变卖了)。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老师说,前一个礼 拜内蒙古还有人用卡车把文联收藏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收集的很多资料拉走。我们编出 的两个范本《大理州故事卷》与《当阳县故事卷》我已经全部读了一下,发现还有很多 工作要做。我们老说要描写研究,我们的描写研究体现在什么地方了?我们老说要语言 的原汁原味,但我们很多都改成了普通话的表达方式。乌丙安老师今天早上还和我谈起 这件事,吴语、粤语、闽语等等的风格都没了,它的原汁原味怎么体现?它的立体性及 文、图、照片、音乐、甚至民俗背景资料都缺少,这怎么行?当然,这不是大家的责任 。我们要尽快成立编委会并把要求具体化。由于我们工作的滞后,造成了许多指导工作 上不切实际。我们现在做工作就是带大家搞一个范本。

3.要规范编纂。现在的两个示范本之间并不一致,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进行规 范的编纂,而不是各个地方都突出自己的特色。我们的特色应体现在作品的内容、风格 和审美的情操里面,而不是体现在编纂方式上,不能各有一套。我不久前看了中国民协 发给我的16套《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卷本。《歌谣集成》、《故事集成》和《谚语集成 》在编委会、总序、个人写序和集体写序等方面各有各的做法。中国民协这么多专家学 者出版的一套丛书编法竟如此不一样!我们应该统一面孔,统一编纂,这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要从一开始就规规编纂,不能出版完成后再返工。

4.要加强少数民族语的翻译工作。以后申请到钱,要重点提供给内蒙、新疆、西藏、 广西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双倍的工作量不给双倍的钱,工作质量怎么保证?

出版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昨天两位专家提出问题:工作量和出版的问题怎么办?艺 术家、民间歌手等着我们回话。对此,我们完全理解。我们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刘玉山多 次商量,向云驹同志和王锦强同志还专门单独去联系过,请他们出范本。学苑出版社社 长孟白先生曾对我说,白书记,你们这么大一个工程,我们学苑出版社为什么不能出点 力?有钱你出一点,没有钱我也想办法做一点,搞抢救我们也有责任。我被孟白先生所 感动。这是真正具有文化情怀的中国出版家,而不是出版商。目前,我们还在找国家新 闻总署帮助解决。中国民协人很少,但活很多。中国文联、中宣部、文化部布置很多任 务,我们没有闲着。但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抢救工程。所以,我们成天在跑新闻总署 、中央电视台、出版社、中宣部、文化部。我告诉大家,为一个小小的抢救工程简报, 我们从2002年11月份就打报告,2003年3月24日又打报告,11月份再打了第三次报告。 现在,我们还在酝酿作汇报,还要争取。

(七)加快示范本的编纂。湖北省编纂出《当阳卷》和大理州编纂出《大理卷》,他们 做了相当大的努力,我们更多的是要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中国民协没拨一分钱,省 里没拨一分钱,文化部没拨一分钱,就是靠着赵寅松老师说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 创造条件也要上”办成的。完全是由于他们怀着责任心、自豪感,让文化馆这样属于文 化系统的机构做到了我们做不到的事。所以,我们应该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在表示 崇高敬意的同时,我们编委会要整理出这几本书需补充、修改出版的内容,尽快完成范 本的出版,发送到全国各地。示范本不能落后。现在,这两个本虽然基础很好,但也存 在不少问题,我们要善意地积极参与并帮助他们做好修改工作。

(八)经费的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们的很多工作都卡在经费上。经费又和立 项、红头文件缠在一起。它们是一个母亲的三胞胎,生下来了三个都活,生不下来三个 都死。但我发现有些省市如河南、河北、山东在中国民协、文化部没拨一分钱的情况下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找领导,找省委,用各种手段,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事 情推动起来了。是的,我们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我刚才在楼道里面跟许多同志讲 ,“冯骥才主席提出这个抢救工程,首先是做了很大贡献——思想贡献。他呼吁民间文 化抢救工程的实施,激活了当代中国对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的重视。”中宣部都给了30万 、下了001号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各种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等、靠、 要。谁先到位谁受益。资金到位后列入第一批的人可能是第一批受益,列入第二批的人 可能是第二批受益。我们刚才老说要项目、要拨款,如果不主动申请又不做基本工作, 连提出这种项目的热情都没有,怎么能得到照顾?贵州成功地从挪威筹资搞了四个保护 区。我们丽江也很聪明,贷款460万出了100卷《东巴经》。我们应想各种办法。可以肯 定,不是建业集团去找河南民协夏挽群副主席,而是夏副主席去找建业集团并把他们感 动了,才有了他们投资2.4亿元支持河南抢救工程的壮举。这需要人格的魅力,需要有 对国家和民族崇高的责任感。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和情感去书写自己的历史。在经费方 面请大家多关心一下国内的、国外的、企业的、国家的多种渠道。如孟白就拿出30万元 办《中国民间文化论坛》。

(九)组织问题。我们现在有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小组。这个我们已经考虑 ,并要尽快向大家公布,也希望各个省能比照建立“一组二会”。我们只出县卷本,但 做县卷本前肯定先排国家编委会,然后是省级的编委会、有关市区编委会、县级的编委 会。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表示对大家劳动、对知识产权充分尊重。这既是一个署名,又是 一个纪念碑,是上面烙着光荣的丰碑。

(十)全书要有相当强的可读性。它不是一般的读物,不是一般的民间故事选,但如果 没有可读性,纯是资料本,谁来读?谁来买?我们民间文学影响的扩大面怎么体现?但如 果只做成一个纯民间文学读本,那么随之出现引文问题、梗概问题、附注问题、对它的 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介绍问题和这篇作品牵扯到的民俗和历史注释问题怎么办?比如说 :火把节故事除了在白族中间有,彝族中间也有,在《南昭野史》中也有。所以,在出 这个作品的时候,应该附带地把大理市几个白族的文本和彝族的文本和《南昭野史》等 当中的有关作品都用比较简洁的文字做说明。这是很有必要的。全书的性质应该很接近 科学版本,但又不完全是资料本,有很强的文学可读性,又不仅仅是读本。我们之所以 选择的是民间故事而不是谚语和歌谣,主要是考虑到承办地在旅游、文化交流和政府做 的事情里面也需要这些像样的沉甸甸的东西。

我刚才讲这十条,说明不是我们没有困难,困难是有的。我们既要有豪情,还要科学 地去做,看到这项事业的前途。我们要坚信:社会需要它,人民需要它,民间文艺事业 需要它。做这种事情我们值得!

收稿日期:2004-03-12

标签:;  ;  

中国民间故事的拯救原则--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救援工程会议上的讲话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